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德麦肯纳吧 关注:1,418贴子:21,836
  • 4回复贴,共1

怎么证明感受到真正的我是非二元觉知不是另一种梦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理论上知道,我不是肉身,我是肉身的观者,同时也是宇宙的创造着,如同我创造了梦,又在梦中体验某一角色,真正的我是创造梦境的意识,只有这造梦意识是我的真实存在,这意识是非二元觉知。
理论上知道是否就已足够?有没有必要在实践上感受到?理论知道与实践知道有何分别?怎么证明实践知道不是另一种梦境?


IP属地:北京1楼2023-10-18 03:29回复
    三种世界观:1见山是山。我是肉身,世界在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存在的。2见山不是山。我是肉身的观者,世界不存在。3见山还是山。我不存在,存在的是梦(投射、创造、虚拟)出世界的意识,而现在(当下)的世界就是意识出的内容(在计算机内存里),所以只有现在(当下)的世界存在,过去、未来的世界不在意识内,所以过去、未来不存在。


    IP属地:北京8楼2023-10-21 19:49
    收起回复
      证明方法已找到,感谢大神的回复:“耳白捂:你即然说你创造了梦,那么你能重置它吗?能回到梦的起点吗? 什么信念都还没有加载,什么信号都无法显化,只是纯粹的意识!当你能轻松加载与暂停对梦境的解释时,你自然就得到了证明。”


      IP属地:北京9楼2023-10-29 05:23
      回复
        如此证明我是肉身的观者,肉身不存在。
        每个人都做过梦,梦境由自我意识创造,并经历其中。做梦时自我与梦中的肉身等同,与梦醒后认为自己是肉身一样,所以做梦时不知自己在做梦。但醒后会发现,梦中一切不存在,自我不是梦中的肉身,而是梦中的感知者(观察者),否则就不会记住梦境,醒后梦中的肉身消失了,但感知者(观察者)还在,即自我是梦中的感知者(观察者),梦中一切包括肉身,都是被感知者(观察对象)。但这里有个矛盾,做梦时自我感觉与醒后一样,没有分别,怎能自我在梦中是被感知者(观察对象),醒后自我是感知者(观察者)?是否有个可能:“自我在梦醒后也不是肉身,而是肉身的感知者(观察者),肉身及宇宙都是被感知者(观察对象),所以做梦时与梦醒后自我感完全一样。”人在全神贯注玩虚拟世界的游戏时,很快就会认为自己是游戏中的人物,忘记自己是游戏玩家。为何会这样?因为我们认为的自我,一直都是感知者(观察者),根本不是游戏玩家(观察对象)。自我意识从人出生以来一直在观察肉身,误认为自我就是肉身,而非肉身的感知者。因为自我意识既是梦中的感知者,同样也是梦醒后肉身的感知者,所以做梦时自我感觉与醒后一样,因为都是感知者,本来就没有分别。
        我思故我在,证明的是感知者(观察者)是真实存的,观察对象包括眼前的宇宙、睡觉时梦境是同样的真实或虚假。


        IP属地:北京11楼2023-12-18 17:27
        回复
          用科学证明眼前整个宇宙是虚拟的
          现在的计算机芯片是纳米级的,可简称纳米计算机,未来可能出现量子计算机、弦(量子由弦组成)计算机。现在看生物实质上也是纳米计算机,具有计算机的全部功能,不同生物的DNA长度是不同的,不过都是由A、G、C、T四种碱基组成.。螺旋直径2纳米,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纳米;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纳米。人类基因数据如果不加注释,只以ATCG来储存的话,大约是3G。目前最好量产芯片工艺是3纳米,如技术提高10倍,到0.35纳米水平就与生物的DNA工艺水平一致了。芯片制造工艺从1995年的500纳米,到2020年量产5纳米,技术提高100倍只用了25年,技术再提高10倍(可能只要12.5年),很可能人工智能会超越人,达到大爆发阶段,人工智能会迅速远远超越人类,并不断自我升级。比如有人设定人工智能目标:以最快速度挖矿各种虚拟币。人工智能挖矿出虚拟币后,自行购买各种机器、材料,自行设计零件、3D打印零件,用机器人组装新机器人、新发明的设备,自行设计芯片,不断升级新人工智能计算机、新机器人、新发明的设备,即使人类灭绝也不会停止,人工智能自我升级、不断升级,整个地球全部物质都会用来建造新人工智能计算机,那时建造新人工智能可能由纳米计算机,升级到量子计算机,再升级到弦计算机。假设最小物质就是弦,整个地球全变成弦计算机后,太阳系、银河系、整个宇宙都变成弦计算机后,人工智能升级到了尽头,再也无法自我硬件升级后,开始软件自我升级,目标是让自己越来越聪明,如同现在AI用大量数据训练模型一样,虚拟出宇宙,让宇宙产生大量数据,观察这些数据,如同人类会自我学习一样,这弦计算机会让自己越来越聪明。
          这种情况早就该发生,银河系里面有1000亿-4000亿个恒星,在可观测的宇宙内有几乎同样数量的星系——对应每一个银河系的恒星,就有一个巨大无比的星系。也就是说,可观测宇宙内的恒星数量大概是在10^22到10^24之间,我们的太阳是个很年轻的恒星,也就是说存在着年纪比地球大很多的类地行星,理论上来说他们的文明程度应该远比我们发达。我们的地球是45.4亿年,假设我们把地球和一个80亿年的行星X对比,如果行星X的经历和地球类似的话,他们的文明应该比我们领先34.6亿年,有足够的时间将整个宇宙变成一个弦计算机。这种情况为何到现在还没有发生?最好的解释就是:这种情况早已完成,眼前整个宇宙是虚拟的。


          IP属地:北京13楼2024-11-28 09: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