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媚江南
第一章
西湖情
那一簇新柳,惹一世繁华。
阳光耀眼,隐约看得见波光粼粼。远山顶上是雷峰塔。
传说那里压着白素贞。她用千年的道行等一个人。
西子湖畔,郎君可曾记得当年的花前月下,海誓山盟。
民间的传说总是美丽的。西湖用青山碧水换回一个多情善良的白娘子。却换不回那个窝囊的小男人许仙。
人与妖的差距不仅仅是他们的年龄道行阅历,还有心。
结局虽是圆满,却也掩饰不了过程的曲折难堪。到底是水漫金山,白娘子平了多少人心中的愤懑。
我望着雷峰塔,生出满心感慨。
那样强烈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又怎敢奢求雷峰夕照的灿然动人。
只敢望,素贞,千年等一回,等回的仍是与你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爱人。
驾一叶扁舟,泛于西湖之上。
这个地方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传说。
浓情似水,佳期如梦。西湖是幅苍老的山水画,着天青色的淡然,染枳绿色的清新,点湖蓝色的雅韵。湖岸杨柳依依,是藤黄色的活泼。远山缠绵,是淡墨色的素净。却在如此浑厚的色彩中,画出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恢弘。
莫名感动。
才子佳人一次次邂逅,生死缠绵,纠葛不清。可谁又说得清,谁是谁的谁。苏堤,断桥,曲苑,花港。它们坐落于历史,也看遍了红尘。到头来,她是床前白月光,她是心头朱砂痣。终究,抵不过流年。
西湖,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是故事结束的归处。
这里,无关爱情,只关风月。
第二章
苏州雨
有这样一个城市,我在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她。
很多人都在说,苏州不如杭州美。
我不解,为何?
苏州太过小家碧玉。杭州才是大家闺秀。
我抬头望望苏州清凉澄澈的蓝天,静默不语。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杨柳,人家。
这里是苏州。
这里的每个角落都烙满了历史的痕迹。我深深吸气,扑鼻而来的全是历史的清香。
亭台楼阁,吴侬软语。
我在这里,品味与钢筋水泥搭建的城市完全不同的别样风情。
到处是青青的河。
水孕育出的城市,总是极富灵性的。苏州是慵懒的。她静静地躺在那一汪汪碧水之上,身着纯白丝绸旗袍,披散着青缎般的长发,抬眼闭眼都是满目的柔情。
苏州苏州。你叫我如何不爱你?
到处是青绿色的小石桥。
真巧,下雨了。小石桥披上了细细薄纱,顿显风情万种。
掬一捧江南的水,叹一声苏州的情。小石桥依旧清新明朗。
那些霭霭的云烟,朦胧地描绘出苏州的眉目,眉如春山,眼似秋水。并非倾国倾城,却也回眸百媚。
苏州苏州。
矮矮的房屋堆砌出她的轮廓,窄窄的街道勾勒出她的腰身。那样干净清秀的女子,在我的眼里,一颦一笑,融进了太多沧桑。在高楼林立的今天,她以何种不屈的力量,保持着自己依旧宁静的心智。
我看见那些江南的女子,持一把淡蓝色的油纸伞,抬眼微笑。那一刻,云淡风轻。
苏州是张水墨长卷。读不完的沧海桑田。
我迷失在姑苏烟雨中。
第三章
周庄水
我在周庄。
穿梭于古老的小街,感受青石板上传来的微薄凉意。我眼里的周庄,本应不识人间烟火。却不想,这里太过喧嚣。
那里,人来人往、
我曾设想过,那传说中是水做成的周庄,会是多么安静雅致,清纯动人。太湖水从这里温柔淌过,一座座青石桥沉默不语。偶尔一只乌篷船悄悄划过,水面逶迤出细碎绵长的涟漪。岸边有身着白底蓝花小褂的姑娘,她们将乌黑的发丝轻轻盘起,洗着衣裳,相互说笑着,声音温婉如水。岸上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藤椅上,眯着眼睛,摇着扇子,回忆年轻时的故事。天空是被水洗过的清蓝色,有几点白云,色彩不浓,遮不住柔和的阳光。周庄,安稳地坐着,微笑不语。
但我所看到的周庄,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我不禁黯然。
哪里是周庄?
