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主按:本帖子转载自天涯,并非吧主原创。原文作者是:赵炎。帖子原始地址为: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967023.shtml
帖子原文:
桃园结义与中国边缘社会的关系
文/赵炎
桃园结义的故事是不是历史真实,典籍上目前还找不到相关的记载。《三国志·关羽传》上说,关羽亡命奔涿郡,刘备正在乡里聚合徒众,关羽、张飞便投其门下。后来刘备为平原相,又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刘备和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经常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后来徐州失守,关羽被擒,曹操派人劝降,关羽也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或许正是因为刘关张三人关系太亲密了,所以,民间才杜撰了桃园结义的故事也未可知。
《三国演义》写桃园结义,可能根据民间传说,又吸收农民起义的事迹,可能还与作者自身经历有关,我在此不作考证了。罗贯中用了许多笔墨刻画出的这个故事,在他所处的哪个年代或许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如可以把桃园三结义抽象为一种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典型关系。但是现在看来,无疑已经成为历史的垃圾了。
桃园结义极力宣扬的“异姓骨肉”和“义薄云天”从〈三国演义〉成书至今数百年间,一直在民间流传并广为荼毒民心,是造成明清以降边缘社会的主要“心灵鸡汤”。后世凡是结拜的弟兄,都以供奉刘关张为结拜的祖师爷。可以说,桃园结义的精神在边缘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深入剖析这个故事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目前边缘社会的运行情况的理解并想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边缘社会的办法。
桃园结义中宣扬的异姓骨肉的社会欺骗性。在一个伦理社会秩序中,基于人情伦理的社会信任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所谓边缘社会,我们也可以称其为“黑社会”的,是游离于政府行政和法律治理之外的一个社会群体,也是社会安全的一个巨大隐患。桃园结义时,刘关张三人本是素昧平生,在偶然的机遇下相遇,并决心开创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一个简单的愿景不足以保障为未来前进的曲折道路上始终保持战略和战术上的一致性。只有产生一种机制,使得三个人始终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够保持同心同德,才有可能在乱世之中开创一片天地。这需要绝对的信任和真正的坦诚,而结拜正是伦理社会中参照血缘关系设计的一个非血缘亲情系统。后来的边缘社会无不以此为借鉴,以结拜为借口取得相互间的信任,从而形成边缘社会对抗整个社会系统的一股力量。这种欺骗性实在需要现在的年轻人从思想上予以警惕!
桃园结义为边缘社会的秩序建立提供了模仿依据。刘备在桃园结义这个群体内部是有绝对权威的。尽管刘备的权威有两个因素,一是刘备是汉室宗亲,具备政治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基础。二是刘备是大哥,对弟弟具有绝对的道德伦理宗法上的优势地位。关羽骄傲,但是敬重大哥;张飞鲁莽,但是敬畏大哥。在任何情况下,刘备的决策都是需要坚决执行的。但是这样的决策结构为边缘社会保证其网络的稳定性提供了“老大说了算”的一把手模式,其危害性是十分巨大的。
桃园结义的网络性质对边缘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目前根治边缘社会的难点。我们知道,社会网络是孕育在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刘关张每一个都是英雄好汉,都有可能在当时的乱世之世做出一番成就。但是,如果三个人不集结在一起,就始终无法成就兴复汉室的伟业,只能简单的成为一员猛将、一介武夫。而一旦三人结义,便可以互相扶持,以一个团队的形象出现在诸侯之中。”不同生但共死“口号更是可以带来更多的“精英人士”加入这个集团,创造出“人才”的聚集效应,直至成就一番卓越的功绩。桃园结义通过创造社会信任搭建了社会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创造出了巨大的集体力量。目前的边缘社会也是一样,老大带小弟,小弟又发展小弟,在桃园结义的旗帜下形成了盘根错节的社会网络体系,对社会治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现在,公安机关每年春季开展严打工作,几乎已成定律。打击黑恶势力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资源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可是,为什么成效却并不显著呢?这里有一个治标和治本的问题。边缘社会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严打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的,治标是没有用的。边缘社会的精神源泉是来自于桃园结义的故事,只有把桃园结义的故事列为历史的糟粕,把刘关张从历史的神坛上拉下来,边缘社会没有了精神偶像,才能不攻而自破。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赵炎专栏
