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牛合规吧 关注:1贴子:4
  • 0回复贴,共1

等保测评进入下半场,不靠本事不好赚钱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概没有人会不同意,等保测评市场越来越卷了。
“去年的测评单价已经很低了,没想到今年还能更低,测评市场已经接近ISO认证的咨询市场了”
“今年几乎所有测评机构都去参加密评的考试了,但也不是每家都能拿到的,就算拿到。前面已经有48家了”
“等保做久了,客户都变专业了,时不时的还说,去年XX机构不是这样测的,你们为什么是这样做?经验差一点的技术员经常被问懵”
生存和繁衍,是人的基本需求。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活下去,是第一要义。
+++++++++++++++++++++++++++++++++++++++++++++++++++++++
等保测评的上半场,无疑是增量红利期,指的2021年之前。在这一阶段,同一地区开展业务的基本上就是本地有牌照的这么几家,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客户的对比感还不那么强烈,也就是说所谓的口味还没有被养刁;加上公安部门的大力检查,在党政机关以外,成功推动了大型企业、物流、安防等多个社会行业从0到1的市场覆盖。这一时期,拼的是关系和牌照。
等保测评的下半场,市场扩展接近边缘,跨省竞争已成常态。牌照不再稀缺,关系可以慢慢经营,机构之内的差距日渐缩小。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感觉到强烈的寒意。

于是很多人问:怎么办?答案就是:有红利的时候,比抓红利的速度。没有红利的时候,比能力。能力是什么?是技术、业务和经营。通过提升能力,可以实现:卖给更多客户,卖给客户更多,卖给更好的客户
01卖给更多的客户—走出去,抢下来,活下来……

走出去:就是要走出本省市场,开拓异地业务。抢下来:是说你想要得到的每一个客户都有自己原本的测评服务公司,你大概率只能低价出击,并且会面临客户挑剔、质疑的眼神。活下来:异地经营,你的测评质量能不能保证原有水准?甚至比别家机构更好?要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服务时间內,让原本不熟悉的客户认可你,信任你。就像肯德基,30年前属于中高档消费,现在已是日常消费了。你可以说他的客户定位有所下降,但你绝不能说它的市场覆盖越来越小。为什么?因为他的“卖给更多客户”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服务质量掌控得好,无论在任何一个城市,不管是小县城还是大省会,口味服务基本一样,实现了客户的普遍认可。

那么我们的机构呢?之前肯定是在自己熟悉的地区(XX市、XX省)、熟悉的领域(XX行业)有所建树的,但是走出去以后呢?在需要重新招兵买马、设立办事处的异地,面对着不熟悉的员工、尚未形成默契的团队,仅凭一两个办事处负责人,是很难保持原有的测评服务质量的。如果连原有的水准都达不到,那就更谈不上去和原有的供应商抢夺市场了。去年一年,就有好几个机构走到了广东这种市场巨大,但是监管力度比较强的省份,结果一年不到就由于未能通过本地监管考核,被迫撤出甚至被停牌,原有自身业务收入都受影响,可以说得不偿失。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过技术管理这一关。
所以,机构想要实现“卖给更多客户”,首先要先过“质量关”,就要在服务水准上狠下功夫,具体就是确保质量体系合规性、测评结果准确度、服务过程标准化、人工成本趋平稳。举个例子,以前机构可能只关注每个项目多长时间出报告,现在就需要细化到资产调研、现场测评、编写报告各自花费多少时间,找出效率短板;以前关注测评过程文档完整的方法是管理手段,例如督促检查,绩效考核,或者安排专人经办等,现在还需要加上项目基本信息自动填写、归档文件的自动差漏以节约人力;以前关注人员能力,是要加大培训,引进高水平人才,现在要通过技术手段,将主观的测评能力和判断能力进行信息化留存,降低机构对技术人员个人能力的依赖,促进机构能力的低成本快速复制。
02卖给客户更多—除了测评服务我们还能卖什么

让我们先看一看国内先进的测评机构都在开展什么业务。
广州竞远:

近三年收入如下:

北方实验室:


近三年收入如下:

因此,我们大致可以将拓展业务的方向分为两类。一类是更多的第三方检测服务,一类是叠加更多的安全合规服务。
第一类业务的开展取决于资质门槛高低,以刚刚公布成绩的商密评估考试为例,其最终结果还未尘埃落定。且按照市场规律,需要渡过1~3年的业务起步阶段。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安全合规服务。
既然叫做合规服务,那就是服务的其中一种。客户的满意度至关重要。如何能钻进客户的心里,找到痛点,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呢?
首先要把等保测评服务做好,经得起其他机构的冲击,能得到客户关键负责人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在等保测评的基础上得到合规服务的机会,把尽可能多的安全合规业务入口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次要了解客户在合规管理中心底真正想要实现什么。对于下级部门众多的,比方学校,客户想要厘清资产,挖出“看不清、找不到”的信息系统,摸清底数,明确边界,减少工作盲区;比方具体某个地市的数办/大数据局,客户想要第一时间掌握职责内所有单位、所有系统的合规动态和多维度统计数据,助力顶层决策;比方网络安全经费欠缺和安全人员不足的单位,合规资料留存不全,管理制度拟定和落地困难,安服公司完成的工作也不能完全满足管理所需,因此,客户希望能够将所有资料进行信息化留存,同时降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地难度,从而实现便捷迎检和合规达标。
由于合规服务是真正帮助客户(不仅是主要领导,更能帮助具体经办人员)解决实际工作痛点的。所以这一项服务开展,将帮助你获取客户单位关键负责人和经办人员的满意和信任,突破过去只靠牌照作为入口的瓶颈。
在这样的基础上,机构自然就打开了深挖更多业务机会、开展诸多优秀机构所提供的综合运维、攻防演练、重保值守等服务的机会。(具体建议机构负责人详细阅读广州竞远和北方实验室的招股说明书)
03卖给更好的客户—我们该准备什么

什么是更好的客户?自然是有钱(经费有保障)、有项目(信息系统数量多、规模大)、可发展(安全合规需求将长期持续)的客户,必然是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单位,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向外扩展。
这样的客户,自然是各测评机构争相服务的对象。这就对机构提出了软、硬件的双重挑战。机构需要做到:
1、满足GB/T 36959—2018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机构能力要求和评估规范》(以下简称“评估规范”)中“Ⅱ、Ⅲ”测评机构的要求。
早在2018年,评估规范就将测评机构分为“Ⅰ、Ⅱ、Ⅲ”三档,今年4月,公安部三所组织召开了 《网络安全等级测评与检测评估机构服务认证技术规范》I级要求的线上宣贯会,敲响了监管部门对机构整体评估工作规范性从严要求的警钟。未来还将对二级,三级机构出台更具体的标准。
2、密切关注公安部关基保护中心的相关工作动态。2023年4月19日,公安部关基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各省的关基保护中心也会陆续成立,作为等保测评的业务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必将在具体的关基测评方面出台细化的管理举措。所有在网络安全领域主动作为的客户,都将参考关基测评要求,进行本单位的测评采购。
下半场,不靠本事真的不好赚钱了。
祝你,拥有更多客户。
祝福。
END


IP属地:福建1楼2023-10-08 15: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