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村吧 关注:818贴子:100,247
  • 5回复贴,共1

那年的煤矿 那年的录像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1楼2010-08-17 18:31回复
    十多年前,我还是懵懵懂懂的小毛孩,不懂事,也不知事,不过有一件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八十年代,这里是个煤矿,属于国营企业,叫陈家岭煤矿,工人们每天挖过煤,下井出来,高高兴兴地在公共澡堂泡过热水澡,回家痛吃一顿家常饭,给老婆孩子打过招呼,叼着烟,哼着小曲出门,我还记得那时候最时髦的香烟叫红梅,工人们都抽烟,几乎都买红梅牌子的香烟,买烟的工人到了杂货店,直接说买烟,老板头不回就递过来一包红梅,或者再加一毛钱买一盒火柴,火柴是什么牌子的我也不记得了。
       这个煤矿有上千工人,基本上都是男性,大部分工人都是年轻人,他们刚成家,年长点的孩子已经开始牙牙学语。
       这个年代的年轻人认为在国家企业为国家卖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当上工人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当不上正式工人,就会和同龄人感觉有差距,小伙子会感觉被社会抛弃,被社会主义抛弃,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在谈婚论嫁的年龄,每次给小伙子介绍对象的时候,年轻的姑娘如果听说对方不是工人,扭头就走,有礼貌的顶多说声再见,再也不要见的再见。如果小伙子不是工人会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如果小伙子不是工人,国家就不会给你分房子,你也没有洗衣机,电视机和电冰箱这些结婚必备品。打个比方,现在姑娘(现在改叫美女)如果听说某个小伙子有车有房,心里面的绿灯一直为您打开。时代不同,产物不同,世俗的价值观也不同。可能再过几十年,某女会问对象:“您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吗?”
       这是那个年代的社会背景,我当时还小,不记得太多,也没想到过这么多,只是后来还念起童年的时候,那个漫天烟灰的煤矿却是我最美好的回忆,所以后来我想了很多。
       那时候的大人们爱喝茶看录像,但是放录像的条件有限,所以一开始能够看录像的机会很少。不过有求必有应,在煤矿最繁华的生活区有人开起了录像馆。工人们吃过饭就会匆忙地去抢占好座位,看录像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趋之若鹜,录像厅里放的大多是些香港片,李小龙,洪金宝,李连杰,成龙,也有美国的阿诺施瓦辛格,在录像馆人们可以看到许多耳目一新的东西。工人们每天期待这下班,洗澡,吃饭,然后看电影。后来,工人们把电影将给了家人听,老婆孩子听了觉得新奇,于是乎也来录像馆看电影,录像馆的人越来越多,到最后去晚的人连站的位置都没有。
       后来,又有人开了一家录像馆,叫东苑,西苑距东苑仅两百米。两家录像馆都有一样的设备,一台录像机和一台彩色电视机。西苑的老板姓陈,叫陈老板,陈老板以前是一个矿工,和普通工人一样,陈老板上班,下井,挖煤,然后下班,后来陈老板的腿被掉下来的木桩砸了,腿出了毛病,等腿治好了,也成了一个瘸子,然后国家赔偿了陈老板一笔钱,在当时看来,数目还不小,至少那笔钱可以供养陈老板一家3代人好几十年。
    


    2楼2010-08-17 18:31
    回复
      陈老板开了录像馆后,开始在陈家岭小有名气,人们开始把他称作陈瘸子,尽管当面叫他陈老板,但是熟悉他的人都习惯把他称呼成陈瘸子。陈瘸子开了录像馆之后,一家人成了录像馆的小工,烧水,参差,扫地,收钱,放录像。陈瘸子的儿子从小学4年纪就辍学在家,帮助家里打点录像馆的杂事,陈瘸子的老婆年轻,不漂亮,却也算勤劳,就这样,录像馆的小生意让陈瘸子一家人开始发家致富。
         陈瘸子天生机灵,活泼好动,是一个典型的多血质。
         看电影的大多是晚上下班的矿工,有很多事陈瘸子认识的老同事。
         东苑录像馆的是王老板,王老板是一个当地农民。王老板最擅长种土豆,别人一亩地种三千斤土豆,王老板可以种四千斤。王老板是一个他是人,也是一个老实人,更是一个稳重人。王老板卖掉了自己的所有土豆,花去了自己的所有积蓄,买了录像机和电视机,租了场地,开起了东苑录像馆。
         后来西苑的老板把进场的票价从一块钱涨到了两块钱,然后再把茶钱从两块钱加到了三块钱,八十年代的钱恁值钱,小孩子有一分钱都能买到两颗糖。
         王老板不知道陈瘸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陈老板干脆降了价,把自己的进场费调整到了五毛钱,然后白开水免费,加茶叶五毛钱。
         西苑依旧门庭若市,东苑门可罗雀。
         西苑陈老板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东苑王老板的录像馆依旧冷冷清清。
         西苑陈老板播放的是当时流行的港片和好莱坞大片,东苑老板播放的是中国经典历史片和神话片。
         西苑的枪林弹雨,机械坦克,东苑的骑马射箭,举杯邀月。
         西苑每天会把最后一部影片的精彩部分留到第二天的开场,东苑每天会重复播放一次上集回顾。
         西苑的陈老板会打烟给常客,沏上等茶,东苑的王老板会发糖给小朋友们吃,小朋友们一见到王老板就叫王叔叔好,我也是其中一个小朋友,我至今仍然能记得王老板的酒芯糖,脆脆的朱古力外壳,一咬开就是酒,甜味和酒味融合在一起,这甜美陶醉的回忆叫童年。
         西苑老板开始富裕了,换了一台更好的电视,功率更大的音响,我们小朋友每次去偷看,一个哥们背着另外一个哥们,透过窗户看电影,西苑的电影真好看,后来陈老板用扫帚赶走了我们,我一个哥们的脸被划伤了,但还是想看西苑的电影。
         东苑老板一直很穷,每次王老板给过我们酒芯糖,我们说过谢谢后,王老板邀请我们看电影,说你们没事来看历史剧,中国文化很博大精深,历史剧很枯燥,但是我和弟兄们不想再吃陈老板的扫帚,于是每天晚上免费观看王老板播放的历史剧,久而久之,我的肚子里装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墨水,开始懂得什么是中庸之道,什么是德,什么是忠君,什么是之乎者也。后来,我从出生到现在,拿过第一名的的也就只是语文,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语文让班主任刮目相看。
      