帖子原文:
桃园结义与中国边缘社会的关系
文/赵炎
桃园结义的故事是不是历史真实,典籍上目前还找不到相关的记载。《三国志·关羽传》上说,关羽亡命奔涿郡,刘备正在乡里聚合徒众,关羽、张飞便投其门下。后来刘备为平原相,又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刘备和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经常于稠人广坐,侍立终日,后来徐州失守,关羽被擒,曹操派人劝降,关羽也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或许正是因为刘关张三人关系太亲密了,所以,民间才杜撰了桃园结义的故事也未可知。
《三国演义》写桃园结义,可能根据民间传说,又吸收农民起义的事迹,可能还与作者自身经历有关,我在此不作考证了。罗贯中用了许多笔墨刻画出的这个故事,在他所处的哪个年代或许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如可以把桃园三结义抽象为一种互帮互助精诚团结的典型关系。但是现在看来,无疑已经成为历史的垃圾了。
桃园结义极力宣扬的“异姓骨肉”和“义薄云天”从〈三国演义〉成书至今数百年间,一直在民间流传并广为荼毒民心,是造成明清以降边缘社会的主要“心灵鸡汤”。后世凡是结拜的弟兄,都以供奉刘关张为结拜的祖师爷。可以说,桃园结义的精神在边缘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深入剖析这个故事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目前边缘社会的运行情况的理解并想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边缘社会的办法。
桃园结义中宣扬的异姓骨肉的社会欺骗性。在一个伦理社会秩序中,基于人情伦理的社会信任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所谓边缘社会,我们也可以称其为“黑社会”的,是游离于政府行政和法律治理之外的一个社会群体,也是社会安全的一个巨大隐患。桃园结义时,刘关张三人本是素昧平生,在偶然的机遇下相遇,并决心开创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一个简单的愿景不足以保障为未来前进的曲折道路上始终保持战略和战术上的一致性。只有产生一种机制,使得三个人始终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能够保持同心同德,才有可能在乱世之中开创一片天地。这需要绝对的信任和真正的坦诚,而结拜正是伦理社会中参照血缘关系设计的一个非血缘亲情系统。后来的边缘社会无不以此为借鉴,以结拜为借口取得相互间的信任,从而形成边缘社会对抗整个社会系统的一股力量。这种欺骗性实在需要现在的年轻人从思想上予以警惕!
桃园结义为边缘社会的秩序建立提供了模仿依据。刘备在桃园结义这个群体内部是有绝对权威的。尽管刘备的权威有两个因素,一是刘备是汉室宗亲,具备政治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基础。二是刘备是大哥,对弟弟具有绝对的道德伦理宗法上的优势地位。关羽骄傲,但是敬重大哥;张飞鲁莽,但是敬畏大哥。在任何情况下,刘备的决策都是需要坚决执行的。但是这样的决策结构为边缘社会保证其网络的稳定性提供了“老大说了算”的一把手模式,其危害性是十分巨大的。
桃园结义的网络性质对边缘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目前根治边缘社会的难点。我们知道,社会网络是孕育在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刘关张每一个都是英雄好汉,都有可能在当时的乱世之世做出一番成就。但是,如果三个人不集结在一起,就始终无法成就兴复汉室的伟业,只能简单的成为一员猛将、一介武夫。而一旦三人结义,便可以互相扶持,以一个团队的形象出现在诸侯之中。”不同生但共死“口号更是可以带来更多的“精英人士”加入这个集团,创造出“人才”的聚集效应,直至成就一番卓越的功绩。桃园结义通过创造社会信任搭建了社会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创造出了巨大的集体力量。目前的边缘社会也是一样,老大带小弟,小弟又发展小弟,在桃园结义的旗帜下形成了盘根错节的社会网络体系,对社会治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现在,公安机关每年春季开展严打工作,几乎已成定律。打击黑恶势力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资源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可是,为什么成效却并不显著呢?这里有一个治标和治本的问题。边缘社会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严打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的,治标是没有用的。边缘社会的精神源泉是来自于桃园结义的故事,只有把桃园结义的故事列为历史的糟粕,把刘关张从历史的神坛上拉下来,边缘社会没有了精神偶像,才能不攻而自破。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赵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