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烟秋雨吧 关注:198贴子:13,573
  • 4回复贴,共1

【观烟听雨】《驿路梨花》 作者:彭荆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南1楼2010-08-17 20:43回复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像大海的波涛你推我挤,延伸到遥远的天尽头,消失在那迷茫的暮色中了。
          这么陡峭的高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看着黄昏阴沉地张开那黑绒般的口袋,把夕阳的金色余晖一点点收起,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若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莽野深山中露宿了;何况人已经走得很疲累,我觉得两条腿又酸又木,好像要从身体上断开一样……
          我的同伴老余是在边地生活过多年的人,走山路比我有经验,脚上也有劲。他在前面走着、走着,高兴地叫了起来:“看,梨花!”
          眼前一片白茫茫,白色梨花像飞扬的雪片一样撤满高矮的枝头,好整齐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用有经验的口吻告诉我:“看这梨花开得多丰满、漂亮,枝修剪得多么好。有这样的梨树林,前边不远也就会有人家。”
          那真是太好了,温暖的火塘、滚热的饮食,对于我们走远路的人来说,是多诱人呀!我恍惚看到了火,闻到了米饭的香味,觉得身上有了热力,腿上也有了劲……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这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也把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拂落在我们身上。
    老余兴冲冲地迈开步子跑在了最前头。突然,他又用欢快的声音喊了起来:“快来,有人家了。”
    我跟着他跑出了梨树林。
          一座孤独的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了。屋里黑漆漆的没有灯也没有人声。我们迟疑地站住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老乡!大哥!”我们乱喊了一阵,屋内还是静悄悄地没有人出来。
         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有黑炭写的两个歪歪扭扭的大字:“请进!”
         真有意思!我们推开门进去,但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干净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很清凉,不像放了好多天的污水。
          这屋内的一切,可把我们搞糊涂了,但,走累了也管不了这些,就放下东西决定在这里过夜。
    


    IP属地:河南2楼2010-08-17 20:44
    回复
      2025-05-24 12:28:57
      广告
      看来老人是个很有窜山走林经验的人,不填饱肚子,不肯多说话。他低下头大口嚼着米饭,不看我们,也不理会我们的问话。等到把饭吃完了,他才笑着燃起一袋旱烟,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了。”
            “主人家是谁?”
            “不晓得。”
            “粮食交给谁呢?”
            “挂在屋梁上。”
            天哪!我真给搞糊涂了。苦笑着说:“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
            他悠闲地吐了几个烟圈,才慢慢说了起来。
            “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个猎。这一带路远地形又不熟,也很少来。上个月,我跟踪一条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疲了,干粮也吃完了,真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个人家。我正想爬上大树去过夜,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梨花的清香把我引到了这小屋。更妙的是这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家……
            “和今天晚上一样。”我说。
            “不完全一样。今晚上还有你们先给我烧火做饭。”
            我们想起刚才那盲目的激动劲,又相互笑了起来。
           “我从晚上等到第二天早上也不见主人来。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办个手续说清楚还行?给别人知道了,那会败坏了瑶家的名声。我急着赶路,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梁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二天再来道谢。”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你们看那东西还在梁上呢!”
      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底白图案怪好看的。
      


      IP属地:河南4楼2010-08-17 20:46
      回复
        瑶家老人又继续说下去:“回去后,我惦记着该怎样偿还,该怎样道谢。到处打听这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这是对门山头上哈尼寨的一个名叫梨花的小姑娘常来这里砍柴,背水,打扫房子。这小姑娘真好。她说,这大山里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柴、干草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都是出自那个哈尼小姑娘的手。多美,多纯洁的梨花啊!
        瑶族老人又说:“赶马人还告诉我:过路人受到照料,有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谢,有的是四处打听,总要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回来了。明天,我还要去哈尼寨找找这小梨花……”
              我明白了一些,不过还没有完全明白;老人还没有告诉我,这小茅屋是怎么盖起来的?小梨花为什么要从对门山头跑到这里来照料过路人?……但再怎么问,老人也说不清楚了。
              这天夜里,尽管外边风很大,很冷,我们却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清秀的、身穿着红、兰、黄格子花边长衫的哈尼小姑娘在白色的梨花丛中跳跃、歌唱……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忙着,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显得又美丽又聪明。
        我以为还在昨夜的梦境中呢!认真看了一下周围,阳光灿烂地照在梨树上,光彩夺目。这确实是白天呢!
        领头的哈尼小姑娘走到我面前,用银铃般清脆的声音笑着对我说:“昨天晚上,我见这边有亮光,猜想有人在这边过夜……”
             “她一定是梨花!”我想:“道谢的话该说给她听了。”
              那晓得瑶族老人也是个“老激动”,他使出追捕麂子的矫健身段腾地一下闪到了我们前边,像对待一位尊敬的成年人似的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嘻嘻哈哈地大笑起来,说;“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么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没有笑,神情很严肃地对着那个十四五岁的哈尼小姑娘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又给我们准备了……”
              小姑娘羞红着脸听着,等老人和我们唠叨够了,才欢快地说:“你们还不晓得吗?房子是解放军同志盖的。”
             “啊?”我们又傻了眼。
        


        IP属地:河南5楼2010-08-17 20:48
        回复
          著名作家彭荆风先生于7月24日上午6时53分在昆明逝世,享年89岁。
          驿路梨花依旧香,愿先生一路走好……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7-26 13: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