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sunday吧 关注:1,145贴子:14,433

《少年SUNDAY》和《少年MAGAZINE》的50年战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突然提到于是记得收藏过一个这样的文章 转过来好了


1楼2010-08-18 11:08回复
    一直以来,讲谈社的《少年MAGAZINE》、小学馆的《少年SUNDAY》还有集英社的《少年JUMP》在日本漫画连载杂志中是最有实力的三本杂志,那些耳熟能详并伴随着我们长大的漫画作品,几乎都来自它们。而其中发展历史最为久远的要属《少年SUNDAY》和《少年MAGAZINE》这两本了。就在不久前的3月17日,这两本杂志共同迎来了他们诞生五十周年的庆典。在这五十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大量知名漫画家的名字闪耀其中:手冢治虫、横山光辉、藤子不二雄、安达充、高桥留美子、藤泽亨、青山刚昌、赤松健、大暮维人、上条明峰、椎名高志、畑健二郎、藤田和日郎等等……可以说,这些人贯穿了整个日本漫画时代。在这五十年期间,日本诞生了无数的漫画杂志,随之也消失了无数,而唯有这两本始终保持屹立不倒,五十年来一直站在流行漫画界的最前列。


    2楼2010-08-18 11:09
    回复
      2025-05-30 01:49:31
      广告
      从创办之初,这两本杂志就注定了要经历无数次竞争和对抗,在竞争的过程中甚至达到不择手段的地步。而如今在共同的五十周年大庆前夕,曾经的一切恩恩怨怨也就显得不再重要了。作为两本日本最老牌的漫画杂志,能够同时诞生,同时存活,同时庆贺所获得的成就,这也可以说是一件十分传奇的事情。对于这两个老冤家而言,共同的五十周年庆祝合作意义非同凡响,当年的死对头如今成为了合作的好伙伴,想了解为何有这样微妙的关系存在,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回顾它们这50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吧。
      在1959年3月17日这天,日本同时诞生了两本周刊漫画连载杂志,一本是小学馆的《少年SUNDAY》,一本是讲谈社的《少年MAGAZINE》。在这之前,日本的漫画作品不是直接单独发行单行本,就是在普通杂志上和其他的大众内容掺杂一起连载,或者是月刊的漫画连载制度。一直没有单独一本的周刊型漫画连载杂志来满足这日益壮大的漫画迷们。正是看中了这个空白市场,当时小学馆开始筹备属于自己的周刊漫画连载杂志,没想到听说竞争对手讲谈社也要出一本同样的周刊漫画杂志,这还没创刊就撞车,注定了这两本杂志从创办之初就互相确立彼此为竞争对手,毕竟抢先一步的人肯定是会占得先机。


      3楼2010-08-18 11:09
      回复


        5楼2010-08-18 11:10
        回复
          《少年MAGAZINE》这边封面用了相扑明星,创刊号的封面上使用的是相扑界的明星大关“潮汐”。打听到这个消息后,《少年SUNDAY》也不逞多让,用了同等级的明星,棒球界的当红明星长岛茂雄,因为一开始《少年SUNDAY》的读者定位就是面向12岁—17岁的少年群体,而那个年代的少年最大爱好之一就是棒球。于是棒球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少年SUNDAY》的一个主打题材,并不断延续到现在。由此而来诞生了不少经典棒球漫画,比如说安达充的《TOUCH》、《H2》,满田拓也的《棒球大联盟》,水岛新司的《棒球狂之诗》,就连画《名侦探柯南》的青山刚昌,也曾经画过棒球漫画《四号三垒》,可见这种棒球传统题材对《少年SUNDAY》上漫画作者的影响。而且这两本的封面都是一个明星再加一个一个小男孩,标志着这两本杂志上的漫画将会是以贴近少年生活的故事为主。
          现在时间定下了,作者也订好了,最后就是价格问题了,因为价格的定价属于商业机密,小学馆的人用各种办法也没打听到最后的定价,只知道对方会送好几个别册,于是就决定跟对方拼了,死活要比对方低。一直到最后印刷前,双方在印刷厂僵持着,不想在对方前面先印,最后还是小学馆的人更能忍,笑到最后,在知道了对方40日元的情况下,将价格定位30日元,势必要将对方打压到底。


