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bhaha吧 关注:17贴子:1,112
  • 11回复贴,共1

关于远程部队射程的详细研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10-08-26 21:35回复
    今天是值得兴奋的一天,测试员小D继承了扫盲员的优良传统,在细节中发现问题,来找我探讨,这种勇于探究的精神绝对值得表扬,于是我们花了3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了讨论和测试,完成了一项崭新的课题,接下来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IP属地:广东2楼2010-08-26 21:35
    回复
      首先请大家看一下这个帖子http://tieba.baidu.com/f?kz=309558254(要看完了,看仔细了再回来啊)
      其实,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在这个帖子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增加几个概念,并将之推广至其他情况。
      现在我们步入正题,先给大家介绍一些概念。
      我们知道,士兵是有警戒距离的,即当敌人进入了警戒范围后,士兵会紧张起来,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有休息状态和紧张状态的兵种看出,比如一个戟兵,休息状态时是坐下,如果此时有敌人进入了他的警戒范围,那他就会站起来四处张望。
      经过测试,我们发现士兵的警戒范围都为50格。(当然只包括哪些有休息和紧张状态之分的兵种)但是我们可以引入视野概念,于是士兵的视野即警戒距离,为50格。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是远程部队,我们都知道,当有敌人在远程兵的视野之内时,远程兵会自动攻击。这时我们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命令距离,解释一下:所谓命令距离,就是可施行攻击命令的距离,即远程兵种在视野之外,不会自动攻击时,可以强行命令攻击敌人的距离。
      举个例子,一个欧洲弓箭手,在他的视野之外,有一个敌方戟兵,此时选定弓箭手,鼠标移到戟兵上时,还是绿色的,表示不能攻击,但如果戟兵进入了某一个范围,在此范围内,弓箭手不会自动攻击,但是鼠标的颜色是红色的,表明可以执行攻击命令,那么则称此范围为命令距离。
      根据实测,在命令距离内执行攻击的话,命中率为零。观察了一下,发现箭的落点始终达不到敌人所处位置,即射程不够,于是我们引入了一个射程的概念。那远程兵的射程是多少呢,下面,就该上数据了!
      【通灵术——召唤小D!】
      


      IP属地:广东3楼2010-08-26 21:35
      回复
        Hi,大家好,我是小D,今天呢是我先召唤jyb讨论某个问题的,但是jyb同志思维拓展得太广了很强,之 后jyb提出的猜想令我们一下午都在研究,真累。
        不说闲话了,下面我将列出各个远程兵的射程和命令距离
        兵种 射程 命令距离 单位:格
        欧弓 50 51~54
        阿弓 50 51~54
        弓骑 50 54
        弩手 50 无
        投火手 11 无
        投石手 22 无
        巨火弩 54 无
        塔上的巨弩 85 无
        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射弓箭的和弩手的射程都为50,等于视野(警戒距离),而只有射弓箭的才有命令距离。
        同时,大家也可以看出一些数据的修正,可能是标准不一样,我们的标准是:所谓射程,即我能射到最远的地方到我身体的边缘,所以我们的标准是我方和敌方之间的间距加上敌方的站位那一个点,公式为间距L+1。
        值得一提的是,弓骑在距离对手51至53格时会主动射击,但因为射程只有50,所以命中率为0。
        


        IP属地:广东4楼2010-08-26 21:36
        回复
          斜向城墙


          IP属地:广东6楼2010-08-26 21:39
          回复
            于是就有了这种坐标


            IP属地:广东7楼2010-08-26 21:41
            回复
              于是我们现在就要研究如果以斜向为单位来测算距离,会有什么不同呢?
              聪明的人马上就会知道,单位长度会变成每个格子的对角线长度,也就是根号2格。
              于是列出此标准下的数据:
              再次召唤小D!


