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菲贝尔吧 关注:3贴子:77
  • 6回复贴,共1

历史重大改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08-20 00:47回复
    1.背景
    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导致雅典政局的动荡
    ⑵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他们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⑶通过对梅加腊战争的胜利,梭伦树立了威望,步入了政治舞台
    2.贵族:平原派,工商业:海岸派,平民:山地派
    3.前632年,雅典发生主要由平民参加的武装暴动,卫城一度被占领
    4.前594年,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
    5.内容
    ⑴颁布“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六一汉”),规定土地的最高占有额,制定遗嘱法
    ⑵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并享有不同权利及义务
    ⑶建立“四百人会议”
    国家权力由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组成,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⑷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发展农业,促进手工业发展,改革币制,改革社会习俗
    6.庇西特拉图建立僭主政治
    7.克里斯梯尼深化改革
    8.影响
    ⑴积极
    ①促进雅典城邦经济的发展
    ②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⑵局限性
    ①扮演了“调停者”,带有“折中”色彩
    ②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③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照样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
    ④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3楼2010-08-20 00:4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商鞅变法局限性
      ⑵局限性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罚严酷
      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③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7.成功的原因
      ⑴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⑵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⑶确立了正确的改革指导思想
      ⑷坚持改革,不屈服于旧势力
      


      5楼2010-08-20 00:49
      回复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⑴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魏都城:平城
        ⑵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⑶民族矛盾的激化是当时北魏统治者面临的更大危机
        ⑷冯太后和孝文帝热衷推崇汉文化
        ⑸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
        2.内容
        ⑴建立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484年
        ②推行均田制
        意义
        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大片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设立三长制
        邻长,里长,党长:取代了宗主督护制
        ④推行新的租调制
        ⑵迁都洛阳
        原因
        ①政治上,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迫切需要寻求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
        ②经济上,粮食供给经常发生困难
        ③军事上,与北边强敌柔然相毗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
        ⑶移风易俗
        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
        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3.影响
        ⑴北方经济的繁荣和复苏
        农业:齐民要术;手工业:青瓷
        ⑵政权封建化的加速,促进了北魏封建化的过程,顺应了历史潮流
        ⑶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⑷为隋唐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⑸北魏孝文帝推行的均田制一直沿用到唐朝中期(武则天后期)
        


        6楼2010-08-20 00:50
        回复
          五、欧洲的宗教改革
          1.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和分裂
          ⑴1世纪左右,产生于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
          ⑵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⑶11世纪,教会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分别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2.13世纪,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体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会垄断学校教育)、社会生活方面
          3.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
          ⑴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天主教会维护封建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⑵政治上,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国家的形成,
          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重大障碍
          ⑶文化上,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⑷思想上,“异端”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的合法权威,
          为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历史遗产
          ⑸教会贪婪腐败,对人民群众名目繁多的搜刮是引发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因此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
          4.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披着宗教外衣的原因
          ⑴天主教会是当时西欧最有势力的统治集团,又是欧洲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而早期资产阶级力量有限,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
          ⑵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
          


          8楼2010-08-20 00:52
          回复
            5.“异端”运动
            ⑴内容
            ①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
            ②揭露教会的虚伪与腐败
            ③对正统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予以否定
            ④《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教条
            ⑤要求国家没收教会的财产
            ⑥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⑦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
            ⑵意义
            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
            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它表明宗教改革已势在必行
            6.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⑴原因
            马丁•路德初步在思想上否定了教会的权威,立志改革,实现民族复兴
            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严重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还使得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力——根本原因
            罗马教会在德意志的神权统治与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⑵导火索:兜售“赎罪券”
            ⑶开始:“九十五条论纲”
            ⑷内容
            ①“因信称义”
            ②坚持《圣经》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④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⑸影响
            ①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闵采尔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②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③1555年,德意志的新、旧教诸侯签订和约(奥格斯堡条约),
            规定“教随国定”,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
            ④这次改革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7.加尔文宗教改革
            ⑴背景
            ①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③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9楼2010-08-20 00:52
            回复
              15楼2010-08-20 0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