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一是园内所有老妈妈。众所周知,大观园内的老妈妈们除了主子们的乳母,嬷嬷,管事婆子们以外,大多在大观园食物链最底层。探春这一举动直接对接生活在大观园最底层的婆子们。但是探春的这项恩惠是有要求的,一是本分老诚(平时表现规矩,并不是王熙凤所述的全挂子武艺类型,那种白天睡觉,夜里吃酒玩牌的人也不在其中)二是知道园圃的。这样一圈筛选下来,能合探春意的婆子们就没几个了。→探春用分园子管理给大观园的下人们做榜样。如果表现得好,又有能力的,三姑娘自然有赏。混日子甚至搞破坏的,你们自己估量,吴新登家的就是栗子。
二是探春所述的一则,二则……
三是许多人把探春分园子等价于改开的土地承包制,这样一来,就有多少多少进帐BALA BALA BALA……说实在的,根据探春的计算,大观园这项改革制度一年也就增加八百两银子的收入=赦爹买一个嫣红。人家凤姐一封信出去都能买3.75个嫣红回来。又自探春理家后,越管越乱,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探春分园子造成的。这样看来,探春分园子事件弊大于利。但是五十六回的章回目叫“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所以探春兴的利在哪里?
洒家觉得王熙凤写信得三千银子也好,放高利贷收银子也好,……全都是把贾府祖上的金字招牌拿来当抹鞋布。等贾府祖上的金字招牌用不了的时候,就只能打贾母的主意了。→以凤姐为代表的贾府当权派都是坐在祖宗的功劳薄上混吃等死的典型。虽然作者刻画出了一个为荣国府操碎心的凤姐,仿佛合家大小就指着凤姐过日子,但凤姐也指着贾府祖上过日子。正如贾府的男人们通过祖上关系或者给钱捐官(钱还是通过祖上金字招牌换来的)获得一官半职,然后赋闲在家,混吃等死。唯有政爹(虽然他的官职也是皇帝看在他祖上的功劳上赏的)兢兢业业地在工作,五品工部员外郎一直没挪过窝,可以说他能力不行,但政爹要是真的想拿祖上功劳搞点新花样在红楼梦社会里也不是不行。经常外出管理省级教育,一出门就是几年。回家路上领了新差事,又兢兢业业地去办差……

所以我认为政爹就是标准的已经修炼到第五重——修身之人。贾政可不是什么假正经。他对儿子们的要求也是读书,考科举,凭本事去做官,可不像贾琏贾蓉那样去捐个官就行了。

贾府的男人们要做官,方便得很。他们家又不靠科举做官去养活那一大票人。宝玉虽然讨厌科举,但他也没想过要靠捐官什么的搞点事情。探春的分园子也继承了政爹的想法。

政爹和俩熊孩子虽然格格不入,但他们的三观都是一样的。作者的三观也如此→各人要凭自身的真本事,莫靠祖上金字招牌,等金字招牌没用了又该怎么办。探春分园子,是靠园子自带的花花草草和本分老诚的老妈妈们来获得收入,可不是靠贾府祖上对某某有恩。这是探春与凤姐,宝钗等人最大的不同。所以探春是优秀的战略家,凤姐撑死了也就是得力的执行者。

宝姐姐连执行者也混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