          6楼2010-08-18 11:10
          回复


            


            7楼2010-08-18 11:11
            回复
              创刊后,一开始的销量是起点较高的《少年SUNDAY》占优,卖了30来万,《少年MAGAZINE》是20.5万,略逊一筹,但不久就马上跟着降价到了30日元。之后两本杂志就展开了竞争,一旦有一边出了什么比较受欢迎题材,另外一边就肯定会跟进模仿。“SUNDAY”由于有一批人气漫画家稳定坐阵,质量上占有优势,于是在销售和人气上也一直占优。但随后几年后,反倒是《少年MAGAZINE》上率先开始出现了最早的棒球漫画并受到读者强烈欢迎的作品——《巨人之星》。这部由梶原一骑原作、川崎升作画的超现实棒球漫画,不管是漫画本身还是改编后的动画,都取得了超强人气,一度引起棒球狂潮。而另一部由同一作者为原作,千叶彻弥作画的拳击漫画《明天的丈》也引起了一阵不小轰动(作品结尾那个主角死后变成雪白的灰的桥段,还一直被后辈拿来恶搞,其中就包括小学馆的漫画作者椎名高志)。随着这两部作品的热卖,《少年MAGAZINE》的杂志销量也节节攀升,而且使得购买杂志的群体也从少年范围扩大到了青年范围,这两部作品可谓居功至伟。尽管如此,在进入60年代之后,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常盘庄漫画家们基本都陆续在《少年SUNDAY》上面展开连载。当时最红的作品就属藤子不二雄的《怪物Q太郎》以及赤冢不二夫的《六胞胎》,主要走轻松搞笑路线风格。而且《怪物Q太郎》的形象很讨人喜欢,做成玩具和相关周边后大热卖,成为了国民级作品,从而更加带动了《少年SUNDAY》的销量,因此能够一直保持着压制《少年MAGAZINE》的局面。
              中途发生过手冢的连载转移事件,1965年的时候,当初手冢成立的动画公司决定制作一个动画,就设计出了一只来自宇宙的松鼠的故事,而同时漫画连载是放在《少年MAGAZINE》上的,由手冢绘画。但没想到当时杂志上还有个作品叫《宇宙少年苏蓝》的,其设定和这部作品非常相像,而且也是打算拍成动画,刚好这两部动画的投资商本身也是互有矛盾,于是迫于这种情况下,手冢只好将这个才连载6回的作品中途移到《少年SUNDAY》上,并改名为《三神奇》,设定也修改了一下,重新连载,最后连续出了三本单行本。也因为这件事,手冢和《少年MAGAZINE》的关系变得不好,整整9年没再怎么合作过。


              8楼2010-08-18 11:11
              回复


                


                9楼2010-08-18 11:13
                回复
                  2025-05-30 01:43:31
                  广告
                  也正是因为这两家依靠着优秀的作品而展开相互不断的良性竞争而使得两家的杂志销量也在不断攀升,逐渐超越了百万数量。两者相比之下《少年MAGAZINE》的后劲比较足,虽然开始几年当中一直没能追上《少年suanday》的销量。等到在1965年第三任主编内田胜上任之后,调整了杂志内容方针和营销策略,将作品定位扩大到青年群体,用更加具有群体针对性的题材作品来吸引读者。于是在五年后的1970年,《少年MAGAZINE》销量终于突破了150万,并一跃超过《少年SUNDAY》等其他漫画杂志,成为当时少年漫画杂志销量排行榜第一位。就在《少年MAGAZINE》突飞猛进的时候,《少年SUNDAY》同时也在稳扎稳打稳步前进着。
                  而1968年的时候,又有另一本漫画杂志创刊了,那就是《少年JUMP》。至此日本三大漫画杂志都一一到齐,开始了新一轮销售大战。
                  随着《少年JUMP》的横空出世,之前的两本杂志都渐渐开始有了危机感,虽然一开始都并不把JUMP放在眼里。《少年JUMP》在创刊的时候只有区区10万5000部,这些数字对已经存活了将近十年销量都近百万的两家杂志来说毕竟算不了什么,他们的最大敌人还是彼此,自然对《少年JUMP》也就没那么在意。没想到《少年JUMP》发展速度惊人,只用短短的六年时间就将销量提升到165万,并在1974年将《少年MAGAZINE》拉下马,坐上头把交椅,而这一坐就坐了二十来年。其实虽然说表面上是三本杂志在战争,但实际上《少年JUMP》的出版公司集英社是从《少年SUNDAY》的出版公司小学馆某部门分出来的,自己独立运行,并拥有属于自己的杂志,但其实集英社和小学馆都同是一之桥集团旗下分公司,这两家公司的办公大楼更是比邻而居。所以实际上他们真正的敌人是讲谈社的《少年MAGAZINE》才对。


