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协会吧 关注:19贴子:640
  • 5回复贴,共1

当年围绕着成都癣王章中祥,帮他成名的那几股势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诗王周国志在与章中祥交往时,随时在想:“我是谁?”确切地说:“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既浅薄又复杂。他在此向媒体发问,当属近期蹿红、将恶俗表演上升到登峰造极地步的眉山牛皮癣报料人章中祥,这人最有资格。
癣王章中祥蹿红前,他是城市牛皮癣,媒体展示出的态度是“咬牙切齿”般的正义。
这期间,他的行为损伤社会利益,媒体的依据是道德与责任。相当奇怪,癣王复出之后,这种态度已经转化为“情趣相投”。
反观章中祥蹿红全过程,眉山农民精神病患者章中祥身边紧密围绕着四种利益者。一是希望依靠他自我炒作者如遂宁记者刘建国等人,一是职业报料人。
对自我炒作者而言,是借癣王章中祥的恶俗表演寻找新闻卖点,从而进一步达到卖其书法的目的;对职业报料人而言,为章中祥策划恶俗表演再向媒体提供线索,无非可以在商业炒作与媒体之间,隐秘实现权力寻租。人物形形色色,你来我往,目的却都是为充分利己。
#四川#要达到终极目的,癣王章中祥仅凭自身实现不了,身边的商业炒作者跟职业报料人同样实现不了。这时候,也许记者们还不明就里,却真实地做了这把牛魔王的芭蕉扇,煽风点火让牛皮癣章中祥能够频繁露脸电视镜头,频繁变成文字与图片跃然于新闻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10-22 20:28回复
    成都癣王章中祥和广西桂平画家徐祥笑先生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22 20:29
    回复
      2025-05-21 12:35:38
      广告
      媒体放大传播了恶俗表演,同时依靠放大制造恶俗,满足当日新闻吸引力。媒体在章中祥身上集体迷失了方向,越来越像一部没有思维的机器:摄像机、录音机。
      章中祥也想充分利己。这正是他的悲哀处———直到今天,他充当的,只不过是他们各自利益摊点前的“羊头”,围绕他身边的人物们,只希望在现实中得到的却是各自的“狗肉”。对此,他一个底层农民无权无势无背景无文化无钱,很不满又很无奈———他被恶俗势力牵着,通向更恶俗的表演台。
      广西桂平著名画家徐祥笑先生
      媒体记者是围绕在癣王章中祥身边的第三股势力。像其他势力一样充分利己,贱卖自身责任与职业道德,为恶俗表演摇旗呐喊功不可没。
      事隔许久,真不知道让癣王章中祥蹿红的媒体,回顾这些新闻经历时,是该作为经典报道品味,还是该为偏离媒体职业道德而自责?作为媒体人,在章中祥可能更加蹿红前,应当反思与自省。
      成都文化圈如四川著名书法家儒学大师李小龙、成都画院的画家、广西桂平市著名画家徐祥笑先生等,是围绕在癣王章中祥身边的第四股势力。
      成都著名书法家李小龙大师作品
      他们为了炒作自己作品的价格,忘却了作为文人墨客的尊严,甘愿与底层人为伍为底层人站台,失去了作为孔子弟子高贵的尊严,实在是这一届文化人的悲哀。
      作者点评:
      过去这三十年,由于中国以发展经济为主,忽视了道德的建没,导致各种歪风邪气充斥华夏大地,令有识之士痛心疾首。
      随着国家将以经济建设为主转为以文化道德建设为主,像章中祥这种靠装瓜卖丑博眼球的小丑行径终将被历史淘汰,被扫进历史的尘埃中而灰飞烟灭。
      四川著名书法家李小龙大师作品
      而一大批如范曾、徐祥笑这种具有传统功力的儒家饱学之士,在历经沧桑后终将站在时代的巅峰,引领中国文化向着更高更强进发。
      巍巍儒家,肇自伏羲,历经三皇五帝、炎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荀朱王。圣王之道,一脉所系,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0-22 20:31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10-22 20:33
        回复
          最近因为接触到了一些人和事,就像是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一样,让我以往的思考可以借由着这个口子喷薄而出。今天,我想要表达的东西有很多,可奈何我辈才疏学浅,不能将这大杂烩流量控制以理清条理,叙述中如有颠倒错乱,实在抱歉。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有诸子百家争鸣 ,“法家”只是其中的一家,君主在推行“仁政”失败了之后,才用严酷的法律来约束人民,以法治国。此时的“法制”就像是攀岩者的保险绳,使这个国家的文明在道德无力回天之时也不至于沦丧。而如今,我们似乎没有谁再去向统治阶级推崇“仁政”或者其他治国方略,而是争先恐后地呼唤法制的到来。所谓缺失什么所以呼唤什么,我们就像一个攀岩者已经爬到一半时乞求上苍赐予一根保险绳一样,又像是两千年前的我们考试追求满分,实在没考好至少可以及格,而今的退步让我们高呼“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一样。我们在倒退,这个倒退当然不是指科技或是GDP,而是指我们的思想。
