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纳吧 关注:111贴子:1,412
  • 4回复贴,共1

【哈学讨论】忠于所选择的信仰 直到最后的最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摆渡


1楼2010-08-30 19:34回复

                           忠于所选择的信仰,直到最后的最后
        
          只有当这里的人都不再忠于我的时候,我才算真正离开了这所学校……在霍格沃茨,那些请求帮助的人总能得到帮助的。
                                                                              —                                                       ——Albus Dumbledore
          罗恩出于忠诚,陪朋友历经万险,平凡形象也伟大;多比出于忠诚,救哈利牺牲自我,卑微生命亦辉煌;贝拉出于忠诚,随主人竭心尽力,罪恶行径也感人;西弗出于忠诚,因爱情恪守承诺,惨烈人生亦无悔……忠,是一个美丽的词,它为生命的行动寻着一个专定的方向。在《哈利•波特》中,这些人尽心尽力地付出,谱写了一个个为人称道的事迹。忠,让他们的生命,闪耀出自己独特的光芒。
          在这众多忠诚书写的故事里,最为触动我的还是主人公哈利。不管情况和局势如何变动,也不论当下的指向是否合理,哈利都将这份对阿不思•邓布利多的忠诚,坚守到了最后的最后。
          忠于的对象,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每份忠诚的背后,也总有一个赖以支撑的理由。罗恩忠于哈利,是义气的帮助,也是因为对正义的追求;多比忠于哈利,因于哈利的善良,并帮他解放了自由;贝拉忠于伏地魔,出于对黑魔王能力地敬佩,狂热的崇拜;斯内普忠于保护哈利的承诺,是因为对莉莉至死不渝的爱……那哈利选择忠于邓布利多的理由呢?
          首先,邓布利多睿智卓绝,并一直带领正义同邪恶斗争。且不说巧克力蛙卡片上的辉煌成就,单是哈利六年来在霍格沃茨的所见,也足以由衷敬佩:保护魔法石最后关头将自己解救,献计助小天狼星逃脱,率凤凰社奋力抵抗食死徒,魔法部战斗危急时刻的解围,寻找和消灭伏地魔的魂器……这些都表现出邓布利多非凡的能力,甚至让哈利形成一种“邓布利多能够解决任何问题”(《阿兹卡班的囚徒》第21章)的观念。再次,邓布利多对哈利非常信任,无论是小天狼星的无辜,还是伏地魔的复活,或是韦斯莱先生遭袭,邓布利多都绝对相信哈利的所说所见和他的判断。这自然能反过来赢得哈利的信任。此外,校长对哈利的关心,也已远超出一般的师生关怀:几次救哈利于危险之中,在思想上指点迷津。交心谈论厄里斯魔镜,解读爱留下的保护。告知预言和未来的使命,单独授课帮他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这些点点滴滴,都令哈利感恩在心。
          敬佩、信任、感恩——这些构成了哈利选择忠于邓布利多的理由。第二部的密室中,这份忠诚有了第一次鲜明的表现。在面对“汤姆•里德尔”的危险时刻,仍维护邓布利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巫师”。正是因于忠诚,才换来忠诚的凤凰。福克斯最终帮助哈利战胜了日记中的伏地魔。这次因忠而获得的胜利,无疑会更加坚定了这种忠诚。
          在魔法世界六年的经历,哈利眼中的阿不思•邓布利多早已不仅仅只是伟人。他已经成为正义与信仰的象征,“美德和智慧的化身”(《死亡圣器》第18章)。哈利坚信邓布利多会带来最终的光明。所以,哈利会绝对忠于邓布利多的领导,尽心尽力地执行他的决意。所以,哈利会在魔法部面前坚决维护邓布利多的行为,严格保守他的秘密。甚至面对部长,也毫不犹豫地表态:自己“彻头彻尾是邓布利多的人”(《混血王子》第16、30章)。这种忠诚的确感人,曾令校长那双湛蓝的眼睛也盈满泪水。不过,到此时为止,和罗恩、和多比、和贝拉、和西弗等人一样,哈利有自己充足的理由来支撑心中的信念,坚守这份忠诚。