                  10楼2010-08-18 11:13
                  回复


                    小学馆和集英社的大楼比邻而居


                    11楼2010-08-18 11:14
                    回复
                      就算与新对手《少年JUMP》以及彼此间的销量竞争如此激烈,这两本老牌杂志还是一如既往的保持着自己作品上乘的质量,继续推出了许多不错的漫画:比如小山佑的拳击漫画《加油元气》,千叶彻弥的剑道漫画《我是铁兵》,秋山的《阿修罗》等。而在作品风格上则有了些许变化:《少年SUNDAY》加入了运动漫画还有黑色幽默讽刺漫画,《少年MAGAZINE》也增加了青年向内容的作品。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期间,两本杂志风格再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新人的加入,悄悄的发生了改变。
                      当初在这两家杂志拼的你死我活的时候,有个小女孩立下了当漫画家的愿望,她就是后来画出《乱马1/2》和《犬夜叉》等非常受欢迎漫画的作者高桥留美子。这位1957年出生的新泻县人,童年时期看的漫画杂志就是《少年SUNDAY》和《少年MAGAZINE》,受漫画影响,她从小就和其他女生不大一样,不喜欢什么娃娃和打扮之类,比较喜欢在课本桌上还有家里的墙壁上涂涂画画,当初比较看好的杂志是《少年SUNDAY》,因为当时卖的比较好,而且上面的故事比较有趣,还打算以后当漫画家了就要在上面连载漫画。结果等到她上初中的时候,《少年MAGAZINE》的销量开始增加,最后以150万的销量超过《少年SUNDAY》,成为当时少年漫画杂志销量排行榜第一位。到高中时期要决定以后出路的时候,高桥留美子开始尝试画一些漫画短篇去投稿,而她一开始选择的杂志反而是《少年JUMP》,这个1968年由从小学馆脱离出来的集英社创立的漫画连载杂志,等到高桥留美子高中的时候,已经一举将《少年MAGAZINE》拉下马,坐上了头把椅。
                      


                      12楼2010-08-18 11:14
                      回复

                        高桥留美子
                        看到此情形的高桥就念叨着:如今是《少年JUMP》的时代。于是就首先选择去那边投稿,结果被拒绝了。不死心的她再次拿着稿子去到了《少年MAGAZINE》,还是被拒绝了,连续被两家大杂志看不上,这就让她伤心不已,觉得自己没有当漫画家的天分,于是也就死了这个心,安心考大学。而当初的《少年MAGAZINE》和《少年JUMP》编辑也不知道那时候拒绝掉的人以后将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威胁冲击。后来高桥留美子进入了日本女子大学就读,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再次尝试性的投了个稿给《少年SUNDAY》,没想到一下子获得了最佳新人奖,接着开始在杂志上连载《福星小子》的短篇作品。借着《福星小子》的超强人气,高桥逐渐成为了《少年SUNDAY》的当红作者,再后来的《乱马1/2》同样是取得了高人气。直到《犬夜叉》的出现,这部1996年开始连载的漫画,一出现马上获得了众多读者的欢迎,创下了3000万本单行本销量的成绩,改编成动画后更是找来当红明星歌手滨崎步和BOA等来演唱主题曲,系列电影每次都突破140万的观赏人次,票房总收入高达60亿日元,并使高桥留美子成为当年的纳税女王,在漫画家里纳税金额最高,当之无愧的三大台柱之一。
                        进入八十年代后,《少年SUNDAY》的风格开始往校园、运动和推理方向转变,在当时的杂志上除了1978年开始连载的《福星小子》外,还有1981年开始连载的安达充作品《TOUCH》,这两部作品主要是描写了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再穿插着恋爱、搞笑、热血的内容在里面,在原先主要描写激烈战斗与热血运动的少年漫画模式上,增加了讲述普通少年们的生活与情感模式,于是就出现了《少年SUNDAY》最黄金的一个年代,以安达充和高桥留美子为首,将《少年SUNDAY》的特色与其他两本杂志的风格明显区分开来,更加拥有了自己的独特性。


