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称名佛法。佛法的中心思想是阐释不生不灭的生命本源,内涵是出世间法、除烦恼法、出生死法、出六道轮回法、入涅槃法,具体分为四种,称为四圣道法,即:
1、声闻法:《大乘义章》卷十七本解释声闻之名义有三,即: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佛之声教而悟解得道,称为声闻。二、就所观之法门而释:如《十地经论》卷四说,我众生等,但有名故,说之为声,于声悟解,故称声闻。三、就化他之记说而释:如《法华经》卷二信解品中说,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故称声闻。这三种解释中,前二者为小乘之声闻,第三则为菩萨,随义而称为声闻。
声闻原指佛陀在世时之诸弟子,后与缘觉、菩萨相对,而为二乘、三乘之一。是观四谛之理,修三十七道品,断见、思二惑而次第证得四向四果,期望入于灰身灭智之无余涅槃者,极果名阿罗汉。
2、缘觉法:指独自悟道之修行者。就是于现在生中,不禀佛教,无师独悟,性乐寂静而不事说法教化之圣者。一般指出于佛世,观十二因缘而得悟者为缘觉;出于无佛世,观外缘而无师自悟者为独觉。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有即世间所有,支即文分,指所有生死流转,皆不出这十二支分,即:
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此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的一切因果,周而复始,无有穷尽。依《俱舍论》卷十二载,部行独觉指声闻时已证不还果,而欲达阿罗汉果时,离佛自修自悟者;麟角喻独觉,指独居修行一百大劫,而积足善根功德之觉者。这独缘二觉,唯有一向一果,证果名辟支佛。
3、菩萨法:菩萨在遇到诸多苦难时,能忍受,无怨无悔,始终依如来正法而行,精进无怠,安住禅定,心不散乱,以正觉智慧,观照诸法,以至种种行业,都能全部修习,是为善修事业。修菩萨行的人,能用方便善巧法,于诸有情众生,或于圣教,有未入者令其趣入、已趣入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其解脱,乃至诸戒律仪受持毁犯,种种方便,令诸有情众生皆得利益,是为方便善巧。
为宣扬佛法,菩萨善用四摄法,教化众生。其中,“摄”为“摄受”的简称,即为摄受引导众生,使其皈依佛法之意。四摄即:一、布施摄:以财物、佛法两种布施于人,教化众生。二、爱语摄:采用慈和、愉悦、安慰、赞叹的语言和态度,使众生乐于接受教化。三、利行摄:意为教化者要身体力行,利益众生。四、同事摄:意为教化者要走进大众之中,与众生同其身份,同其所事而教化众生。简言之:一切修菩萨行的法门,即是菩萨法。
4、一乘法:即一切佛法,一切佛法即一乘法。但因众生根基不同,分而说三。虽然分而说三,但法无高下,佛佛道同,皆为一乘。如果说另有一乘者,是还没有入佛法藏,还停留在诸文字上而求佛法。《无量义经》中说:“以是义故,诸佛无有二言,能以一音普应众声,能以一身示百千万亿那由他无量无数恒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种种类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形。又说:是则诸佛不可思议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萨所及,唯佛与佛乃能究了。也就说,一乘法唯有佛所证、唯有佛与佛才能彻知其究竟了义。
1、声闻法:《大乘义章》卷十七本解释声闻之名义有三,即: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佛之声教而悟解得道,称为声闻。二、就所观之法门而释:如《十地经论》卷四说,我众生等,但有名故,说之为声,于声悟解,故称声闻。三、就化他之记说而释:如《法华经》卷二信解品中说,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故称声闻。这三种解释中,前二者为小乘之声闻,第三则为菩萨,随义而称为声闻。
声闻原指佛陀在世时之诸弟子,后与缘觉、菩萨相对,而为二乘、三乘之一。是观四谛之理,修三十七道品,断见、思二惑而次第证得四向四果,期望入于灰身灭智之无余涅槃者,极果名阿罗汉。
2、缘觉法:指独自悟道之修行者。就是于现在生中,不禀佛教,无师独悟,性乐寂静而不事说法教化之圣者。一般指出于佛世,观十二因缘而得悟者为缘觉;出于无佛世,观外缘而无师自悟者为独觉。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有即世间所有,支即文分,指所有生死流转,皆不出这十二支分,即:
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此十二支,包括三世起惑、造业、受生的一切因果,周而复始,无有穷尽。依《俱舍论》卷十二载,部行独觉指声闻时已证不还果,而欲达阿罗汉果时,离佛自修自悟者;麟角喻独觉,指独居修行一百大劫,而积足善根功德之觉者。这独缘二觉,唯有一向一果,证果名辟支佛。
3、菩萨法:菩萨在遇到诸多苦难时,能忍受,无怨无悔,始终依如来正法而行,精进无怠,安住禅定,心不散乱,以正觉智慧,观照诸法,以至种种行业,都能全部修习,是为善修事业。修菩萨行的人,能用方便善巧法,于诸有情众生,或于圣教,有未入者令其趣入、已趣入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其解脱,乃至诸戒律仪受持毁犯,种种方便,令诸有情众生皆得利益,是为方便善巧。
为宣扬佛法,菩萨善用四摄法,教化众生。其中,“摄”为“摄受”的简称,即为摄受引导众生,使其皈依佛法之意。四摄即:一、布施摄:以财物、佛法两种布施于人,教化众生。二、爱语摄:采用慈和、愉悦、安慰、赞叹的语言和态度,使众生乐于接受教化。三、利行摄:意为教化者要身体力行,利益众生。四、同事摄:意为教化者要走进大众之中,与众生同其身份,同其所事而教化众生。简言之:一切修菩萨行的法门,即是菩萨法。
4、一乘法:即一切佛法,一切佛法即一乘法。但因众生根基不同,分而说三。虽然分而说三,但法无高下,佛佛道同,皆为一乘。如果说另有一乘者,是还没有入佛法藏,还停留在诸文字上而求佛法。《无量义经》中说:“以是义故,诸佛无有二言,能以一音普应众声,能以一身示百千万亿那由他无量无数恒河沙身,一一身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种种类形,一一形中又示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恒河沙形。又说:是则诸佛不可思议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萨所及,唯佛与佛乃能究了。也就说,一乘法唯有佛所证、唯有佛与佛才能彻知其究竟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