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吧 关注:121贴子:21,053
  • 5回复贴,共1

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美国介入朝鲜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Reasons and Impacts of the American Involvement in the Korean War

杜永新  

摘 要:本文通过对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原因的分析,揭示出美国在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顶峰时期未能赢得这场战争的根源所在,以及朝鲜战争对20世纪后期美国全球性遏制政策的最终定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朝鲜战争;杜鲁门政府;遏制政策;冷战
分类号:K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03(2001)04-0111-05
 


作者单位:杜永新(西安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系,陕西,西安,710061) 

参考文献:

〔1〕[3,9,10,12,16,17]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78页,21页,12-13页,15页,28页,494页,495页.
〔2〕[5,6,7]Wainstock, Dennis D. Truman, Mac Arthun. And the Konean War.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lnc, 1999 .第6页,18页,19页,20页.
〔4〕[14,18,19,22,23]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南:海南出版社,第418页,438页,428页,437页,441页,442页.
〔8〕Gaddis. John Lewis. Strateqies of Contain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110.
〔11〕Smith, Tony. New Bottle for New Wine:A Pericentric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the Cold War. Dislomatic History vol. 24, No. 4, Fall 2000. 569.
〔13〕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三联书店,1974年,第475页.
〔15〕李存训:《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和冲突》,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5期,第87页.
〔20〕[21]袁品荣主编:《享誉世界的十大军事名著》,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年,第406页.
〔24〕[25]Kaufman. Burton I. The Konean Conflict.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nc. , 1999,75.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1楼2006-03-01 03:54回复
    有的论点说:朝鲜战争的代价太大,而且志愿军没有驻扎在朝鲜,使我们没有得到相应的国家利益
    朝鲜战争的损失是巨大的,同时,收益也是巨大的,勿庸置疑的说:肯定是得大于失!不要说新中国的当时的国际地位一下子提高多少,不要说国内的爱国主义精神空前高涨!朝鲜战争我认为最大的好处就是使百多年中国人一盘散沙的局面被打破,中华民族重新获得了凝聚力,一个万众一心的中国是强大无比的。当然,这场战争使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获得了最广泛的拥戴。朝鲜战争的利益甚至我们现在的人还在享用。


    4楼2006-03-01 03:5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有的论点说:因为朝鲜战争使中国失去了台湾,失去了经济发展的机会
      首先,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谁敢保证说没有朝鲜战争。美国就不会出兵保卫台湾?其次,如果没有朝鲜战争,在60年代,我们东北边境上就不光是苏联一家陈兵百万,而还有近在咫尺的完全敌对的韩国军队,哪时候中国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严峻形式。可以说,正是经过朝鲜战争,使我们北方的边境相对平稳,我们才有把握在全世界都反对的情况下和印度打一场边境战争,才会有以后的改革开放。


      5楼2006-03-01 03:58
      回复
        土耳其与朝鲜战争:参战原因及影响


         ◎ 陈迪宇

          摘 要:二战后,为了争夺中东,美苏两国都开展了以拉拢土耳其为目的的政治、经济、外交攻势。由于苏联失败的对土政策,致使土耳其全面向西方阵营靠拢。为了谋求加入北约,寻求安全保障,土耳其派兵参加朝鲜战争,从而加深了美国对其的信任。此后,美国把土耳其的战略地位由可利用的战略前沿提升为在中东的盟友。同时,土耳其的参战也引起了土耳其国内的党争,影响其对阿拉伯国家的外交政策,并导致了苏联对土耳其政策进行反思。
          关键词:土耳其 朝鲜战争 战略前沿 盟友

