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经典炼成记》(4)老杜诗篇得独尊 10月29日播出
如果说唐代诗歌,是一座巍峨的高峰,那么“诗圣”杜甫的诗无疑是这座山峰的峰顶之一。杜甫一生历尽磨难,不论是官场上的不得志,还是连年战争中的颠沛流离,都成为了他创作道路上无尽的灵感源泉。
杜诗风格沉郁顿挫、意境深远,能透过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揭露统治阶级的奢靡与腐朽;在关注社稷黎民的同时,在他的诗中,我们也可以读到他个人的情感心绪,着力描绘出个人身世浮沉的飘零之感,与战火阻隔之下,思念远方亲人的满满深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一行行隽永的文字,无不力透纸背地抒发出对那个时代最沉重的反思,以及对国家与民生深深的忧虑和关怀。
杜甫一生笔耕不辍,共有一千四百余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而著名的唐诗选集《唐诗三百首》更是收录了近四十首杜甫名作,为所有诗人中个人诗篇数量之最。
那么,《唐诗三百首》究竟收录了哪些杜甫名篇?这些诗篇又有着怎样精妙的艺术构思与文学表达呢?
南开大学文学院张静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诗经典炼成记》第四集《老杜诗篇得独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