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暂留吧 关注:2贴子:362
  • 12回复贴,共1

【历史资料】细说二|战,欧\洲战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转自天涯,煮酒论史。
保留作者一切权利。


IP属地:河南1楼2010-08-24 14:15回复
          英国人提出的条款是最实在的,英国首相乔治希望在美国的理想主义和法国严惩德国的论调中找到一条中间路线,但其政治地位相当微妙,因为乔治清楚的认识到,一旦法国提出的条件全都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陆的超级强国,这和英国意图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传统政策相悖。
          因为英国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德国,同样,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法国。因为欧洲大陆上如若只剩一家超级强国的话, 作为岛国的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利益必将受损。 打个比方来说,假如德国是欧洲大陆的老大,哪天一个不爽,放句狠话,就能把岛上的英国人吓个半死。如若德、法互相对立,综合国力互相均衡的话,双方势必就会使劲地讨好英国,以争取它的支持。
          这样,英国就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砝码,只要它愿意压在天平的某一方,另一方绝对要喊吃不消。从中世纪开始,英国人就学会使用这一招了,近代的英国更是修炼的炉火纯青。
          所以,我认为那些所谓的英法两国世代交好的论调,都是目光狭隘之见。要知道,在推翻拿破仑的反法联盟,上蹿下跳,使劲吆喝最起劲的,正是这个与法国“世代友好”的大英帝国了。
          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和法国一样,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是希望严惩德国的。
          在如此强烈的民意下,乔治首相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克制,把英国千年来所奉行的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
          无需多废话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正是深谙此道的英国人说的,我认为,再也没有比这一句,更完整的勾勒出英国人的形象了。
        
        
         ① 美国宣战理由是一份由德意志帝国外交秘书阿瑟·齐默尔曼于1917年1月16号向德国驻墨西哥大使en:Heinrich von Eckardt发出的加密电报,电报内容建议与墨西哥结成对抗美国的军事联盟,但被英国40号办公室情报机关截获。
          该电报高度发扬了德国人吹牛不上税的充分想象力,因为德国答应给予墨西哥充分的硬件设施,武器装备,并承诺帮助墨西哥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 和亚利桑那州失去的国土,条件是——墨西哥立即向美国宣战。
          经过墨西哥政丄府周密的分析认为:
          1.英国皇家海军长期控制大西洋行海航线,德国提供的物质根本不可能达到大洋彼岸。
          2.即使墨国成功修复失地,容纳或安抚当地的讲英语的人口将会是一个严厉和困难的考验。
          所以墨西哥政丄府正式在4月14日拒绝齐默尔曼电报内的提案。在那时,美国已经向德国宣战。
        
         向社区报告违规内容


    IP属地:河南3楼2010-08-24 14:18
    回复
      风暴前夕
            其实早在1938年希特勒的国会演讲中,希特勒是向西方国家做过保证的,他信誓旦旦的说道:“德国对但泽走廊是没有要求的”。
            当然了,就现在的人看来,如果有人连希特勒先生的“保证”都去相信的话,我宁肯去相信母猪会上树。
            其实,希特勒的话还是有一点儿可信度的,那就是:在1938年,德国对但泽走廊确确实实是没有要求的。
            现在,德国又提出了对但泽走廊的领土要求,着实让西方各大媒体一片哗然,他们现在才了解到,希特勒的保证是多么的不值一文,甚至还比不上一个流氓所做下的承诺。
            但问题最关键的是,如果碰上流氓,你至少还能找警察,碰上一个国家耍流氓,那只有干瞪眼了。
            虽然但泽走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属于德国的,但是《凡尔赛和约》中已经把他割让给了波兰,最重要的是,但泽虽小。可它是一个港口城市,它也是波兰的唯一出海口,没有它,波兰只能算一个内陆国家。波兰国内的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如果连港口都没了,那国民只有出去要饭了。
            所以,希特勒要求波兰归还但泽走廊的建议,当即就遭到了波兰的严词拒绝,波兰政丄府死抱着《凡尔赛和约》条款不放,甚至搬出历史书,宣称公元1453-1772年,但泽是属于波兰的。
            希特勒可不是一个有耐心的家伙,在他的建议被拒绝后,希特勒下令,要求陆军统帅部立即制定一个入侵波兰的作战计划。
            元首的话就是圣旨,没几天功夫,德国陆军统帅部就把进攻计划给捣鼓出来了,该计划就是著名的——“白色计划”。
            相应的,感受到危险临近的波兰,在法国政丄府的不断催促之下,才慢吞吞的制定了一个代号为“西方计划” 的作战计划。
            法国人着急啊,他们现在才了解到,在1939年以前,波兰连一个像样的对抗德国的军事作战备忘录都没有.........
            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尴尬了,一个国家的国防居然还要让别的国家去操心,真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
          
