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三大圣湖中,玛旁雍错没有那曲的纳木错海拔高、面积大;也不比山南的羊卓雍错妩媚、漂亮,却拥有如同冈仁波齐在一切神山中,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其神、其名,使得众湖唯唯退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玛旁雍错多的是你不知道的秘密,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其中一个——玛旁雍错的神鱼。
再次走进阿里,除了不断的被绝美的高原风景所震撼之外,最令我们好奇的是湖边以及县城众多售卖的鱼干。同行去西藏旅游的人告诉我们,一般的藏族人民都是不吃鱼,但是转湖的人都会捡拾湖边晒干的鱼,因为玛旁雍措的鱼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对一些病症有神奇的疗效,所以就连湖畔寺院的喇嘛们都经常会来寻找而食。这种鱼在藏族人民心中被认为是神鱼。
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有三大湖泊,玛旁雍错、贡珠错和拉昂错。“神鱼”是三大湖中生存数量最多的鱼类,“神鱼”因平时生活在圣湖玛旁雍错中,也被称为玛旁雍错鱼,但当地人和来西藏旅游的游客们更喜欢把这种鱼称为“神鱼”,究竟为何称其为“神鱼”?据《普兰年鉴》记载,玛旁雍错海拔4588米,湖面面积为412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的巨大淡水湖之一,被称作圣湖。据传说,印度圣女曾在此湖中沐浴,所以湖水神圣,具有化解五毒之功效。印度香客到普兰朝圣,都要到湖边,沐浴后带回湖中之水,自己保存或作为回馈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普兰县境内有三大湖泊,除玛旁雍错外,还有贡珠错和拉昂错。“神鱼”是三大湖中生存数量最多的鱼类,它们生存于玛旁雍错中,同时被贡珠错与拉昂错从两边环抱。这样的生存环境被当地群众看作是一种大自然的恩赐和福报。
“神鱼”的学名叫高原裸鲤,因平时生活在圣湖玛旁雍错中,所以也被称为玛旁雍错鱼,但当地人和西藏旅游客们更喜欢把这种鱼称为“神鱼”。“神鱼”成“神”的关键是它的“神奇功效”。在藏族人民心中,“神鱼”是可以治病的,其中最主要的两类病是难产和水肿。不只是治人的病,而且可以治牛羊的病。当牛羊难产,牧民们就会把“神鱼”拿出来,熬煮鱼汤,然后再给难产的牛羊灌入。据说效果非常好。无论这些说法或传说是如何形成的,它至少表明了“神鱼”在农牧民中影响之大。
以“神鱼”治病,其方法是有讲究的,其中有两点最重要:第一是只喝鱼汤而不食鱼肉。其中的原因可能与藏族不食鱼的传统文化有关。也有人说鱼肉的效果不如喝汤的效果好;第二是新鲜“神鱼”熬出的鱼汤要比干鱼熬出的鱼汤效果好。但在使用时,人们几乎都是用的干鱼。因为活的“神鱼”是不能捕捞的,而拾到死去的“神鱼”还要看运气。这是那里的农牧民们坚守的原则。
为了追寻神鱼的脚步,我们一行沿着湖边转了很长时间,终于在距离湖不远的一处水沟发现了神鱼的踪迹,除了岸边已经死亡的,水中还有大量的正在“逆流而上”的活鱼。水岸上方是来回盘旋的红嘴鸥,旁边的地面上有农牧民搭建的晾晒小鱼干的临时房屋。在这里,神鱼干已经成为一种特色的商品,每条要40-50元。
不仅湖边的“神鱼”的商品化,在神山脚下的塔尔钦,走上塔尔钦街头,随处可见的当地特产商店,“神鱼”是里面最显眼的商品。至此,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多的“神鱼”,到底是如何获取的呢?尤其是当地群众根本不会主动捕杀“神鱼”,也不吃鱼,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每年的5-8月,鱼类要从玛旁雍错湖中逆河而上,到河的上游产卵,而这一过程是当地农牧民获得“神鱼”的基础。因为,对“神鱼”们而言,逆河行进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湍急的河水以及河中的乱石成为“神鱼”逆水而上的巨大阻碍。
每年到河边捕食神鱼的红嘴鸥则是鱼儿们的另一个大敌。有时,流浪犬们也会到河边捕食神鱼。所以,在逆水而上产卵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鱼死亡。那里的人们经常到河边和湖边巡视,这样既可以保护“神鱼”免受西藏旅游客或不法商人的捕杀,也可以拾回那些已经死亡的“神鱼”,晒干后珍藏起来。
在人与鱼的关系中,普兰群众从未表现出向大自然的无度索取,而是一直在小心翼翼地珍惜着大自然的恩赐。他们知道保护这些“神鱼”的重要性,而且这种保护是发自心底深处的。同时,他们也知道如何更好地协调以“神鱼”增加收入和保护好“神鱼”之间的关系。
说到普兰人民保护鱼的心理,很难不让人想起表着慈悲与宽宏死亡玛旁雍错的来历。在曲尼多吉所著《玛旁雍措概说》中,玛旁雍措诞生之前,曾有一位国王名叫木崩,他在去往丛林的路上,看到人们生老病死的苦状。