    2楼2010-08-30 19:35
    回复
          但,《死亡圣器》里情形发生了翻天的巨变。当支撑忠诚的理由出现足以坍塌的裂痕时,该何去何从?当发觉向上攀爬的绳梯变成毒蛇时,该置它于何处?
            邓布利多死后,哈利并未动摇自己的忠诚,依然坚定不移的执行他生前留下的指示:消灭魂器,消除邪恶,最终战胜伏地魔。可是,当他冒着生命之危在这条路上探寻时,逐渐了解到的情况却足以将心中的信念击碎!曾经因敬佩、信任、感恩支撑起的忠诚,却突然发觉这三个稳固的理由,都有可能只是海市蜃楼的幻影。
            敬重邓布利多、佩服他的伟大,是以邓布利多的高尚为前提的。哈利一直深信校长功高德勋,白璧无瑕。可是后来,却发觉邓布利多的一生不仅没有自己认为的那样完美,甚至还有过罪恶的思想和行径。他曾与最危险的黑巫师为友,试图夺权统治麻瓜。除了铁证的劣迹,还有囚禁妹妹,甚至杀害她的嫌疑。这对于一直为正义而奋斗的哈利来说,是何等的震惊!这是内心信仰最本质的打击,自己走在困阻重重的道路上,可最后连指路人的正邪都存在质疑。所以,在了解到这一切时,哈利会感到“一切都化为灰烬”的绝望。审视自己当下的处境,无法不心生愤怒和怨恨。正如他所说:“他们(指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跟你我现在一样大。我们在这儿冒着生命危险抵抗黑魔法,而他呢,跟他的新密友凑在一起,谋划着要统治麻瓜。”(《死亡圣器》第21章)。那天早上,颠覆了以前认知的哈利,对之后的行动,和周围的雪地一样迷茫。
            对邓布利多的信任也同样遭到撼动。哈利本以为他对自己吐露的想法是真实,将一切都告知。回头却蓦然发现,其实邓布利多对他隐瞒下了太多。晦暗不幸的童年,曾经年少的污点,还有他们住在同一个山谷,这些校长生前都只字未提。而且,邓布利多指示的合理性也发生了质疑。他虽然留下有关死亡圣器的隐秘信息,可生前并未透露丝毫,反是交给哈利消除所有的魂器以杀死伏地魔的任务。虽然哈利在正邪之间的立场绝对坚定,但如何实现战胜伏地魔,却或存有不止一种的解法。邓布利多明知一条捷径,却指示了另一条荆棘丛生的远路——没有任何理由的解释。他的指示和决意,是否还值得再去信任,并坚定不移地执行?哈利做着交托的任务,却无法了解其中真实的思想,这种不被信任带来的失望几乎是难以承受的重压:“看看他(指邓布利多)要我做什么,赫敏!冒生命危险,哈利!一次又一次!别指望我解释一切,只要盲目相信我,相信我自有把握,相信我,尽管我不相信你!从来不让你知道全部真相!从来不!”(《死亡圣器》第21章)这同时,哈利还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深深失落:“了解他(指伏地魔)的一点点,一点点……我只希望我也能那样了解邓布利多……”(《死亡圣器》第24章)。
            哈利一直认为邓布利多关心自己,爱自己。可伴随着信任的动摇,这种关怀的动机也同样存有质疑。 “我不知道他爱谁,赫敏,但绝不是我。这不是爱,留给我这个烂摊子。他跟盖勒特•格林德沃吐露的真实想法,都比对我说的多得多。”(《死亡圣器》第21章)。当阿不福思讲述阿利安娜旧事,质问哈利怎么能肯定自己不是“更伟大利益”的牺牲品时,“似乎有锋利的冰碴刺中了哈利的心。”((《死亡圣器》第28章)。到最后,哈利在看完“王子的故事”之后,答案有了揭晓:自己原本就是作为战胜伏地魔的工具而培养着。在邓布利多的宏伟规划中,他本就无法幸存。这也是邓布利多对哈利最大的欺骗,一直以来保护他活着,只是为了他在适当的时候走向死亡。如果本来就是一颗被人利用的棋子,那么先前的一切,也无从谈起感激。
      