          战国时的百家争鸣,说明了那时的学者空前的思潮活跃,同时,也说明了当时人们的宽容大度:大家可以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信仰,彼此互相欣赏惺惺相惜或者是渭泾分明各自安好。而如今,于丹给普罗大众讲《论语》,可能是太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了大师故弄玄虚的骄傲,也可能是她穿了黑丝袜上讲台的原因,立马就有学者表示受不了;郭德纲讲传统相声,可能是因为他的相声确实好笑煞了同行的威风,也可能那些所谓的“阳春白雪”受不了“下里巴人”的“三俗”,于是也有人跳起来表示郭德纲的相声有辱斯文。当然,“炒肝”、“卤煮”存在着,并且将一直存在下去。您可以选择不吃,可是您不能阻碍其他人享受或是批判那些烹调“炒肝”、“卤煮”的厨师。古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这不等于“己所欲,就非得施于人”,就像我们不能逼着和尚去吃北京烤鸭一样。由着自己个人的好恶去批判,只能说明自己没有雅量。
          这种倒退,除了思想上的,气度上的,还有文化上的。
          在搜狗拼音里打出“rujia”时,第一个出来的居然是“如家”,这个快捷酒店的名字居然取代了堂堂“儒家”的位置。我们向穿着牛仔裤T恤衫的老外炫耀着堂堂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之时,自己却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这其实就像是一个富二代炫耀着老爸的家产,而自己只会吃喝嫖赌一样。
          如果认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还认为我们可以造出卫星,造出山寨手机就是时代的进步的话,那么,确实,我们是在倒退,从各种意义上。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民族,将活在自我催眠的梦里,朦胧着,沾沾自喜着。
          在这个倒退的潮流之中,我们哺其糟而啜其醴,日复一日,不亦说乎。而那些鲜明的个性在这时代的滚滚红尘中总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圣经》里说:“不要论断人,否则必遭人论断。”我这篇文章不是想要去评价谁,只是想陈述我与“成都章中祥”的几面之缘之后,那些触发我想法的催化剂。
          第一次见“成都章中祥”是去年的冬天在成都送仙桥古玩市场。我远远的看到一个屁股高高地冲着天空,走近了才看见是一个中年人扎着马步俯在地上写毛笔字。那中年人其貌不扬,表情严肃,额头上青筋爆出,而笔下的字迹清秀端正。对于书法我是外行,可一看那工整端庄的字体就知道这个人功底深厚。之前以为文人写字需专用的案几,将就点的还得沐浴更衣,案侧有红袖添香,调素琴阅金经,往来无白丁。可这个中年人却没那么矫情,奋笔于市井,一支秃笔,一块平地足矣,看来真是人不可貌相啊。我驻足观看一会,看他专心致志,依旧旁若无人自顾自的书写,不忍打扰,于是离去。
          第二次见他,是在今年的四月,依然在成都送仙桥。他还是一支秃笔,扎着马步抄写《心经》。我以为,他是个抄写经书的和尚。他抬头看了我一眼,可能是写累了的缘故,他直起身子和我攀谈起来,竟然是正宗的眉山口音:“《心经》我是不愿意写的,这原本是印度人的东西,我们中国人,炎黄子孙,还是应该学习一些儒家典籍。”说着摊开身旁电瓶车上之前写好的一幅《孟子》,“孔子是圣人,孟子崇拜孔子,人称‘亚圣’,这篇《孟子》讲的是治国之道。”看我似懂非懂,他拿起那幅字逐句给我翻译。当我看到这幅字的最后的落款竟然是章中祥时,我有些诧异,他看出我的怀疑骄傲地说:“没错,我就是成都章中祥。”
          在我1996年来到成都的时候,便对“章中祥”这个名字就有了印象。那时候,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和立交桥的墙壁上都可以看见题为“章中祥”的龙飞凤舞的毛笔字。于是,这个神秘的“章中祥”也有了“成都癣王”的称号。后来在网络上搜索“成都章中祥”也可以轻易的搜索出一些负面新闻,在那些新闻报道里,这个自称章中祥的中年人其貌不扬,行为猥琐,疯疯癫癫,哗众取宠。而我面前的这个“成都章中祥”,言谈眉宇间透出的那股自信却不像是一个江湖骗子可以演绎的。还有他那端正的书法和纹丝不动的马步,足可以看出“成都章中祥”深厚的功底。俗话说“字如其人”,我不知道他看似疯癫的外表下有着怎样强大的内心。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08 18:53
          回复
            儿时印象中的“成都章中祥”和面前的他对比太过鲜明,让我对这个人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也许,二十年前的他有太多的个性太多的想法需要发泄和分享,就把城市中的墙壁当成了他的微博或是微信公众平台了吧!
