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鹿鸣吧 关注:138贴子:15,563
  • 12回复贴,共1

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还有一句忽断忽续,忽熟忽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1-15 22:27回复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仏。如达mo祖师的安心。六祖的惟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没有看话头的。到后来的祖师。见人心不古。不能死心塌地。多弄机诈。每每数他人珍宝。作自己家珍。便不得不各立门庭。各出手眼。才令学人看话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1-15 22:28
    回复
      2025-05-23 00:17:01
      广告
      话头很多。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等等。但以念仏是谁。为最普通。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1-15 22:29
      回复
        什么叫话头。话就是说话。头就是说话之前。如念‘阿米陀仏’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即是一念未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成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著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回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11-15 22:30
        回复
          看话头先要发疑情。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何谓疑情。如问念仏的是谁。人人都知道是自己念。但是用口念呢。还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念。睡著了还有口。为什么不会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个什么样子。却没处捉摸。因此不明白。便在‘谁’上发起轻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细愈好。随时随地。单单照顾定这个疑念。像流水般不断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动著他。疑念不在。再轻微提起。初用心时必定静中比动中较得力些。但切不可生分别心。不要管他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动中或静中。你一心一意的用你的功好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1-15 22:31
          回复
            ‘念仏是谁’四字。最著重在个‘谁’字。其余三字不过言其大者而已。如穿衣吃饭的是谁。痾屎放尿的是谁。打无明的是谁。能知能觉的是谁。不论行住坐卧。‘谁’字一举。便有最容易发疑念。不待反覆思量卜度作意才有。故谁字话头。实在是参礻单妙法。但不是将‘谁’字或‘念仏是谁’四字作仏号念。也不是思量卜度去找念仏的是谁。叫做疑情。有等将‘念仏是谁’四字。念不停口。不如念句阿米陀仏功德更大。有等胡思乱想。东寻西找叫做疑情。那知愈想妄想愈多。等于欲升反坠。不可不知。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11-15 22:33
            回复
              初心人所发的疑念很粗。忽断忽续。忽熟忽生。算不得疑情。仅可叫做想。渐渐狂心收笼了。念头也有点把得住了。才叫做参。再渐渐功夫纯熟。不疑而自疑。也不觉得坐在什么处所。也不知道有身心世界。单单疑念现前。不间不断。这才叫做疑情。实际说起来。初时那算得用功。仅仅是打妄想。到这时真疑现前。才是真正用功的时候。这时候是一个大关隘。很容易跑入歧路。(一)这时清清净净无限轻安。若稍失觉照。便陷入轻昏状态。若有个明眼人在旁。一眼便会看出他正在这个境界。一香板打下。马上满天云雾散。很多会因此悟道的。(二)这时清清净净。空空洞洞。若疑情没有了。便是无记。坐枯木岩。或叫‘冷水泡石头。’到这时就要提。提即觉照。(觉即不迷。即是慧。照即不乱。即是定)单单的的这一念。湛然寂照。如如不动。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如冷火抽烟。一线绵延不断。用功到这地步。要具金刚眼睛。不再提。提就是头上安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11-15 22:35
              回复
                昔有僧问赵州老人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州曰。‘放下来。’僧曰。‘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州曰。‘放不下挑起去。’就是说这时节。此中风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是言说可能到。到这地步的人。自然明白。未到这地步的人。说也没用。所谓‘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1-15 22:36
                回复
                  2025-05-23 00:11:01
                  广告
                  楞严经一开始七处征心,最终将“心”归结为使众生心成为可能的“那个”。
                  我怀疑一切,甚至可以怀疑正在怀疑一切的这个我的实体的存在,但赋予我怀疑能力的“那个”不可怀疑,“那个”是唯一的实在。
                  念佛是谁?当然是赋予我念佛能力的“那个”,是“那个”在通过我念佛来念“那个”自己。
                  “那个”不实体化,只保留其纯粹的运动变化属性,就是自然-易-生生不息。是“那个”的生命力。
                  “那个”实体化,就是自然界-世界-宇宙。如来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世界只是“那个”的快照。认为快照实有,即是“执”。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不要将“那个”实体化。


                  IP属地:河南9楼2023-11-18 20:24
                  收起回复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碰巧看过同一本书,很喜欢那首诗:
                    高着眼,莫狐疑。
                    卷舒自在,今正是时。
                    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IP属地:浙江10楼2023-11-20 10: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