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施耐庵写招安是为了讽刺张士诚
这个也是传说,出自清代人徐渭仁的《徐鈵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施耐庵感时政陵夷,作《水浒传》七十回。罗贯中客伪吴,欲讽士诚,继成一百二十回。】,但是施耐庵写了70回本身就是金圣叹自己编的,罗贯中续更是金圣叹扯的,金圣叹玩个文字游戏,之前水浒提施罗合著也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种,编次和续写可不一样,结果后人基于金圣叹自己脑补又加了细节……
而且招安这事从创作思路来看,首先宋江招安是历史上就有,南宋故事也一样招安,作者对招安也是持肯定态度,诸如夸梁山功绩的就有【施功紫塞辽兵退,报国清溪方腊亡。行道合天呼保义,高名留得万年扬】这种,作者对梁山是火一般的热情夸赞。
其次,张士诚本身也不是印象里的那种胸无大志,苟且富贵的那种人,比如他对手朱元璋打张士诚的时候给张士诚总结了八条大罪,内容如下,其中七条是你不忠于大元……如果这个施耐庵真的是所谓因为张士诚招安而不思进取所以跑了,那么实际上原因还不如说要么施耐庵地位太低不知道张士诚卧薪尝胆的计划;要么就是本事不行看不出张士诚的良苦用心……而且朱元璋檄文是四处发的,难不成后来看不到吗,难不成又要祭出“狗咬吕洞宾”的故事模式,施耐庵后悔了想承认错误,但是小说已经印出去了没法改了?
原文如下:【惟兹姑苏张士诚,为民则私贩盐货,行劫于江湖,兵兴则首聚凶徒,负固于海岛,其罪一也。
又恐海隅一区,难抗天下全势,诈降于元,坑其参政赵琏,囚其待制孙,其罪二也。
厥后掩袭浙西,兵不满万数,地不足千里,僭号改元,其罪三也。
初寇我边,一战生擒其亲弟,再犯浙省,扬矛直捣其近郊,首尾畏缩,乃又诈降于元,其罪四也。
阳受元朝之名,阴行假王之令,挟制达丞相,谋害杨左丞,其罪五也。
占据江浙钱粮,十年不贡,其罪六也。
知元纲已坠,公然害其丞相达识帖木儿、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其罪七也。
恃其地险食足,诱我叛将,掠我边民,其罪八也。
凡此八罪,有甚于蚩尤、葛伯、祟侯,虽黄帝、汤、文与之同世,亦所不容,理宜征讨,以靖天下,以济斯民。爰命中书左丞相徐达率领马步官军舟师,水陆并进,攻取浙西诸处城池。】
——老朱:这个张士诚居然造反,打不过就诈降还敢建立政权、欺负官员、蒙骗朝廷、不给朝廷上供,最后还仗着有钱挖我墙角,看我揍你丫的

……
这叫胸无大志吗,怎么看都是乱世枭雄吧,而且张士诚对百姓也不错,也注重发展民生【死不怨泰州张,生不谢宝庆杨】【不及高邮张九四,至今犹得苏人怜】
最后而且哪怕真看当时的环境,韩山童韩林儿的政权叫宋,打着““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甚至韩山童自己自称是宋徽宗的后代,韩宋政权是天下反元的旗帜,真要反招安此时也更应该注重民主矛盾,宋江这种帮大宋的反而要被夸才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