          
            其实呢,波兰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他们根本没把德国人的威胁太当一会事儿。波兰人早就把军队平行的部署在德波边境(生怕部署太靠后反击太麻烦)。并计划先在西边守住德国人的攻势,在北边夺取德国的东普鲁士,等待英法在西线发起攻击,东西夹击预计在一个月内打败德国...............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份代号为“西方计划” 的作战计划时,都不得不感慨这是多么“完美”的计划以及怀有多么美好憧憬的波兰统帅部。
                如果我们非得要去评价波兰这份作战计划的话 我只给五个字:很傻很天真。
                以后的战争形式也证明了这一点 , 但是在大战爆发前的波兰人可并不这么想。而且,他们打算继续把这种无厘头精神发扬下去,波兰最高统帅们在英国人的策划之下又制订了一个更加具有攻击性格的军事行动。并得到了波兰总统的大力支持。
                他认为德国人只是在虚张声势,处于两线作战的德国人根本无力发动像样的进攻,只要在边界上做出坚决的反击就能击败敌人。
                这种无可救药的乐观很快在波兰高层蔓延开来,为此波军动员了40个师又22个旅,组成7个集团军沿着德军边境一字排开,仅留一个较弱的集团军部署在后方作为预备队。很快波军就会尝试到如此配置军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IP属地:河南8楼2010-08-24 14:21
      回复
              面对西方国家空前的团结,这时候的希特勒突然产生了一个很奇妙的想法。他认为,英法两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主儿,绝对不会为了波兰问题而毅然动武的。
                 有依据吗?
                 有!德国合并奥地利,进驻莱因非军事区的冒险军事行动,战争一触即发, 最后由于英法两国内部的勾心斗角,最终得以和平解决。
              这样的结果着实让希特勒得意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在斯大林格勒战役进行到最高潮的时候,还把这事拿出来吹嘘:“看吧,看吧,那些只会领俸禄的将军们总是怀疑我的判断力,可是,最后胜利的总归是我,一直都是,永远将是”。
              由于希特勒对自己判断力的无限崇拜,于是他对身边的亲信说:“战争仅会限于波兰境内。世界大战,那是不可能滴。”
                 说到底,他的逻辑具体分析出来就是:
                 我,希特勒不会傻到为了波兰问题而引发一次世界大战,以己度人,英法两国的首脑估计也不会如此冲动。
                 每次看到后世医师对希特勒精神解剖分析,我就乐了,就觉得希特勒的思维方式果然不同于常人。用数学上的公式来说,他能用一个伪命题,来证明两个互为逆命题的命题,最终推断出其结果。而且对于这样自我欺骗推算出来的结果,他自己居然还都相信了。
                 为了证明自己天才般的预见性,希特勒特意找来许多专家学者,譬如法国问题专家,英国问题专家在一起商讨。假设德军对波兰动武,英、法两国是否会宣战。可“专家” “教授”得出的结论却让他们的元首大为火光。
                 因为结论是:假如德国对波兰动武,英法必然宣战!
                 有趣的是,希特勒马上又转而怀疑专家推断的权威性,并指责他们是早餐吃得太多而吃坏了脑子。
                 面对希特勒的一意孤行。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非常着急,他强调说:“凭现在德国的军事实力是无法与西方国家抗衡的啊”。
                 值得一提的是,这话戈林是当着英、德两国非正式的中间人——比尔格·达勒鲁斯(一个富有的瑞典商人,虽然我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外交事务会交给一个笨头笨脑的商贩,但是此人确确实实能随意会晤双方的最高层领导)
              据我分析,戈林此举是故意向西方国家示弱,表明自己为双方的和平谈判尽力了。很高明,他把这个球抛给了希特勒。
                