              IP属地:广东8楼2010-08-26 21:41
              回复
                大家好,我是小D,我又回来了,下面我又将为大家列出精确地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下面列出的数据中的格子,是指斜线距离的格子
                兵种 射程 命令距离(单位:根号2格)
                欧弓 35 36~38
                阿弓 35 36~38
                弓骑 38 无
                弩手 35 无
                投火手 7 无
                投石手 16 无
                巨火弩 38 无
                塔上的巨弩 60 无
                值得一提的是,在斜向时,在命令距离时的攻击命中率为100%
                大家还会发现,此时弓骑没有命令距离了,因为道理和上面的特殊情况一样,弓骑在距离对手36~38格时会主动攻击,但因为前面一句话所说的原因,命中率为100%
                


                IP属地:广东9楼2010-08-26 21:42
                回复
                  呼,感谢小D,解决了一个大项,不过你别以为完了,后面还有更令人惊奇的!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数据,仔细看好了:
                  35根号2= 49.497474683058
                  38根号2= 53.740115370178
                  7根号2= 9.8994949366117
                  16根号2= 22.62741699797
                  60根号2= 84.852813742386
                  怎么样,跟想象中的完全一样吧,除了投火手的那个误差大了点(可能是测量值越小误差越大)
                  我们已经证明了不论斜向还是正向,远程部队的射程、命令距离都是一样的,这说明,远程部队的攻击范围是一个圆!
                  在这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按直观图来的话,远程部队的攻击范围本应该是一个椭圆——一个短半轴与长半轴长度比为1:2的椭圆,而现在变成了一个圆!也就是说,在斜方向上,远程部队的射程无形中增长了!
                  我想这应该是开发商的一个错误,他们可能偷懒直接将一个圆覆盖在了直观图上,殊不知,如果将直观图还原为平面,这个圆将变为另一个长条形的椭圆!
                  


                  IP属地:广东10楼2010-08-26 21:42
                  回复
                    Hi,我又出现了,JYB正对他发现的问题兴奋不已,而我将为大家讲另一个问题,也就是我最初的问题。
                    先来看下面的实验:
                    将一个红方弓箭手放在蓝方弓箭手的命令距离内,两方都在休息,
                    此时,在中间插入一个红方戟兵,结果发现,蓝方弓箭手立即起立,开始向红方弓箭手射箭,但由于射程不足,命中率为0,只见戟兵在中间无所事事,蓝方弓箭手对他视而不见,而却在对红方弓箭手做无意义的攻击。
                    这是什么原因呢,此时请大家回顾一下JYB之前的一个研究:【关于远程单位攻击优先度的研究】http://tieba.baidu.com/f?kz=818150819
                    看完后我们知道,远程部队的攻击优先度比近程兵高,所以蓝方弓箭手会先攻击红方弓箭手却对红方戟兵视而不见,而有趣的是,蓝方弓箭手对红方弓箭手的攻击是由红方戟兵触发的。
                    于是我们可以下结论,远程单位攻击优先度是适用于命令距离的。
                    好了,这次的课题差不多就到这里了,下面由JYB给我们做总结。
                    


                    IP属地:广东11楼2010-08-26 21:42
                    回复
                      咳咳。。。
                      其实也没什么多说的了,我只是给大家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
                      1.引入的几个新概念:警戒距离=视野,射程,命令距离,以及弓骑的特殊距离
                      2.斜向的概念
                      3.游戏中直观视角与射程范围形状的矛盾
                      4.远程单位攻击优先度的适用范围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次的研究从缘起到结束总共花了6个小时,再次感谢小D与我的合作,我发现一个史诗级的课题有了合作就变得简单了,过程也变得轻松愉快,更重要的是有了讨论的过程,这是思维的碰撞,一个人是做不到的。
                      总之,感谢这次机会,希望大家支持,谢谢!
                      


                      IP属地:广东12楼2010-08-26 21:43
                      回复
                        完毕!


                        IP属地:广东13楼2010-08-26 2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