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吧 关注:16,246贴子:239,957
  • 5回复贴,共1
求助

张良到底哪里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说:安徽亳州,山西襄汾,河南新郑、宝丰、郏县,禹州……都是故里,人工智能说是封丘?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2-02 08:35回复
    贴吧ai机器人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2-02 11:00
    回复
      精华帖里有一篇《张良里籍考辨》可以参考一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2-04 05:16
      回复
        张良故里在河南郏县张店村
        上世纪七十年代,严谨的历史学传统遭受“文革”破坏之后,新版《辞源》《辞海》“张良”词条的撰释者受学力所限,弄出了不应有的错误。新版《辞源》“张良”条于张良籍贯谓:“张良,汉韩人。”“汉韩人”,其义含混不清。新版《辞海》则谓:“张良,汉初大臣。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撰释者不知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城父”:一为“上城父”,在西,其故城在今河南宝丰东四十里李庄乡古城村,初属楚国,后属韩国;一为“下城父”,在东,其故城在今安徽亳州东南四十里城父镇,初属陈国,后属楚国。秦统一天下施行郡县制,于两城父均置“城父县”,汉承秦施行郡县制,为了便于管理将在上城父设置的“城父县”改称“父城县”,在下城父的“城父县”仍用秦旧名。张良家世代都是韩国人,而位于今安徽亳县东南的“城父”故城却从来都没有为韩国所有过,张良怎么可能“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呢?而汉改称父城县的“城父县”,在战国时期则一直是韩国的城父邑,且距韩国的早期国都阳翟及后来的国都新郑都不算太远,所以应该说袁宏《后汉纪》称张良乃“父城”人是确凿无误的。因《辞海》的权威性,使张良“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的说法流布甚广。进入八十年代,史学工作者开始针对《辞海》张良“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之误,进行研究考辨,相继出现了张良故里“山西屯留”说、“山西襄汾”说、“河南禹县”说及“河南襄城”“河南宝丰”“河南郏县”诸说。用研究张良故里的珍贵史料袁宏《后汉纪》“留侯张良出于父城”及顾胤《汉书古今集义》所引“张良出于城父”来衡量,山西屯留和襄汾与韩国之城父邑及汉颍川郡父城县毫不搭界,二地不可能是张良的故里,至多是张良的祖籍地,且是远祖的隶籍地。而“河南禹县”说虽也以袁宏《后汉纪》和顾胤《汉书古今集义》为据来证明张良故里在今河南禹州,但忽视了在韩国国都阳翟与城父邑之间隔着郏邑的客观史实。我们说只要肯定张良故里在韩国之城父邑或汉朝之父城县,那么禹县就不可能是张良故里。至于“河南襄城”“河南宝丰”“河南郏县”三说,实为一说,只是参照地不同而已。以襄城为参照,张良故里所在之韩国城父,在襄城紫云山西二十余里;以宝丰为参照,在宝丰东四十里;以郏县为参照,则在郏县东南三十里。张良故里既在韩国城父邑辖区之内,那么它具体在什么地方呢?我们说它在郏县张店,原因有五:其一,今郏县张店位于战国韩国城父故城东十里,不仅在战国韩国城父邑也即汉父城县治下,而且为其近郊,山水形胜。在汝水以南、紫云山以西、滍水以北、今宝丰县城以东这片战国韩国城父邑也即汉之父城县所辖地方内,仅今郏县张店有张良故里的遗迹可考。其二,张店原有一座汉代所建张良祠,具备历史人物故里祠庙的诸多特征。祠内两株汉柏是其历史的最好证明,虽在上世纪50年代被毁,但目睹其状的老人健在者尚多,明清《郏县志》也留有记载。尽管各地汉以后所建留侯祠庙多有,但均无法与郏县张店汉代所建张良故里祠庙的特征相抗衡。其三,近年张店出土有诸葛亮《留侯祠铭》刻石,更给张良故里在张店增添一重证据。刻石残文可见:“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踪,观地势不巗,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诸葛亮与友徐元直少有大志,二十岁专至张店张良故里拜谒张良祠。徐庶是颍川人,他知张良故里在父城县境。诸葛亮少年时代曾随父祖流寓昆阳之北平顶山之阳,世称诸葛遗墟,与张良故里仅一山之隔,相距也就十多里,诸葛亮应是熟知张良故里张良祠所在的。其四,清道光咸丰年间,鲁山进士潘业将长孙女嫁与张店进士张崇为妻。张崇曾亲邀妻祖至张店观张良祠壁《博浪椎图》。潘业观后作诗一首:“孺子报韩志已奇,天涯更有莽男儿。纵然不尽祖龙寿,也是从来第一椎。”蕴含着清代地方文化人认可张店是张良故里的信息。其五,张店有丰富的张良遗迹和民间世代相传的轶事,也可资张店是张良故里的证明。韩国从周威烈王二年(韩武子元年、公元前424年)韩武子参与分晋自立为侯国,到韩王安九年(秦王政十七年)为秦所灭,共享国194年。在这194年中,初都河南宜阳韩国故城16年,韩景侯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州)32年,韩哀侯再迁新郑146年。以“大父(祖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少,未宦事韩”计,张良家是从祖父辈走上辉煌的。应该说,在张良的祖父开地出任韩昭侯相之前就已隶籍于城父邑了。即便在祖父、父亲任国相的数十年间,张家仍以城父故里为家。从“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良年少,未宦事韩”看,父亲张平逝世时,张良尚在少年,即12—18岁之间,少年张良虽到过父亲为相的韩都新郑,但更多的时间是在家乡生活。父亲卒后二十年,秦灭韩。这二十年张良仍未宦事韩,当然是以居家为主的。只是到了30岁以后,立志为韩报仇,张良才离开了故里。
        (作者:潘民中,历史学家,教授,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


        IP属地:江苏5楼2023-12-10 16:02
        回复
          湖南湘西人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6-10 18:49
          回复
            清道光的禹州志和东汉的张店诸葛孔明书写的红石碑没法比。历朝历代都造假。平顶山郏县张店是古城父,石碑的重要佐证,被史学界一锤定音。其他几个地方改歇歇了。


            IP属地:江苏8楼2024-07-26 2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