国王心有戚戚焉,便求教于他的老师:这些痛苦是不是应该由贤明君子一力承担?其师答道:“无法由一人承担,苦难应属于所有芸芸众生”。国王便向老师请教如何能减轻和解除人们的痛苦。老师答道:惟有布施。于是国王令人修了许多房子,并邀请了所有贫苦受难者居住,为他们提供了12年的食物和住所。在这期间,贫穷者烧饭时的淘米水都倾倒在地上,淘米水愈聚愈多,12年的光阴之后,此地便成了一个湖泊,也就是我们所知的玛旁雍错。可以看出玛旁雍错自诞生起,就代表着慈悲与宽宏。
再次走进阿里,除了不断的被绝美的高原风景所震撼之外,最令我们好奇的是湖边以及县城众多售卖的鱼干。同行去西藏旅游的人告诉我们,一般的藏族人民都是不吃鱼,但是转湖的人都会捡拾湖边晒干的鱼,因为玛旁雍措的鱼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对一些病症有神奇的疗效,所以就连湖畔寺院的喇嘛们都经常会来寻找而食。这种鱼在藏族人民心中被认为是神鱼。
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有三大湖泊,玛旁雍错、贡珠错和拉昂错。“神鱼”是三大湖中生存数量最多的鱼类,“神鱼”因平时生活在圣湖玛旁雍错中,也被称为玛旁雍错鱼,但当地人和来西藏旅游的游客们更喜欢把这种鱼称为“神鱼”,究竟为何称其为“神鱼”?据《普兰年鉴》记载,玛旁雍错海拔4588米,湖面面积为412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的巨大淡水湖之一,被称作圣湖。据传说,印度圣女曾在此湖中沐浴,所以湖水神圣,具有化解五毒之功效。印度香客到普兰朝圣,都要到湖边,沐浴后带回湖中之水,自己保存或作为回馈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普兰县境内有三大湖泊,除玛旁雍错外,还有贡珠错和拉昂错。“神鱼”是三大湖中生存数量最多的鱼类,它们生存于玛旁雍错中,同时被贡珠错与拉昂错从两边环抱。这样的生存环境被当地群众看作是一种大自然的恩赐和福报。
“神鱼”的学名叫高原裸鲤,因平时生活在圣湖玛旁雍错中,所以也被称为玛旁雍错鱼,但当地人和西藏旅游客们更喜欢把这种鱼称为“神鱼”。“神鱼”成“神”的关键是它的“神奇功效”。在藏族人民心中,“神鱼”是可以治病的,其中最主要的两类病是难产和水肿。不只是治人的病,而且可以治牛羊的病。当牛羊难产,牧民们就会把“神鱼”拿出来,熬煮鱼汤,然后再给难产的牛羊灌入。据说效果非常好。无论这些说法或传说是如何形成的,它至少表明了“神鱼”在农牧民中影响之大。
以“神鱼”治病,其方法是有讲究的,其中有两点最重要:第一是只喝鱼汤而不食鱼肉。其中的原因可能与藏族不食鱼的传统文化有关。也有人说鱼肉的效果不如喝汤的效果好;第二是新鲜“神鱼”熬出的鱼汤要比干鱼熬出的鱼汤效果好。但在使用时,人们几乎都是用的干鱼。因为活的“神鱼”是不能捕捞的,而拾到死去的“神鱼”还要看运气。这是那里的农牧民们坚守的原则。
为了追寻神鱼的脚步,我们一行沿着湖边转了很长时间,终于在距离湖不远的一处水沟发现了神鱼的踪迹,除了岸边已经死亡的,水中还有大量的正在“逆流而上”的活鱼。水岸上方是来回盘旋的红嘴鸥,旁边的地面上有农牧民搭建的晾晒小鱼干的临时房屋。在这里,神鱼干已经成为一种特色的商品,每条要40-50元。
不仅湖边的“神鱼”的商品化,在神山脚下的塔尔钦,走上塔尔钦街头,随处可见的当地特产商店,“神鱼”是里面最显眼的商品。至此,可能有人会问,这么多的“神鱼”,到底是如何获取的呢?尤其是当地群众根本不会主动捕杀“神鱼”,也不吃鱼,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每年的5-8月,鱼类要从玛旁雍错湖中逆河而上,到河的上游产卵,而这一过程是当地农牧民获得“神鱼”的基础。因为,对“神鱼”们而言,逆河行进是一个艰苦的旅程。湍急的河水以及河中的乱石成为“神鱼”逆水而上的巨大阻碍。
每年到河边捕食神鱼的红嘴鸥则是鱼儿们的另一个大敌。有时,流浪犬们也会到河边捕食神鱼。所以,在逆水而上产卵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鱼死亡。那里的人们经常到河边和湖边巡视,这样既可以保护“神鱼”免受西藏旅游客或不法商人的捕杀,也可以拾回那些已经死亡的“神鱼”,晒干后珍藏起来。
在人与鱼的关系中,普兰群众从未表现出向大自然的无度索取,而是一直在小心翼翼地珍惜着大自然的恩赐。他们知道保护这些“神鱼”的重要性,而且这种保护是发自心底深处的。同时,他们也知道如何更好地协调以“神鱼”增加收入和保护好“神鱼”之间的关系。
说到普兰人民保护鱼的心理,很难不让人想起表着慈悲与宽宏死亡玛旁雍错的来历。在曲尼多吉所著《玛旁雍措概说》中,玛旁雍措诞生之前,曾有一位国王名叫木崩,他在去往丛林的路上,看到人们生老病死的苦状。
国王心有戚戚焉,便求教于他的老师:这些痛苦是不是应该由贤明君子一力承担?其师答道:“无法由一人承担,苦难应属于所有芸芸众生”。国王便向老师请教如何能减轻和解除人们的痛苦。老师答道:惟有布施。于是国王令人修了许多房子,并邀请了所有贫苦受难者居住,为他们提供了12年的食物和住所。在这期间,贫穷者烧饭时的淘米水都倾倒在地上,淘米水愈聚愈多,12年的光阴之后,此地便成了一个湖泊,也就是我们所知的玛旁雍错。可以看出玛旁雍错自诞生起,就代表着慈悲与宽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