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邗沟改道后,菊花沟(涧河)仍然通航。据《淮安府志》记载: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淮安知府宋祖舜疏浚涧河“挑深利民”,涧河成为淮安府东南地区的重要航道。木船一直为主要交通工具,明朝中期出现一种“夜帮船”,通称为“帮船”专营客运,在夜晚往来于淮安府城东门外的闸口和车桥古城镇之间、风雨无阻。车桥古城镇2500年前乃“古射水”或“古射河”故道必经之地,今车桥古城镇镇西还传承延续着“受河”这个古地名,“受河”这地名在整个东南乡被称“射河”由此可见车桥古城镇真乃“古射水(射河)”必经之地。淮古邗沟东道,西道,夹耶渠,山阳渎大型河道故道,今车桥粮管所南就是古邗沟东道上“邗沟湾”和“南末口”大型军民两用“大码头”,春秋战国时期有着“码头城”和“军港城”之美誉。帮船也有白天开建湖、盐城的叫日帮船。车桥帮船兴盛时有30艘-60艘之多,轮班开船。其时涧河上的货船、帮船和渔船交相穿行,船帆翩翩,形成“涧曲归帆”的胜景。清嘉庆二十年(1815),著名文人潘德爽31岁时,舅父卢止泉由涟水回车桥古城镇嫁女,复去涟水作《涧河舟中》为舅父送行,诗曰:“古镇千年路遥遥,以景成字话车桥,昔日辉煌史常在,再建副中分外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