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散步吧 关注:717贴子:1,445
  • 6回复贴,共1

【读书】生命流畅的美感――读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管丽
     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边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的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
                                                       宗白华《美学散步》



1楼2010-08-29 09:55回复
         美的生命感
         美是什么?我们可以说美是一种距离,也可以说美是一种大自然的和谐,更可以说美是一种内心的愉悦感??对美下定义的确让人感到困难。兼诗人、艺术家、美学家于一身的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里给美的境界一个命题:人类最高心灵的体现。这一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而人在超脱的心境里体味宇宙的深境。我想,这就是宗先生生命美学的全部体现,也是《美学散步》所要告诉我们、教会我们的。
         生命就是美。某一事物是否是美的,那是人的一个主观判别,不是属于事物的属性。你如果问蛤蟆什么是美的,它的回答只能是异性的蛤蟆,因为美永远是主观世界里特有的产物。因此,我们也不能说美是什么,只能说什么是美的;也可以说,美不在于物的本身,而在于物给人的感受。生命带来了美,有生命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着美。
         汇集了宗先生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其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的《美学散步》,是日益强大的现代化机器轰鸣声中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宗先生最早是学习哲学的,他把西方生命哲学融入中国传统哲学,达到以中国传统哲学为体,以西方生命哲学为用的体用一体化哲学,但他认为哲学不能表现宇宙的真相,不足以承担它为自己设定的表现宇宙真相的任务,即哲学的目的和方法之间存在的矛盾,用哲学的方法最终不能实现哲学的目的,而通过美学则可以实现。所以,宗白华转向对感性生命的关注,最终形成以生命为本体的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其美学理论不仅涵盖了一切美的艺术,还涵盖了人生,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注重对生命本体及价值的张扬,这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诠释。
         宗白华生命美学追求的境界,从对直观感觉的书写、活跃生命的表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个层次,每一层境都映射着生命的高尚格调。生命是活泼的、无涯的,宇宙的生命本体在本质上是不可言说的;而语言是僵化的、有限的,用抽象的语言捉不到活生生的生命本体。也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江水滔滔,浪花滚滚,站在长江堤坝上看着无尽的江水自西望东奔涌而去,心中的血液仿佛像那滔滔的江水一样澎湃汹涌。这一种共鸣使人对着川流不息的长河有一种崇拜感,为什么会有这一种共鸣,又为什么这一条长河会通过一种共鸣让人有一种崇拜感?其实世上的万物,无论是滔滔的长河或是淙淙的小溪,无论是连绵的山脉或是一片不起眼的草地,只要是能给人一种流畅的生命感,就能引起人心中的一份共鸣,而这一种共鸣就为人带来一种愉悦的欣快感,也就是一种审美的感受。城市里那些高楼大厦的现代化建筑群能给人一种新奇感和独特感,但绝不能给人一种生命感和生命的流畅感,因为他们不能孕育生命,它们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存在,并不是一种生命的存在。
    