            由于高考应试的原因,我们这代人只背诵文学常识,偶尔浅尝辄止地学习,而很少有人真正地研读经典。现在工作了,反倒有了时间可以系统地学习。“章中祥”看到我对儒家经典感兴趣,他说:“我的字其实卖的很便宜的,几百元一幅,除去点辛苦钱和装裱的成本,这比一件衣服还便宜的价格就算是“继往圣之绝学”吧,这也是儒者的使命和宏愿吧!”我崇拜屈原,问他能不能帮我写一篇《渔父》。他笑着说:“是不是那个‘屈原即放,游于江潭,形容憔悴,颜色枯槁’那段。”说着说着竟然自顾自地吟唱起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我没有想到面前的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居然饱读诗书,才学的渊博足以让我的那点小聪明相形见绌。最后,那幅《孟子》以三十元成交。
            最后的一次见到“章中祥”是在几天之后,同样也是在成都送仙桥古玩市场。《渔父》还没有完成,不免有些遗憾。这次见到他时,他少了以往的潇洒,反而多了几分狼狈。他说:“我的字,是很便宜的,我的功底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一幅两百多字的楷书才卖三四十元,平均一个字一角多钱的价格,这个性价比在整个送仙桥都是很高的了。”他指了指之前他写字的地面,叹了口气说,“看到地上泼的水了吗?他们故意的。我章中祥文武双全,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习武练字,我上过电视上过报纸也有些知名度,送仙桥的保安对我还算客气,他们明着不敢惹我,只能在我不在的时候在地上泼水让我没地方写字。没办法,他们的一幅字上千上万的,写得怎样不便评论,我始终还是抢了他们的生意。”他指了指他的电瓶车无奈的说:“你看,我刚离开一会,车胎的气就被放了,待会写完字我还得去补胎。”我义愤填膺:“这也欺人太甚了!”他擦干地上的水,铺上写字用的毡子,笑而不语。在他无奈的冷笑中,我听出了这个社会的不包容。
            因为才干而受人排挤,几乎是人要成功为“苦其心志”所必受的历练。当然因为个性鲜明而被世人讥笑,也需要破帽遮颜过闹市的勇气。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以增加报纸的销量或是网店的点击率,所以这些报道往往会迎合大众的口味:批判的文章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所以记者对社会人物书写赞扬的文字时总是吝啬而谨慎,而批判时想象力总是天马行空,为的就是报道或者标题更能哗众取宠。新闻是人写出来的,是主观的,而且这种容易被左右的主观是不太可靠的。就像我宁愿相信玉匠亲自切割打磨抛光后做出的翡翠成品,也不愿相信五块钱就能买一张的所谓权威机构信誓旦旦的鉴定证书。
            孔子有云:“乡愿之徒,德之贼矣”。大致的意思是:一个村的人都说那个人好,那么这个人一定道德败坏。因为他练就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圆滑地游走在三教九流之间的本领。这种人不是太没个性,就是太有城府。而君子一定是心怀坦荡而又个性鲜明的。在这个普遍没有个性的时代,有个性的人往往要像鹅卵石一样被世俗打磨掉棱角,变得光滑可鉴,而在这个打磨的过程中,那些个性往往会发出一声嘶吼或挣扎,因为这些声音的存在,那些有个性的人往往命途不济、毁誉参半。
            章中祥又扎着马步就着湿润的地面开始写字了,他的额头依然青筋爆出,成都的初夏依然有凉风习习,可是不一会他就已经汗水涔涔,我看到了这个不拘小节的儒者继往圣之绝学的决心,看着旁边地面的污水和他干瘪的车胎,我又想起郭德纲在相声里说的一句台词:“只有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08 18: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