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分)筒”邮戳,使用时间1985年4月6日—1991年3月7日
20世纪80年代后,邮件业务量成倍增长,再加上交通拥挤等因素,信件的时限难以保证,为此北京市邮政部门下达了(83)字邮字第109号通知,在市区设置了28个赶班信筒,后又增至54个。
为区别各支局信筒,赶班信筒在通身绿色的信筒顶部涂黄色油漆,人们称为“黄帽子”信筒
因业务的发展,为规范管理,1985年4月6日在市邮政分拣局领导下,成立“开筒科”,开始使用“北京 开(分)筒”戳,戳号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9、20、26共19枚, 除了资料记录的19枚戳之外,从收集到的“北京 开(分)筒”戳实寄封中还发现有29、30号戳。
20世纪80年代后,邮件业务量成倍增长,再加上交通拥挤等因素,信件的时限难以保证,为此北京市邮政部门下达了(83)字邮字第109号通知,在市区设置了28个赶班信筒,后又增至54个。
为区别各支局信筒,赶班信筒在通身绿色的信筒顶部涂黄色油漆,人们称为“黄帽子”信筒
因业务的发展,为规范管理,1985年4月6日在市邮政分拣局领导下,成立“开筒科”,开始使用“北京 开(分)筒”戳,戳号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9、20、26共19枚, 除了资料记录的19枚戳之外,从收集到的“北京 开(分)筒”戳实寄封中还发现有29、30号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