走进郑州大学人骨考古实验室 解读古人类基因密码2023-05-14 00:新闻来源:魅力中国杂志社 5月13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人骨考古实验室,解读古人类骨骼的基因密码,探寻人骨考古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郑州大学考古系人骨考古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周亚威教授介绍说,实验室成立于 2014 年,是河南省高校中首个建立的考古人类学方向的实验室。实验室收藏黄河流域古人类资源12000余例,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收藏数量最多的人类学实验室。 实验室一直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重要考古遗址开展古代人类体质演变和健康状况研究,古病理学、古人种学、生物文化现象、牙结石和骨骼微量元素分析等。 周亚威教授举例说明:双槐树组女性肱骨和股骨粗壮程度强于男性,而身高、体质量和性别二态性指标男性高于女性。双槐树古代人群中女性身材矮小,与男性差异显著,但上下肢骨颇显粗壮,肌肉附着点发达,普遍强于男性,说明女性在骨骼发育阶段所汲取的营养成分不如男性,而成年后女性却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锶同位素研究发现,在其检测的93个个体样本中至少有15例属于外来个体,遗址内外来人口比例至少为16%。女性来源比男性更为多样。外来人口的锶同位素值高于遗址本地值。锶同位素还显示,二区墓葬的个体来源范围比一区更大,同时,女性比男性来源更多样。古DNA对177个双槐树遗址个体的检测结果显示:母系线粒体多样性较高,M46高频(18%)出现,该支系在中国西南地区和柬埔寨人群(南亚语系)中较为常见;父系单倍型最为常见的为Oα,是中国汉族人群中的三大父系老祖父之一;DNA研究分析结果女性线粒体多样性较高,男性遗传学方面单倍型相对简单,表现出较强的父系遗传学特征。综合体质人类学、锶同位素和古DNA研究,推断双槐树聚落社会已经存在较为明确的性别分工、女性人群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于周边的部落、而男性人群则本地者居多。从科技考古数据实证了双槐树古国是一个父系氏族社会,**特征显著。 在实验室里,一些考古系的学生正在对附着在古人类骨骼标本上的泥土和杂质进行仔细清理,不仅为下一步进行人骨考古分析工作打好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还培养了一批人骨考古的新生力量。 近五年来,实验室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50 余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共 6 项,到账经费 500 余万。实验室先后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交流。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魅力中国 陈静 崔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