                 达勒鲁斯也看出了问题所在,于是转而对希特勒说:“英法两国的武装力量也大大改善了,满可以封锁德国”。
                 希特勒不作声,只在室内踱来踱去。猛然间,他站住了,重又开口讲话(据达勒鲁斯回忆)但这次好像是在说昏话。“若战争发生,我就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造潜艇”,好像是唱针停滞不前的唱片似的,他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突然,他又像向大群听众演讲似的,但话仍在重复。”我就造飞机,造飞机,飞机,我就将敌人消灭!”
                 达勒鲁斯目瞪口呆,回首看戈林作何反应。这位帝国元帅纹丝不动,达勒鲁斯被吓坏了,这两个就是行动能影响全世界的人呀! (他认为自己好似在疯人院一般)
                 “战争吓不了我”,希特勒继续说,“包围德国是不可能的。我的人民佩服我,忠实地跟我走。“他能促使他们发挥出超人的力量”。他的目光迟钝了。“将来若没有黄油,我第一个停止吃黄油,吃黄油。”他停了停。“如果敌人能坚持数年”,最终他说,“我便利用我对于我的人民的威力,比他们多坚持一年。所以,我知道我比所有人都优越。”


        IP属地:河南10楼2010-08-24 14:25
        回复
          连载9
              
                如上文所言,由于波兰军队把主力平行部署在最前线的做法,使得战斗从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奇袭得手的德国陆军,刚越过国境线就立即遭到迎头痛击。
                波兰总司令——斯米格威.雷兹元帅是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派军官,并参加过波兰对苏联的残酷战斗,所以他对一战中的战术理论非常的精通,而波兰军队的作战理论正是一战的模式,把军队一字长蛇这样的平行部署,也是一战的传统模式,这种部署能在第一时间发挥最大的火力威力。在阵地战中,这样的部署尤为有效,敌方发动冲锋的步兵,根本不可能在如此强烈的火力网中存活。
                斯米格威.雷兹元帅的部署也确实达到了这样的目的,德国的步兵师被牢牢的阻挡在了波军的最前沿,无法前进一部。
                但有一只部队,却由如无人之境,在战斗方兴未艾之际,这只部队在波兰的防线上撕开了一道道口子,而后,潮水般的涌了进去,并很快消失在了夏季的晨雾之中,所有还在战斗的双方士兵的视野之中。
                    没错,这就是古德里安将军新组建的装甲部队,波兰战役成了德国陆军实验其新理论的最佳战场。
                    连曼施坦因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也直言不讳的说道:“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部队,能够不负我们的期待么?尤其是,大型装甲部队,其组织与使用多少是代表一种全新的观念,能够不使它们的创立者——古德里安将军,和我们自己失望么?”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Heinz Wilhelm Guderian) 于1888年6月17日生于但泽南部魏克塞尔河附近的库尔姆(当时属德国,现属波兰)。1904年,16岁的古德里安考入卡尔鲁中等武备学堂。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校,随后被选送于柏林的陆军大学。1912年在骑兵部队服役,任过少尉指挥官和中尉参谋官。1913年进入著名的梅兹战争学校受过为期一年的训练。
              
                1914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古德里安被派往法国前线任无线电台台长。战争初期的形势与上世纪的任何一场战争一样,步兵长年累月趴在战壕里与敌军对垒。双方军队都以坚强防御工事为依托,都企图在夜间或雾天偷偷越过中间的开阔地,靠突然袭击突破对方的阵线,这就是下级军官梦寐以求的立功愿望。
                而高级军官则考虑如何通过翼侧迂回的运动战,绕过敌军正面防线,一举击溃设防薄弱的纵深,使对方阵脚大乱。双方军官的想法大致相同,因此,很容易预料到对方将会干什么,这样一来任何企图都难以实现。
                士兵们日复一日地趴在战壕里忍受疥疮、疟疾等疾病的折磨,无休止的炮战使他们变的麻木了。军官们靠喝酒和打扑克消磨时光,谁都无所作为。(这段时期德军著名将领鲁登道夫的渗透战是当时比较成功的战术之一,这也影响了古德里安的日后作战方式,闪电战即由渗透战加奔袭战演变而来。)
                古德里安在这个时期染上了烟瘾,他的帐篷里终日烟雾弥漫。有一次上校参谋长来检查工作,还以为帐篷着了火。上校走进帐篷,见满地都是烟蒂,吃惊地说:“上尉先生,当心尼古丁中毒!”
                “我在思考如何打破战场僵局的问题,”古德里安说:“机枪的发明使步兵和骑兵的突击作用丧失了,这场战争目前只有炮兵在相互对射,如果没有一支有效的突击力量僵局永远不能打破。”
                “这个突击力量在哪里呢?”上校大笑起来。
                古德里安尴尬地耸起双肩,“这就是我思考的问题,我想英国人和法国人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谁先找到了答案,谁就赢得了这场战争!” ①
               
