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4月02日
漏签
0
天
译路同邢吧
关注:
126
贴子:
113,522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首页
上一页
1
2
20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译路同邢吧
>0< 加载中...
回复:2010/08/21 《挟尸要价》作者公布全套照片否认作假
取消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gary_lam
我勒个去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0月24日18:02
2009年10月24日18:02,打捞人员把第三名遇难学生交给长江大学师生。
gary_lam
我勒个去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0月24日18:03
2009年10月24日18:03,师生们与警察将打捞上来的第三名遇难学生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gary_lam
我勒个去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红网长沙8月21日报道 8月18日,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颁出,照片《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最佳新闻照片奖,此前,这幅照片已获华赛中国作品初评的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等几项大奖。第二天,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长李玉泉发文称,照片《挟尸要价》被误读,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
网络沸腾了。
《挟尸要价》照片作者张轶在得知颁奖消息后,就做好了接受质疑的心理准备,只不过,因为站在了最高领奖台、照片内容对社会现实极具冲击性,质疑来的比较猛烈。
《挟尸要价》的照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15名同学在长江荆州宝塔湾江段野炊时因救两名落水儿童,陈及时、方招、何东旭三名同学不幸被江水吞没。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
这个颇具浪漫英雄主义色彩情节中的三个英雄想不到,他们的逝去会带来针对社会公德、媒介素养等方面的尖锐争议。
20日下午,处于舆论焦点位置的 张轶从青岛坐飞机赶回武汉,给记者发来当时现场拍下的全套照片,“我将用公布真相的办法,来结束一切有关照片真假的争议”。
这张获奖照片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在于真实生命逝去的背后,利益至上的观念给人极大的冲击,这个照片反映了社会的矛盾。”“金镜头”奖的评委、京华时报社图片总监骆永红说。
有评论者指出,事实上,有一点不容忽略:不管事后的新闻照片如何解读,曾经出现过这么一件令人惊悸、难忘而又悲哀的事件,留在公众心中的记忆和悲痛是长久的!这份悲痛一直没有淡化过。
gary_lam
我勒个去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挟尸要价》照片被指造假
8月19日,长江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李玉泉发文称,《挟尸要价》的解读是错误的。有媒体对这张获奖照片的解读是:船头着白色衬衫者陈某与老师、学生牵着尸体谈价。事实是:在打捞中,两条船共同作业,捞到后要迅速地用绳子拴着尸体的手或脚,避免再次滑落水中,船太小,在深水处不容易把尸体捞上来,要牵引到岸边再捞起。
着白色衬衫者手牵尸体挥舞手臂是指挥岸上的人们配合将尸体打捞上岸。但误读的结果使“牵尸靠岸”在部分媒体报道中变成了“牵尸谈价”。
李玉泉称,因为对“渔民见死不救”的误传,已经使本来应该列入“救人集体”的两个老人现在不敢出江,不敢见人,不敢与人打招呼。
长江大学宣传部建议组委会和评委会撤销该照片的获奖资格;通报作者的弄虚作假做法,以杜绝以后评奖中类似情况的出现。
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得知,早在2009年11月16日,李就以《“牵尸谈价”:不能不说的事实真&xiang》为题对此幅照片提出过相同质疑。在《挟尸要价》照片获得全国摄影艺术展银质奖之后,长江大学宣传部也向该评委会发出了“公丄开信”。
gary_lam
我勒个去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照片显示“挟尸交流”
20日,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重读有关“挟尸要价”的相关材料和新闻报道,确认以下事实:为打捞三名救人遇难的学生,长江大学一共支付了36000元钱;这些钱不是一次性支付的,而是分批交给了一个名叫陈波的人;在钱没有完全到位的过程中,陈波曾打电话要求捞尸者暂停打捞。2009年11月3日发表在《华商报》上的这幅照片获得了若干奖项,正是建立在以上事实的基础之上。
20日晚,《挟尸要价》照片作者 张轶给记者发来署名“时任《江汉商报》摄影记者”的图片说明,称该图片是见报的单幅图片,只是整个“挟尸要价”过程的一个瞬间。
张轶回忆,实际上在2009年10月24日16:41:25前,第二具尸体已经打捞上来,王守海(船上穿白衣服者)他们等着钱到位,坐在船头上等;
16:46:10开始将第二具尸体从水里拉起来将右臂栓牢;
16:47:34学校来人了,专门协商要尸体的事宜;
16:50:46看到学校来人了,王守海和其他捞尸者开始向学校的人说钱还没到位之类的话(“……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并说老板要钱,他们要烟酒抽喝,是常理;
16:51:57在师生们一再的求助抗*yi下,并声称一定给钱,王守海一行才将尸体交给岸上的师生们;
16:52:46早已在岸上等待的师生们将尸体紧急运往医院救治;
2009年10月24日17:08:28,王守海等人因3.6万元还没到手,就在船上抽烟喝水(这些都是江岸上送上的),停止打捞;
17:37分,岸上的陈波拿到3.6万元。
20日晚,潇湘晨报记者拿到了当时现场拍摄的近百张图片。整套照片清晰显示,现场学生、老师、群众、打捞者的惊愕、慌忙、痛苦、淡定在夕阳余晖下一目了然。
这套照片中,有关引起广泛争议的白衣老者的图片共5张,包括这幅屡获大奖的照片,照片原始时间显示从2009年10月24日16点49分18秒始,至2009年10月24日16点50分57秒止。可以看出,白衣老者确实在跟岸上的人用手势在交流。
记者手中照片与张轶发来的图片说明一致。
gary_lam
我勒个去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对话人物:
张轶——《挟尸要价》照片作者
渔民被打是在刊发照片之前
潇湘晨报:你怎么看待李玉泉的质疑?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张轶:我认为这种质疑是没有事实根据的。
我先解释下,《华商报》的图片说明不是我写的,图片说明中说白衣老者是“陈某”是不对的,白衣老者是王守海,我后来看到后,及时给他们打电话说了这事,后来他们更正了。照片的错误仅仅是名字写错了,其他事实都是真实的。
当时的情况是,王守海打捞到方招的尸体,一条绳子绑在自己右臂上,绳子还打了结,左手用一个钩子钩住方招的T恤,把尸体横在水上,而不是拖到船上。当时很多学生哭着喊着抗议,王守海摆手不动,让他们及时拿出36000元的打捞费。他说:“……说好的三万六,钱到位了再往上拉……我只听老板的。”
当时确实是两条船,我的照片也能看到另外一边还有一条,但是我只拍了一张,因为王守海是直接受雇于陈波,他也是主要和老板陈波直接对话的人。但不管几条船,挟尸要价的事实是存在的。
那张照片的拍摄者之所以起了假名“真真丄”,主要是为了保护我,也是告诉读者图片是真的。
潇湘晨报:有人说,因为你这张照片,渔民被人打,船也被烧了。
张轶:捞尸者赶到现场后不顾英雄死活,不顾现场师生的感受,开口就要钱,的确令人气愤。但是渔民被打是在三个大学生追悼会的10月28日,华商报首发这张照片是在2009年11月3日,因此我的照片不构成他们被打的原因。
长江大学宣传部长质疑渔民被打是因为我的照片,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李玉泉不在现场,他也是听别人转述的。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