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1083—1140年),字伯纪,一字天纪,福建邵武人。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宣和七年(1125年)任太常少卿。时金兵入侵,李纲刺臂血上疏,请徽宗传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即位,李纲力主抗战,除尚书右丞兼亲政行营使,指挥汴京保卫战,逼使金兵退去,汴京解围。旋率兵援救太原,兵败,以“专主战议”被谪。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积极备战,为相仅75日而被罢职。绍兴后历任荆湖南路安抚使、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卒谥忠定。著有《梁溪集》一百八十卷、《论语详说》、《靖康传言录》等,存词五十四首。其词洗尽脂粉气,多抒受压抑、遭排挤的愤懑。集中七首咏史词,词风豪宕、沉雄、劲健,借历史来讽喻现实,尤具特色。南宋开国的高宗建炎、绍兴年间,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空前激烈、生死存亡的民族矛盾与斗争,而朝廷内部的主要矛盾则是主战与主和两派的政治斗争。首任宰相李纲与李光、赵鼎、胡铨等文臣及武将岳飞,均是站在斗争前列的代表人物。他们虽不以文学而扬名,但在民族危难之际,不仅奋不顾身地致力于国家兴亡,也以笔作戈,用诗词来表达他们的斗争精神,为抗金救国而呼号,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李纲就是其中最杰出的词人之一。试读这首抒发作者抗敌救国执着信念的《苏武令》: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未成图报。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