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桩怪事,让人摸不住麻虾哪头放屁!
先说第一桩怪事,算是奇闻。
最近爆出:270万中央专项资金,竟然在淄博“消失”了!
2022年10月,李先生(化姓)所经营的济南某教育科技公司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的形式,中标了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以下简称淄博工业学校)一项270万元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资金来源,是中央下达的860万“职业教育提升计划”专项资金中的一部分。
中央专项资金啊,李先生当然放心,一百个放心。
但是,该招标项目在通过验收近一年后,他一直没收到270万元货款。
怎么回事?
李先生在“讨债”中,越来越迷糊。
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也陷入“迷局”。
淄博市临淄区财政局区一名工作人员称:“学校建设这个项目的钱,确实来自这860万元中央财政拨款,但由于实际资金并没有到位,所以无法发放给企业。”
对于区财政局给出的说法,李先生也曾致电淄博市财政局以及山东省财政厅了解情况。
李先生在一份他与山东省财政厅科教处的通话录音中,科教处一名工作人员说:“经核实,这笔860万的专项资金我们已足额下发到淄博市财政局,淄博市财政局也在去年年底将专项资金下拨给了临淄区财政局。”
同时,在李先生提供的另一份与淄博市财政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通话录音中,对方也证实:“经核实,860万专项资金已经足额下达到临淄区财政局。”
省财政厅和市财政局,都说专项资金给了临淄区财政局。
临淄区财政局怎么说呢?只有一句话:“只获得了指标,未拿到实际钱款”!
那意思是,上级只给了他们一个“数字”,没有给一分一厘的真金白银。
真的吗?
省财政厅科教处前述工作人员回怼:“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好吧,我就不信了,这270万元能凭空消失?
这事儿不是小事儿,不仅仅是欠账问题,上级和上上级是不是好好查查,这笔钱究竟在哪里“捉迷藏”?
第二桩怪事,有一点点吓人。
11月7日,有网友发文称,中山二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苏姓导师团队中,多名学生(多是博士)集体患上罕见型癌症。“今年乳癌那边,6个学生患癌,有个还是胰腺癌肝转移。”
另有消息称,3个博士1个博士后,都小于30岁,全是罕见性(癌症)。
当天,该校党委办和涉事导师对多家媒体称:消息不实、“完全是造谣”。
11月8日凌晨2时,中山二院官方连夜发布《情况说明》,承认确有3名曾在实验室工作过的博士生患癌。
奇了怪了,中山二院既然说“消息不实”,为什么“半夜鸡叫”,在凌晨官宣“3人患癌”?
我们都希望不是实验室的原因,但中山二院要拿出说服人的理由吧!
“谣言止于公开”嘛!
请中山二院对以下问题,做出解释:
1,3人确诊癌症后,校方(包括院方)是否有计划地组织或提醒曾在该实验室工作过的教师和学生去做相关癌症筛查?
2,3人患癌是否与实验室环境及试剂有关?
3,除3人患癌外,团队其他人有无不适症状?
11月9日,中国科协官微发文:彻查实验室安全刻不容缓!
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科技伦理问题,不仅是对科研工作者负责,更是对公众负责!
好了,两桩“怪事”讲完了,希望不要“烂尾”,不要不了了之。
坐等后续!



先说第一桩怪事,算是奇闻。
最近爆出:270万中央专项资金,竟然在淄博“消失”了!
2022年10月,李先生(化姓)所经营的济南某教育科技公司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的形式,中标了山东省淄博市工业学校(以下简称淄博工业学校)一项270万元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资金来源,是中央下达的860万“职业教育提升计划”专项资金中的一部分。
中央专项资金啊,李先生当然放心,一百个放心。
但是,该招标项目在通过验收近一年后,他一直没收到270万元货款。
怎么回事?
李先生在“讨债”中,越来越迷糊。
红星新闻记者的采访,也陷入“迷局”。
淄博市临淄区财政局区一名工作人员称:“学校建设这个项目的钱,确实来自这860万元中央财政拨款,但由于实际资金并没有到位,所以无法发放给企业。”
对于区财政局给出的说法,李先生也曾致电淄博市财政局以及山东省财政厅了解情况。
李先生在一份他与山东省财政厅科教处的通话录音中,科教处一名工作人员说:“经核实,这笔860万的专项资金我们已足额下发到淄博市财政局,淄博市财政局也在去年年底将专项资金下拨给了临淄区财政局。”
同时,在李先生提供的另一份与淄博市财政局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通话录音中,对方也证实:“经核实,860万专项资金已经足额下达到临淄区财政局。”
省财政厅和市财政局,都说专项资金给了临淄区财政局。
临淄区财政局怎么说呢?只有一句话:“只获得了指标,未拿到实际钱款”!
那意思是,上级只给了他们一个“数字”,没有给一分一厘的真金白银。
真的吗?
省财政厅科教处前述工作人员回怼:“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好吧,我就不信了,这270万元能凭空消失?
这事儿不是小事儿,不仅仅是欠账问题,上级和上上级是不是好好查查,这笔钱究竟在哪里“捉迷藏”?
第二桩怪事,有一点点吓人。
11月7日,有网友发文称,中山二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苏姓导师团队中,多名学生(多是博士)集体患上罕见型癌症。“今年乳癌那边,6个学生患癌,有个还是胰腺癌肝转移。”
另有消息称,3个博士1个博士后,都小于30岁,全是罕见性(癌症)。
当天,该校党委办和涉事导师对多家媒体称:消息不实、“完全是造谣”。
11月8日凌晨2时,中山二院官方连夜发布《情况说明》,承认确有3名曾在实验室工作过的博士生患癌。
奇了怪了,中山二院既然说“消息不实”,为什么“半夜鸡叫”,在凌晨官宣“3人患癌”?
我们都希望不是实验室的原因,但中山二院要拿出说服人的理由吧!
“谣言止于公开”嘛!
请中山二院对以下问题,做出解释:
1,3人确诊癌症后,校方(包括院方)是否有计划地组织或提醒曾在该实验室工作过的教师和学生去做相关癌症筛查?
2,3人患癌是否与实验室环境及试剂有关?
3,除3人患癌外,团队其他人有无不适症状?
11月9日,中国科协官微发文:彻查实验室安全刻不容缓!
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科技伦理问题,不仅是对科研工作者负责,更是对公众负责!
好了,两桩“怪事”讲完了,希望不要“烂尾”,不要不了了之。
坐等后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