      3楼2010-08-17 18:31
      回复
        西苑录像馆里看电影的人都是爷们,抽好烟,喝好茶,陈老板对有钱有势的客人点头哈腰,对我们憧憬美好的小朋友们嗤之以鼻。一个高年级的大哥哥打碎了西苑的玻璃窗,陈老板找不到是谁干的,后来,陈老板看见有小朋友在门口就抄起扫帚赶人。
           东苑王老板一直给我们酒芯糖吃,我们后来帮王老板打扫卫生,王老板笑呵呵地说,你们常来,我就开心。
           再后来,我们听说陈老板勾结领导,挪用公款装修了西苑,领导也从营业额里分成,这件事人皆知晓,包括我们这些市井小儿。
           东苑的王老板生意日渐惨淡,到后来几乎没有营业额。
           小伙伴们都为王老板担心,因为我们已经把王老板开的东苑看成了自己的家,王老板依旧乐呵呵地说,没事,有你们在我就满足了。
           王老板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都是埋头耕地,抬头望天的那种朴实人,我们没有什么可以给王老板的,也只能心存感激存于心。
           后来东苑关门了,我和小伙伴们少了一个聚会、聊天、看电影、吃糖、玩闹的天堂,后来每次出门,都会不自觉地来到东苑门口,只看见紧闭的大门。我们像是丢了东西,心里一阵空虚。
           再后来,才听长辈说起,王老板是一个农民,擅长种土豆,别人六点起床耕地,王老板就五点起床,王老板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她的老婆在生孩子的时候丧命,孩子生下来后没几天也发高烧而夭折,王老板自己是家里的老幺,所以父母早就去世,王老板一个人没事只有种土豆,后来王老板一个人想找点事情干,就花去了所有积蓄,开了东苑录像馆,但是生意不景气。看见有小孩子在门口游晃,王老板一下子想起了自己夭折的老婆和孩子,于是买来了最好的酒芯糖分给孩子们,孩子们吃了糖,也开始对王老板好,王老板每次都笑呵呵地。
           再后来,我7岁那年从陈家岭煤矿出来,转到新津读书,再也没有听闻王老板的消息,但是我一直相信,王老板是个好人,也是个善良人,我一直相信王老板会发展起来,他的日子也会好起来。
           再后来,我回老家给祖辈上坟的时候也没有再听说过王老板,或许他到其他更好的地方发展去了吧。
           想到这,我想到了我们的国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在很多高中毕业同学的同学录上“你的理想是什么”这一栏写到过: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
        


        4楼2010-08-17 18:32
        回复
          可能后来想起来感到很可笑,也很虚伪,但是现在,经历过很多事的我,回想起来,人生的意义也在于此,在这短暂的几十年里,我们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宝贵的东西呢?就好比王老板,他给我们留下的是心灵的净化,这种质朴的情怀,现在几乎不再能找到。
             我给我一个多年的好友说过,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国家,但是他笑得躺在了床上,当然他没有从我的角度理解这么多,我说那句话时他听来会觉得很荒谬和唐突。
             我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在毕业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经历过很多,包括别人可能在一辈子的年长的时候才会经历的一些磨难,我怀疑过自己,怀疑过社会,怀疑过教育,怀疑过国家,但是我现在不了,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因为我相信,就好比王老板总有一天会幸福起来的。
          


          5楼2010-08-17 18:32
          回复
            • 117.136.15.*


            7楼2010-08-20 15: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