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的多首咏史词、爱国词看,其词雄奇壮阔,集叙事性与议论评说的完美结合,无疑直接开启了南宋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人“以文为词”的滥觞与先河。南北宋之交,空前激烈的民族矛盾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一批充满爱国激情的杰出词人,使宋代词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词人身经丧乱之苦,出于对国事的关心,他们抒写重大题材,词风慷慨激昂,成为上承北宋苏轼、下启南宋辛弃疾的重要作家,其中以李纲、张元幹的成就最为突出。张元幹(1091—1161年),福建永福(今永泰)人。北宋徽宗时,为太学上舍生。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兵围汴京,李纲亲征行营使抗金,元幹辟为属官。李纲罢职后,元幹亦遭贬斥,南迁后任将作少监。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因“避谗”致仕回乡,退居三山(今福州)。《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是他于绍兴八年(1138年)写给因上书反对议和而罢职的闽籍同乡丞相李纲的,表达了他对李纲抗金主张的积极支持: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