那些古旧的老房子,那些沉默的石桥,那些眼睛混浊的老人。还有泛绿的流水。
我看见,周庄依旧不语,只是,不再微笑。
站在长满青苔的石阶上,依旧流水潺潺,杨柳依依。却看不见,曾经穿着青布长袍摇着折扇的老人,看不见,曾经挽着秀丽发髻撑着纸伞的姑娘。
有温热湿润的风吹过,青青的柳枝浅浅招摇。也许也只有她们,还在坚守着最后一份童真。耳畔满是噪杂。我听不清那一曲儿歌。
乌篷船上,船娘唱着江南小调。
“太湖美啊太湖美,美就美在那太湖水。”吴侬软语太妩媚,歌声柔得能掐出水来。
却听得出曲终人散的悲凉。
悲凉如周庄。
第一章
西湖情
那一簇新柳,惹一世繁华。
阳光耀眼,隐约看得见波光粼粼。远山顶上是雷峰塔。
传说那里压着白素贞。她用千年的道行等一个人。
西子湖畔,郎君可曾记得当年的花前月下,海誓山盟。
民间的传说总是美丽的。西湖用青山碧水换回一个多情善良的白娘子。却换不回那个窝囊的小男人许仙。
人与妖的差距不仅仅是他们的年龄道行阅历,还有心。
结局虽是圆满,却也掩饰不了过程的曲折难堪。到底是水漫金山,白娘子平了多少人心中的愤懑。
我望着雷峰塔,生出满心感慨。
那样强烈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又怎敢奢求雷峰夕照的灿然动人。
只敢望,素贞,千年等一回,等回的仍是与你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爱人。
驾一叶扁舟,泛于西湖之上。
这个地方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传说。
浓情似水,佳期如梦。西湖是幅苍老的山水画,着天青色的淡然,染枳绿色的清新,点湖蓝色的雅韵。湖岸杨柳依依,是藤黄色的活泼。远山缠绵,是淡墨色的素净。却在如此浑厚的色彩中,画出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恢弘。
莫名感动。
才子佳人一次次邂逅,生死缠绵,纠葛不清。可谁又说得清,谁是谁的谁。苏堤,断桥,曲苑,花港。它们坐落于历史,也看遍了红尘。到头来,她是床前白月光,她是心头朱砂痣。终究,抵不过流年。
西湖,是故事开始的地方,也是故事结束的归处。
这里,无关爱情,只关风月。
第二章
苏州雨
有这样一个城市,我在看到她的第一眼就爱上了她。
很多人都在说,苏州不如杭州美。
我不解,为何?
苏州太过小家碧玉。杭州才是大家闺秀。
我抬头望望苏州清凉澄澈的蓝天,静默不语。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杨柳,人家。
这里是苏州。
这里的每个角落都烙满了历史的痕迹。我深深吸气,扑鼻而来的全是历史的清香。
亭台楼阁,吴侬软语。
我在这里,品味与钢筋水泥搭建的城市完全不同的别样风情。
到处是青青的河。
水孕育出的城市,总是极富灵性的。苏州是慵懒的。她静静地躺在那一汪汪碧水之上,身着纯白丝绸旗袍,披散着青缎般的长发,抬眼闭眼都是满目的柔情。
苏州苏州。你叫我如何不爱你?
到处是青绿色的小石桥。
真巧,下雨了。小石桥披上了细细薄纱,顿显风情万种。
掬一捧江南的水,叹一声苏州的情。小石桥依旧清新明朗。
那些霭霭的云烟,朦胧地描绘出苏州的眉目,眉如春山,眼似秋水。并非倾国倾城,却也回眸百媚。
苏州苏州。
矮矮的房屋堆砌出她的轮廓,窄窄的街道勾勒出她的腰身。那样干净清秀的女子,在我的眼里,一颦一笑,融进了太多沧桑。在高楼林立的今天,她以何种不屈的力量,保持着自己依旧宁静的心智。
我看见那些江南的女子,持一把淡蓝色的油纸伞,抬眼微笑。那一刻,云淡风轻。
苏州是张水墨长卷。读不完的沧海桑田。
我迷失在姑苏烟雨中。
第三章
周庄水
我在周庄。
穿梭于古老的小街,感受青石板上传来的微薄凉意。我眼里的周庄,本应不识人间烟火。却不想,这里太过喧嚣。
那里,人来人往、
我曾设想过,那传说中是水做成的周庄,会是多么安静雅致,清纯动人。太湖水从这里温柔淌过,一座座青石桥沉默不语。偶尔一只乌篷船悄悄划过,水面逶迤出细碎绵长的涟漪。岸边有身着白底蓝花小褂的姑娘,她们将乌黑的发丝轻轻盘起,洗着衣裳,相互说笑着,声音温婉如水。岸上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藤椅上,眯着眼睛,摇着扇子,回忆年轻时的故事。天空是被水洗过的清蓝色,有几点白云,色彩不浓,遮不住柔和的阳光。周庄,安稳地坐着,微笑不语。
但我所看到的周庄,人声鼎沸,车水马龙。
我不禁黯然。
哪里是周庄?
那些古旧的老房子,那些沉默的石桥,那些眼睛混浊的老人。还有泛绿的流水。
我看见,周庄依旧不语,只是,不再微笑。
站在长满青苔的石阶上,依旧流水潺潺,杨柳依依。却看不见,曾经穿着青布长袍摇着折扇的老人,看不见,曾经挽着秀丽发髻撑着纸伞的姑娘。
有温热湿润的风吹过,青青的柳枝浅浅招摇。也许也只有她们,还在坚守着最后一份童真。耳畔满是噪杂。我听不清那一曲儿歌。
乌篷船上,船娘唱着江南小调。
“太湖美啊太湖美,美就美在那太湖水。”吴侬软语太妩媚,歌声柔得能掐出水来。
却听得出曲终人散的悲凉。
悲凉如周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