          
        土耳其是朝鲜战争的主要参战国。但前人对这一史实却没有予以应有的关注。实际上,在1950年爆发的、被美国前总统杜鲁门称为"一场警察行动"的朝鲜战争中,土耳其是其中响应最早且派出人数较多地国家之一。最初一批土耳其军队于1950年10月17日乘船驶抵韩国釜山港。两天以后,他们第一次踏上了朝鲜的土地,开始了在朝鲜的战斗历程。众所周知,土耳其与朝鲜有万里之遥,而且在当时,两国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政治与经济往来。可以说,朝鲜战争的成与败,都不会对其造成任何直接影响。那么,土耳其为何要出兵朝鲜呢? 
        一、土耳其出兵朝鲜的原因 
        笔者以为,处于当时特殊的国际大环境中,土耳其出兵朝鲜的举动,是二战后苏美两国在争夺土耳其的斗争中苏败美胜、土耳其外交政策全面倒向西方的必然结果。同时,这一行动也进一步拉近了土耳其与欧美各国的关系,促使美国提升其战略地位。因此,它对当时的土耳其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土耳其地处亚欧大陆的交接点,直接控制着黑海与地中海唯一的通道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英国的一位军事学家就曾说过:"谁控制了达达尼尔海峡,谁就控制了黑海。" 而美国总统杜鲁门说得更为露骨:"让俄国人在达达尼尔海峡建立军事基地,或者将军队开进土耳其……结果就一定使希腊和整个中东陷入苏联的控制之下。" 因此,无论是一战中协约国与同盟国对土耳其的争夺,还是二战中美苏两国对土耳其开展的外交攻势,都有极其明确的战略指向。一战的惨痛教训使得土耳其在二战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尚能保持名义上的中立。但是在二战后浓厚的冷战气氛中,土耳其还想继续保持中立状态就愈来愈不可行了。 
        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未结束,苏美两国便在中东展开了竞争,而土耳其则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之一。1945年3月以后,苏联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土耳其的外交政策。但苏联的某些外交举动太具攻击性。这些举动极大地刺激了土耳其人脆弱的神经,破坏了在凯末尔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比较信任与安定的苏土关系,迫使其不得不投入美国人的怀抱。苏联政府的外交攻势包括在1945年3月9日,以土耳其政府在战时执行亲德反苏政策为由,宣布修订1925年签订的《苏土互不侵犯条约》,从而加剧了两国之间的不信任程度。"这使得土耳其的议员们感到在将来签订新条约的一对一谈判中,土耳其将成为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一个国家"。 随后苏联政府又不顾土耳其国内政局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现状,不适时宜的在苏联报刊上发表了两位格鲁吉亚学者的信。该信的内容是要求土耳其归还在1921年《莫斯科条约》中划归土耳其的几个边境省。这一举动又让土耳其政府感到极度恐慌。更糟的是,1946年,苏联政府有计划地公布了一批二战中土耳其领导人与法西斯德国之间秘密会谈的文件。随后,它又据此指责土耳其政府在二战中允许轴心国军舰进入黑海威胁苏联腹地安全,要求修改《蒙特勒公约》并强调达达尼尔海峡的管辖权不仅仅属于土耳其,而且也包括其它黑海沿岸的国家。 苏联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打开进入地中海的最后一道闸门,使苏联舰队自由驶往地中海.。但适得其反,如此要求增加了土耳其政府对苏联的恐惧。他们害怕苏联政府会继续执行沙俄时期疯狂扩张领土的政策。出于自卫的需要,土耳其政拒绝了这项建议。从此,苏土关系的恶化一发而不可收拾。 
        


        7楼2006-03-01 04:03
        回复

          许多学者从制约美苏两国在冷战中发生更大冲突的角度,总结了朝鲜战争的教训。乔恩·哈利迪利用对当事人进行采访的大量材料,详细描述了苏联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所进行的不为人知的空战。他认为,美国和苏联进行这场确定无疑的武装冲突,是冷战时期他们之间唯一的一次较量。两个“超级大国”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战争,其时间持续了两年半——但是他们却成功地对此进行了控制,不仅仅是在地理范围上,而且对公众封锁了消息。作战双方出于自身的原因,保守着交战的秘密,尽管空战的规模很大,且付出了许多伤亡。[56]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约翰·米勒写道,因为这场冲突证实了超级大国参与有限战争要冒很大风险,所以朝鲜战争“很可能成为极为重要的稳定性因素。这种事件生动表明双方在推行自己政策时所采用的手段是有克制的”。[57]威廉·斯德克同意这一点,他断言,即使当时没有爆发朝鲜战争,也会出现另外一些更加难以控制的危机。总之,朝鲜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处在苏联与美国对抗的边缘,因此就可能成为避免某些事情恶化的必要的方法。考虑到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朝鲜战争对于这两个超级大国保持“长久和平”的影响,斯德克相信,1950年到1953年的牺牲虽然是悲剧性的,但却不是完全没有用的。战争减少了美苏以后发生更大对抗的前景,“或许还为微弱的缓和做好了准备”。[58]

