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对解释哺乳动物的生态模式和生理变量至关重要。因此,古生态学家越来越多地采用定量方法来解决灭绝物种的体重估计问题。经验方法通常基于现存分类群中颅骨和颅骨后尺寸的体重回归(Legendre and Roth, 1988; VanValkenburgh, 1990; Anyonge, 1993; Christiansen, 1999; Egi,2001; Anderson, 2004a; Mendoza et al., 2006)。颅后尺寸与体重的相关性通常比颅骨和牙齿尺寸更好,因为后者反映了与动物饮食相关的重要差异。然而,化石记录中有利于牙齿和头骨的保守偏见导致了在预测灭绝物种的体重时广泛使用颅骨测量(见Mendoza et al., 的综述,2006)。对大型猫科动物颅骨后骨骼的比较形态计量学分析表明,肢体形态影响了主要的栖息地偏好,该物种的运动行为和狩猎策略(VanValkenburgh,19851987;Anyonge,1996;Lewis,1997)。大多数猫科动物在封闭的森林栖息地都是伏击捕食者,它们依靠隐秘接近猎物,然后进行短暂的高速追逐。尽管它们可以快速加速,但它们很快就会疲劳,当猎物在中或早期发现接近它们的捕食者时,捕食者的攻击往往会中止(Treves and Palmqvist,2007)。在现存的猫科动物中,这种狩猎行为的唯一例外是猎豹,一种昼夜运动的食肉动物,具有高度专业化的肢体和生理机能,依赖于快速加速和数百米以上的冲刺(Gray, 1968; Ewer, 1973;Taylor and Rowntree, 1973)。与伏击捕食者相比,猎豹在开放的栖息地接近猎物,几乎没有或根本没有隐蔽性,观察移动的猎物的弱点,以更快的速度追逐猎物,并通过锁住颈部将其杀死(Bigalke, 1964;Kruuk and Turner, 1967; Schaller, 1968)。该物种具有高度特化的颅后骨骼,具有许多猫科动物特有的形态特征,包括细长的远端肢骨、弹性韧带、脊状趾垫和不可伸缩的狗状爪子(Anyonge, 1996; Nowak, 1999; Russell and Bryant,2001)。这些适应似乎已经进化为捕获中等大小的猎物,这些猎物可以在受伤风险最小的情况下被制服,并在盗抢寄生者到来之前迅速被吃掉(Hayward et al.,2006)。狩猎行为和栖息地选择在猫科动物的颅骨解剖中也有形态上的对应关系。鼻腔的情况,其结构和生理学已在陆地食肉动物中得到广泛研究(例如,Anthonyand Iliesco, 1926; Broom, 1926; Van Valkenburgh et al., 2004),因为嗅觉功能在这些哺乳动物中很重要,鼻腔的大小会影响粘膜上皮的发育。上鼻甲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骨结构之一。该器官由呼吸上皮覆盖的褶皱状骨组织形成,参与过滤吸入的空气等多项生理功能,从而避免过多的水分和热量损失。因此,鼻甲促进了高通气率和耗氧率,这使得许多脊椎动物的吸热进化成为可能,包括兽脚类恐龙、鸟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Negus, 1958;Schmidt-Nielsen et al., 1970; Baker, 1982; Hillenius,1992,1994;Rubenetal.,1996,2003;Jessen,2001;Evans,2006)。哺乳动物食肉类的鼻甲是最复杂、最发达的。在猫科动物的情况下,这些特殊的骨骼被固定在鼻腔的腹侧部分,其显示出具有深背收缩的准三角形横截面(图1)。然而,由于生物地层阶段头骨的死后损伤和风化和/或埋葬后鼻腔中的沉积物压力,鼻腔是脆弱的结构,因此很少保存下来(例如,Joeckel et al., 2002)。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测量了上颌窦最大密度水平下鼻腔的开口面积(图1)。因此,我们假设这一区域将与动物对氧气的代谢需求有关,而这反过来又取决于它们的体型、狩猎技术和/或居住的环境。如果这种关系在现存的猫科动物中成立,那么它可以用于估计已灭绝物种的体重和古生物学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