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工作关系,比较闲,看着女儿一天抱着平板,伤眼睛,路过公园,看见风筝,就顺手买一个,想着带女儿谢谢风筝,多呆在户外,看风筝也能调节视距,并且仰头,结果女儿觉得无聊,我却一发不可收拾,总想起儿时自己砍竹子,或者偷别人几片竹栅栏做风筝的年代。于是正式入坑,开始了我的折腾之路。
对于风筝,我总然发现,其实我不是那么喜欢放风筝,而是喜欢diy自己制作的过程,好些风筝,做了,飞好了,基本就不动它了,甚至拆了做其它风筝。
最早做的是儿时印象中的风筝,就是常见的王字,干字骨架,也必须带个长长的尾巴才能稳定不打转,网上一翻搜索,来到了贴吧,请教了璟老爷子,才知道是杆硬了,不能自然随风弯曲泄风,然后拜读了他和吧里许多大神许多帖子,算是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接着开始采购轮,杆。。制作开始
早期主要是塑料袋为主,也很简单,做了各种十字,三角,如意等,好几个,当时想着难登大雅之堂,也没留照片,但确实制作时积累了经验,但塑料袋容易坏,特别我是在楼顶放风筝,避雷针,栏杆等多次刮坏、刺破塑料风筝,就想着改来用布,练手嘛,就买了某多多十几块7米的羽绒服内胆布,开始试做。
其实羽绒服内胆布还行,据说和40d伞布重量差不多,抗撕裂差些,比较难缝纫,所以我以粘为主,想着做好了,再换好布来制作,我的竿以碳杆居多,并不是为了多微风,只是在做塑料风筝时,用的原来买的儿童风筝里的玻纤杆,被扎了几处,难受。。
三角十字如意什么的做太多了,塑料袋时主要以三角为主,觉得没难度了,不需要图纸了,大概心里有比例了,顺便分享一下,三角,我一般横杆在竖竿从顶上的0.4~0.45之间,要边杆的1/3处比较好飞,泄风比较合理,具体看竿软硬,硬就把横杆往上些,软就往下些。大概比例而已,没有定数,不拘小节。三角比较简单,风道比较容易掌握。只要左右对称,基本没问题,三角去就看看福福大神的,软板骨架去看璟之爷的。我只是抛砖引玉罢了。
一直喜有翅类的动物,比如鹰,发现板鹰风筝如获至宝,加上三角十字如意这类的风筝,像定在空中一样,感觉少些灵动,就开始尝试做板鹰。
这是第一只板鹰,2米4的,飞得一般。偏飞时查很久才知道怎么调整提线,6提线感觉超复杂。。后来拆了。主要原因是横杆太软,整只鹰用的3mm的实心碳杆。横杆两段1米2对接。风小飞挺好,风大变形厉害。觉得拉力太小,不过瘾,决定重做。


对于风筝,我总然发现,其实我不是那么喜欢放风筝,而是喜欢diy自己制作的过程,好些风筝,做了,飞好了,基本就不动它了,甚至拆了做其它风筝。
最早做的是儿时印象中的风筝,就是常见的王字,干字骨架,也必须带个长长的尾巴才能稳定不打转,网上一翻搜索,来到了贴吧,请教了璟老爷子,才知道是杆硬了,不能自然随风弯曲泄风,然后拜读了他和吧里许多大神许多帖子,算是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接着开始采购轮,杆。。制作开始

早期主要是塑料袋为主,也很简单,做了各种十字,三角,如意等,好几个,当时想着难登大雅之堂,也没留照片,但确实制作时积累了经验,但塑料袋容易坏,特别我是在楼顶放风筝,避雷针,栏杆等多次刮坏、刺破塑料风筝,就想着改来用布,练手嘛,就买了某多多十几块7米的羽绒服内胆布,开始试做。
其实羽绒服内胆布还行,据说和40d伞布重量差不多,抗撕裂差些,比较难缝纫,所以我以粘为主,想着做好了,再换好布来制作,我的竿以碳杆居多,并不是为了多微风,只是在做塑料风筝时,用的原来买的儿童风筝里的玻纤杆,被扎了几处,难受。。
三角十字如意什么的做太多了,塑料袋时主要以三角为主,觉得没难度了,不需要图纸了,大概心里有比例了,顺便分享一下,三角,我一般横杆在竖竿从顶上的0.4~0.45之间,要边杆的1/3处比较好飞,泄风比较合理,具体看竿软硬,硬就把横杆往上些,软就往下些。大概比例而已,没有定数,不拘小节。三角比较简单,风道比较容易掌握。只要左右对称,基本没问题,三角去就看看福福大神的,软板骨架去看璟之爷的。我只是抛砖引玉罢了。
一直喜有翅类的动物,比如鹰,发现板鹰风筝如获至宝,加上三角十字如意这类的风筝,像定在空中一样,感觉少些灵动,就开始尝试做板鹰。
这是第一只板鹰,2米4的,飞得一般。偏飞时查很久才知道怎么调整提线,6提线感觉超复杂。。后来拆了。主要原因是横杆太软,整只鹰用的3mm的实心碳杆。横杆两段1米2对接。风小飞挺好,风大变形厉害。觉得拉力太小,不过瘾,决定重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