                        13楼2010-08-18 11:14
                        回复

                          安达充
                          同样是走校园和运动题材,《少年MAGAZINE》的风格就完全不同,他们从80年代初开始,就不断涌现出描写校园不良少年的漫画作品,像重野秀一的《车神传说》,藤泽亨的《湘南纯爱组》,所十三的《疾风特攻队》,逐渐形成这种有违正统校园题材的叛逆漫画,和《少年SUNDAY》那种美好青春校园一对比,就更显得他们的草根和个性。而两者之间更是火拼同一题材漫画。《少年MAGAZINE》有了森川让次《第一神拳》这样纯粹为战斗而战斗的拳击漫画,还有大岛司的足球漫画《足球风云》,《少年SUNDAY》不甘落后,也推出了村枝贤一的《我们的足球场》,满田拓也的《棒球大联盟》,而且到如今《第一神拳》和《棒球大联盟》都还在连载中,数量也突破了八十本,是两家目前最长寿漫画作品。各方面来说,这次《少年MAGAZINE》略占上风,到了侦探题材的时候,更是打的不可开交,本来是最早在1992年推出侦探型漫画《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后来改编成动画和真人后都取得很不错的成绩,而《少年SUNDAY》这边在1994年推出由青山刚昌绘画的《名侦探柯南》,同样是侦探型作品,一推出就取得超高人气,改编成动画后更是引起广泛喜爱,两部作品的读者战争更是将这场对抗推到高潮。而作者青山刚昌也在此后跻身为纳税大户名单,1996年的时候纳税额更是高达3亿700万日元,成为当年的漫画家纳税第一人,也由此成为了《少年SUNDAY》的三大台柱之一。


                          14楼2010-08-18 11:15
                          回复

                            讲谈社大楼


                            15楼2010-08-18 11:16
                            回复
                              2025-05-30 01:37:31
                              广告
                              青山刚昌早期出道的时候主要是受学校漫画社前辈的影响,对《少年SUNDAY》比较抱有好感,1986年的时候投稿参加漫画新人奖,获奖后开始连载《魔术快斗》,里面的主角其实就是后来《名侦探柯南》里的怪盗基德,不过当初并没有多少人气,到他开始连载《城市风云儿》的时候,将主角设定为小孩子,这部作品也主要是讲述校园里的搞笑格斗场景,只是面向的年龄更偏小些,结果意外受到了好评,还被拍成了动画,当时给动画里主角“刃”配音的声优就是高山南。估计青山也就是那个时候认识了她,到后面《名侦探柯南》要拍成动画的时候,他首先考虑让高山南来担任柯南的声优。这一配就直接给配成夫人了,2005年的时候高山南嫁给了青山刚昌,人称柯南与柯南之父的结合。而在当时《城市风云儿》快完结的时候,杂志负责编辑跟青山聊天,说人家《少年MAGAZINE》的《金田一少年事件簿》正红火中,《少年SUNDAY》刚好缺乏这种侦探题材,问有没兴趣来画这种题材。刚好青山刚昌从小就喜欢看推理小说,对此特别有兴趣,加上看到之前小孩子为主角的作品销售的不错,就决定设计个小孩子身体,实际是大人的侦探推理漫画,于是也就有了《名侦探柯南》的出现。后来《少年MAGAZINE》那边看到小孩子侦探漫画那么受欢迎,等《金田一》一完结,就赶紧让作者新推出同样是小孩子为主角的《学院侦探Q》,果然取得不错的成绩,还改成动画和真人,但受欢迎程度还是不如《名侦探柯南》这么显著。现如今《名侦探柯南》已经成为了《少年SUNDAY》连载时间最久的漫画,也是最代表性作品之一。
                              


                              16楼2010-08-18 11: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