      3楼2010-08-30 19:35
      回复
            这些效忠的理由一个个幻灭后,哈利完全有借口撂下这个艰难的任务。即使自己要坚持正义,也可以不理会邓布利多的指命。可是,这份忠诚最为可贵之处,在于哈利依然选择忠于邓布利多——不仅是忠于他的留下的任务,还忠于他指示的方式。放弃圣器,找寻魂器,甚至按要求去平静地自愿赴死。
              这不是愚忠,而是大智。
              哈利不是没有动摇过,在遭受一连串打击之后,他也曾犹豫彷徨。但为多比安葬后,哈利就已下定决心,重新坚守起对邓布利多的忠诚,不再怀疑!
              忠于邓布利多,是哈利自己选择的信仰。这份忠诚曾带来过帮助和胜利,它是唯一给予哈利明确行动指向的东西。虽然存有种种迷惑和困扰,但放弃它,就意味着失去明确目标的指南。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持地走下去,无论结果如何,都必须深信它会通往胜利。哈利忠于的邓布利多,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人,而是一种象征的旗帜,一种行动的动力。他忠于的是心目中理想的“邓布利多”,坚决摒弃一切动摇信仰的怀疑,排除所有偏离目标的东西。
              当比尔询问先同谁谈,哈利决定选择拉环时,是付出了巨大的勇气。这刻起,就意味着 “已经决定沿着阿不思•邓布利多指点的危险、曲折的道路继续前行。”虽然它不一定是最优解,但也不愿再去质疑。所以,当阿不福思讲述往事时,哈利甚至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不愿了解。他不想,更怕会听到某些动摇心中信念的内容。因为对于哈利来说,重要的不是真相,不是邓布利多究竟怎样。重要的只是,他去相信什么。
              “如果你了解他们……你了解我什么呢,邓布利多?”((《死亡圣器》第24章)
              邓布利多了解哈利很多的品质,我想其中一定有一条是忠诚。因为忠诚,才会尽心尽力地把所有行为都放在一个专一的目标上,永不偏离方向。也正是有了这一点,才保障了哈利能克服万难,终获胜果。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毕竟是一部理想的童话。哈利最终不仅幸存,而且在“十字车站”听到邓布利多的解释。之前存有的种种困扰,都有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可现实中常不会有这么幸运,有些质疑,往往未必会有机会或资格让我们了解根底。虽然第七部《死亡圣器》已将绝对黑白的界限打破,但是在我们的世界中,灰色的地带还要再宽得多。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每个人若追根究底,都会存有缺点和瑕疵。狂热崇拜之时,常常还只是看到表象。但是,如果经过一些事情,决断去相信一个人,认定值得去忠于他,那么,要做的就不是吹毛求疵,而是永远坚定。除去大是大非之外,这个世界可供我们选择的空间还很多。基督佛教、主义思想,多数人都会在纷杂的信仰中选择自己所忠的对象,为自身行动寻找到一个指示的规范。否则,生命就像茫茫大海中迷失的船只,找不到航进的方向。若是确定了自己的信仰,就不该再去质疑某个飘渺的理想是否真能实现,或某个虚幻的神祗是否真正存在——那样只是墙头摇摆的稻草。要做的就是绝对的忠于,坚定不移地服从,时刻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任风云变幻,仍始终如一。
              信仰,一旦做出选择,就要忠于它直到最后的最后。
        


        4楼2010-08-30 19:36
        回复
          此为“第五期哈学讨论——忠”参赛文
          原帖地址:
          http://tieba.baidu.com/f?kz=861853869
          其实这篇,怎么说呢,语句处理的有些粗糙,所写的立足点也没什么新颖。但这篇的深度却是自己最赏识的一篇
          


          6楼2010-10-29 18: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