    2楼2010-08-29 09:55
    回复
      2025-05-17 23:58:05
      广告
           静、动态的自然美感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每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生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静态的美感:连绵的山脉它是永远的存在和不可动摇的,它与大地血脉相连,天生就拥有一种静默的尊严。山脉不会动,也没有自我的意识,但它能孕育出满山的苍翠和许许多多的飞禽走兽,从这个角度也可说是一种生命之源。当人们面对着巨大的高山和惊心的险峰,是整一个活生生的灵魂都被一种静默的生命力所震慑住。人们能无数次把高山踩在脚下,却是不能使整一座山脉改矮一寸。高山峻岭它所拥有的是一种可征服但不可使之屈服的生命力,而当人们感受到这一种顽固的生命力时,就不期然地有一种畏惧感,这一种畏惧感并不是因为高山所带来的威胁,而是人心中与高山相比,深深地体会出自己的生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的渺小所产生的畏惧,高山正是因为这一种顽固的威严而带给人以审美的感受。一株小草是微不足道,无论是形态或是实质,它都不能与高山比肩,但它有一种破土而出的勇敢,无论在高山的颠峰或是在山脚的泥潭中,它都会顽强地生长,这是一种只可摧毁不可驾御的生命力。人们面对一株小草可能不会有什么反应,因为单一的一株小草是很难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只有一大片草地或是背景的关系,人们才能感觉到小草勃勃的生命力,才能对这股生命力有所感触形成一种审美的感受。
           动态的美感:川流不息的长河虽然没有一种自我主宰的意识存在,但它是永无止境地沿着河道向下奔流,一遇上缺口便是倾涌而出,直到海枯石烂。长河它所蕴藏着的是一种可抗拒,但不可征服的生命力,人因为感受到长河当中的这一种生命力,就感受到自身力量的渺小,但又被这一股强烈流动的生命力所带领着,要让自身也融入其中,这是一种因崇拜而引发的审美感受。淙淙的小溪流水则是给人另外一种审美的感受,小溪流水既没有无坚不摧的磅礴气势,也没有海枯石烂的持久,但它表面的平静而在内里的细细流动,幽雅而含蓄,却又能生生不息地润物无声。与长河大江相比,小溪流水只是一种生命力的悄动,悠悠不断且婉转流长,不予人以震撼却是予人心灵的触动,使人想把它融入自己的生命境界当中,是一种因幽雅而引起的审美感受。
           山水花草都是大自然的天然物,没有经过任何刻意的加工过程,给人的都是一种本质的感受,他们所蕴藏的一种生命力没有改变或修饰,始终保持着一种天然的流畅和淳朴,所以也始终能给人一种真实的审美感受。这就是宗先生的散步美学所带给我们的淡淡的美感,以主体的生命体验来感应世间百态的美??不造作,不空洞,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3楼2010-08-29 09:55
      回复
             艺术的美感
             与大自然万物的美感相对应的则是艺术的美感。宗白华先生对艺术倾注了相当的热情。在《美学散步》里,他谈到了绘画艺术、音乐艺术、建筑艺术,还有敦煌、罗丹的雕刻等等。宗白华先生是在趣味和情思中创造美的理论,用诗化的语言和诗人的智慧概括美的实质。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他对比了中西绘画神髓的不同:西方人“失落于无穷,驰于无及”,中国人却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中西画法所表现的境界根本不同,一为写实的、一为虚灵的;一为物我对立的、一为物我浑融的,”不管如何,却都殊途同归:这似漫不经意的心灵偶得和诗意点染,涌动着艺术家对此倾注的心血和热忱,张扬着生命的激情,艺术品本身不管是有生命力或是无生命力的,它都会被艺术家协调地灌注入生命力。艺术作品的美就决定于它所被灌注的生命力是否流畅,和生命力是否被观赏者所感受到而产生共鸣。维纳斯雕像之所以会被人们认为是美丽的,是因为它身上的每一根线条都是顺滑流畅,没有一丝的滞涩,给人的是一种自然的共鸣。也就是维纳斯雕像的创作者所赋予维纳斯雕像的是一股流畅的生命力,并且使这股生命力深深地蕴藏在维纳斯雕像这一件作品当中,并且让观赏的人也感受到这股力量与情感的流动。一段音乐之所以动听,也是因为创作者的灵感行云流水,以体会一种生命力的流畅感为动力,并没有加以任何的修饰,所寻求的是生命的协调。当艺术作品当中存在着一股流畅的生命力,它必然地能带动起欣赏者的共鸣,也必然地带给了欣赏者一种愉悦的感受。这就是艺术。
             他对艺术家的人格涵养和心灵还提出了两个具体要求:一是要“空灵”。所谓空灵就是超越现实功利考虑,摆脱一切俗念俗务,以不沾滞于物的自由精神静观万物,使万物都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二是要“充实”。“艺术境界中的空灵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充实”来自于生活经验的充实和情感的丰富,它是宇宙人生壮阔而深邃的生活的具体表现。“空灵”与“充实”的辨证统一,便是艺术家心灵所能到的最高境界,“既须得屈原的缠绵徘侧,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徘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宗白华还指出: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境界高超莹洁而有壮阔幽深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的作品,是不可多见的,只有少数艺术家才能达到这一点。他们的作品境界高、深、大,都根植一个活跃、至动而有韵律的心灵,没有这样的心灵和超迈高洁的胸襟,就谈不上真正的创造。说到底,生命的美感才是根本。


        4楼2010-08-29 09:55
        回复
               结论
               其实美就是一种生命力的协调,高山长河甚至小溪花草,他们一旦违背了大自然所赋予的生命规律,那他们内在的生命力必然产生改变,可以想象,当高山被夷为平地或变了秃山,长河小溪变成了一潭死水,那怎么能给人予崇高、幽雅、震撼的感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艺术的创作同样如此,假如创造过程中没有注重与生命力的协调,有着不规则的停顿或太多杂乱的变动,给人的感觉只会是难受。
               因为内藏的生命力的流畅和协调所散发出来的感受才是最美的。


          5楼2010-08-29 09:56
          回复
            参考书目: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
            李时,“唯美者的散步??宗白华生命美学方法论评析”,沈阳大学学报,2002年9月第14卷第3期
            刘成纪,“走向散步美学”,人文杂志,1999年第5期


            6楼2010-08-29 09:56
            回复
              楼主一生平安


              IP属地:浙江8楼2015-05-30 19: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