              
                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国人第一次使用了坦克,就是这种新式武器,这个由铁皮包裹着的机器怪物,给了苦苦思索中的古德里安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但是,由于战争的进行 ,古德里安并没有多余时间去思考与完善他的新理论。
                战争结束后,根据凡尔赛和约,德国陆军被迫大规模裁员。万幸的是,由于古德里安在战争中出色的表现,上级依旧挽留他在陆军中任职。德国陆军的高层意识到,军队才是国家之本,强大的国防才能使得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而这些优秀的年轻军官,才是国家将来的希望。
              
                ① 摘自闪击魔鬼”——古德里安
               
          年轻的古德里安,英气逼人 蛮帅的
          


          IP属地:河南13楼2010-08-24 14:27
          回复

            铁十字啊铁十字。。- -


            IP属地:河南14楼2010-08-24 14:30
            回复

              这张才是年轻时。。。


              IP属地:河南15楼2010-08-24 14:31
              回复
                连载12
                        
                        
                          斯米格威.雷兹元帅接到这样的回信估计是很郁闷的,原来一直所指望的军事援助仅仅是连炮兵都没准备好的法国陆军。
                          而法国人实际是怎么做的呢?
                          是的,法国军队确实发动了进攻,但推进了几英里过后就停了下来,理由倒是很充分:“给予德国人撤退的时间”。
                          然后,有些地段的法国军队,或者根本不算军队,而仅仅是几个巡逻兵,攻陷了几座德国村庄,把那里的德国哨兵成功赶跑,并放火焚烧了哨塔。在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后大摇大摆的回到了自己的阵地。
                          在更多的地段上双方是没有战斗的。据外国记者回忆:双方军队在距离不远的地方做工事,枪放在地上,在休息的时候还互相点头微笑。呵,就差互相敬烟了。
                      “战争在3个星期内就会结束”,百姓和普通军人们都这样说道。
                          英国将军富勒更是无不悲观的说:“在东方的战斗不断传来噩耗的情况下,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的不过46个不满员的德国师,而且全是步兵师,却毫无作为,躲在钢骨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丄坐着。眼看着一个堂吉诃德式盟友被人消灭了”。
                          其实,早在战争爆发之前,法国统帅就对波兰副参谋总长说过 “要到大概不到两年以后……1941—1942 年之间”他才可能发动一场真正的攻势”。他还说,“前提是要能得到英国和美国的援助的基础上。”
                          ....两年后....估计波兰已经化成灰了。忽悠死人是不偿命的,看来万事只能靠自己了。
                      这时候的斯米格威.雷兹元帅又痛苦的发现,原来集结预备队反攻都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电话是往往打不通的,就算侥幸能打通,手下的报告是:“运输工具已在空袭中被毁,只不过没关系,我们能走到前线去。”(挺乐观的家伙)
                          得,等你们走到前线,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看来只有用最后的杀手锏了,这些部队的集结速度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并很快就能形成战斗力:
                          波兰骑兵
                    
                    
                    
                      此时的波兰骑兵总数为十万。
                          也就是说,这是个很可观的数目。
                          德国装甲部队长驱直入,把步兵远远的抛在了后面。所以深入波兰防线后方的军队并不多。
                          斯米格威.雷兹元帅认为,只要击毁了这些孤军深入的敌军单位,前线的部队就能顺利撤下来,并在河川后面建立一条以波兰首都——华沙为中心的新防线。
                          之前,斯米格威.雷兹元帅已经下达了前线作战部队撤退的命令. 在后方的预备队与新组建的要塞部队已进驻这条围绕波兰中部地段的河川防线。现在,他们能依靠的就只剩下这条河流众多的天然屏障,只要前线的部队能顺利撤下,并巩固这条防线,守住它似乎还是很有希望的。
                


                IP属地:河南18楼2010-08-24 14:34
                回复
                  连载13
                       
                        当古德里安将军视察完毕,回到指挥部时,就惊奇的发现他的那些文职幕僚们却都头戴钢盔,神色慌忙的在架设战防炮。将军很惊讶的询问:“ 这是在干什么”。幕僚们告诉他,波兰骑兵正在向我们这里挺进,指挥部人员不够,是抵挡不了如此突袭的,所以全体动员起来修工事。
                        19装甲军的参谋长也把波兰骑兵下午的进攻向古德里安将军做了一个简短的汇报。将军只是淡淡一笑:骑兵打坦克,真是新鲜。
                        古德里安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视察了一整天也够累了,他直径走进指挥部,打算小睡一盹,以便有精神迎接下一次的战斗。
                        刚一睡下,古德里安将军就被电话铃声所吵醒,一名师长语气局促向古德里安报告说:“由于波兰骑兵的袭击,我们被迫要撤退了”!
                        面对这样啼笑皆非的报告,古德里安将军差点没晕过去,他好一会儿都没有开口,缓了半
                  


                  IP属地:河南20楼2010-08-24 14:35
                  回复
                          英国人提出的条款是最实在的,英国首相乔治希望在美国的理想主义和法国严惩德国的论调中找到一条中间路线,但其政治地位相当微妙,因为乔治清楚的认识到,一旦法国提出的条件全都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陆的超级强国,这和英国意图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传统政策相悖。
                          因为英国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德国,同样,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法国。因为欧洲大陆上如若只剩一家超级强国的话, 作为岛国的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利益必将受损。 打个比方来说,假如德国是欧洲大陆的老大,哪天一个不爽,放句狠话,就能把岛上的英国人吓个半死。如若德、法互相对立,综合国力互相均衡的话,双方势必就会使劲地讨好英国,以争取它的支持。
                          这样,英国就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砝码,只要它愿意压在天平的某一方,另一方绝对要喊吃不消。从中世纪开始,英国人就学会使用这一招了,近代的英国更是修炼的炉火纯青。
                          所以,我认为那些所谓的英法两国世代交好的论调,都是目光狭隘之见。要知道,在推翻拿破仑的反法联盟,上蹿下跳,使劲吆喝最起劲的,正是这个与法国“世代友好”的大英帝国了。
                          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和法国一样,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是希望严惩德国的。
                          在如此强烈的民意下,乔治首相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克制,把英国千年来所奉行的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
                          无需多废话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正是深谙此道的英国人说的,我认为,再也没有比这一句,更完整的勾勒出英国人的形象了。
                        
                        
                         ① 美国宣战理由是一份由德意志帝国外交秘书阿瑟·齐默尔曼于1917年1月16号向德国驻墨西哥大使en:Heinrich von Eckardt发出的加密电报,电报内容建议与墨西哥结成对抗美国的军事联盟,但被英国40号办公室情报机关截获。
                          该电报高度发扬了德国人吹牛不上税的充分想象力,因为德国答应给予墨西哥充分的硬件设施,武器装备,并承诺帮助墨西哥收复在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 和亚利桑那州失去的国土,条件是——墨西哥立即向美国宣战。
                          经过墨西哥政府周密的分析认为:
                          1.英国皇家海军长期控制大西洋行海航线,德国提供的物质根本不可能达到大洋彼岸。
                          2.即使墨国成功修复失地,容纳或安抚当地的讲英语的人口将会是一个严厉和困难的考验。
                          所以墨西哥政府正式在4月14日拒绝齐默尔曼电报内的提案。在那时,美国已经向德国宣战。
                        
                    


                    IP属地:河南22楼2010-08-24 14:53
                    回复
                      我有这个umd版的电子书!!谁要!


                      IP属地:河南28楼2010-08-25 18:09
                      回复
                        回复:28楼
                        这里只有我一个人。。。真不知道你怎么找到这里的。。。有的话,我要~~~


                        IP属地:河南29楼2010-08-25 20:19
                        回复


                          30楼2010-08-26 12: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