           

           关于近年来朝鲜战争研究的趋向和特点

           

          就笔者的观察,近年来,随着中国和俄国档案材料的公布,国际上对于朝鲜战争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和新和特点,即档案材料的多边化和研究方向的国际化。在80年代末以前,西方研究者对这段历史进行研究所依据的主要是美国的档案文件,朝鲜战争研究的主体也在美国,所以,很自然地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研究群体。无论是什么学派,他们所关注的都是美国政策的核心问题。在冷战热化的年代,出现了传统学派;当美国出现反战高潮时,产生了修正学派;在缓和时期,后修正学派又应运而生。这一情况也说明了当时美国在朝鲜战争研究领域的中心地位。80年代以来,随着由于中国和俄国档案材料和口述史料大量公诸于世,北京、莫斯科、东亚已经越来越引起各国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档案材料的多边化引起了研究方向的国际化。这不仅表现为很多研究者的兴趣已经从对朝鲜战争中美国政策的分析转到对中国和苏联政策的研究,现在召开关于朝鲜战争的国际学术会议没有中国、俄国、韩国学者参加是不可想象的,许多美国学者打破了西方外交史的研究系统,更重要的是各国学者对于朝鲜战争的研究,已经不是从本国有角度,而是从世界范围和国际结构的角度,利用多边档案,研究多边问题。这无疑是朝鲜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可喜现象。

          本文只是客观地介绍近年来朝鲜战争研究的情况,限于篇幅和笔者的眼界,必有不少疏漏和舛误之处,恳望学界同仁见谅和指正。

           

          发表于《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第6期、1997年第1期


          21楼2006-03-01 04:10
          回复
            《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一文写作的几点思考 
            在几年收集和整理俄国解密档案的过程中,我陆续发现和找到了500余件关于朝鲜战争的俄国档案文献,结合近年来中国公布的有关档案资料和口述史料,我感到以前我们对朝鲜战争起因和背景的了解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我以为自己有责任认真研究这段历史,并努力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朝鲜战争是由北朝鲜发动的,这一点在国际学界其实已经不是什么秘密。问题在于,因对战争发动的具体过程缺乏了解,人们对于这场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存在许多疑问和猜测。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朝鲜战争是冷战的结果,其导火索是美苏在朝鲜半岛的直接对抗。

            http://www.shenzhihua.net/cxzz/index.htm


            我的研究在开始时,也是模糊地或顺理成章地沿着这种思路进行的。而这种思路的必然结果就是,莫斯科支持和鼓励北朝鲜发动战争的根本目标在于苏联在亚洲向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挑战,在于扩张共产主义势力。这正是当年美国政府和舆论对战争形势和起因的基本估计。然而,大量的历史资料告诉我们,这种估计是错误的。

            冷战和美苏对抗导致了朝鲜半岛的分裂,这一结论是不错的。但是在1949年美苏分别完成从朝鲜半岛撤军后,双方的战略都是维持东亚的现状,没有哪一方想在这里挑起一场可能导致美苏直接冲突的战争。而斯大林在1950年初终于为金日成开放绿灯,从主观上讲,是因为新的中苏条约即将使苏联以掌握中长路和旅顺港为目标的远东战略和亚洲利益化为乌有,莫斯科需要通过控制朝鲜半岛(特别是南方的几个不冻港)来继续其从沙俄时代就开始的远东外交战略。从客观上讲,华盛顿宣布朝鲜半岛不在美国的防御范围内,使斯大林以为苏联(通过北朝鲜)在远东的军事行动不会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也不会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如同美国对苏联的动机做出完全错误的估计一样,苏联对美国当时亚洲政策形成的复杂背景也缺乏基本的了解,正是由于美苏互相之间存在的对对方目标和决策取向的误判和盲点,使得苏联贸然采取了军事行动,美国则迅速做出了激烈反应。

            美国对朝鲜战争反应的另一个决策依据也是错误的,即认为中苏是铁板一块,莫斯科与北京是一致行动的。因此,苏联在朝鲜半岛的行动是社会主义阵营全面进攻的序幕,甚至可能只是一次佯攻,真正的目标是在台湾或其他什么地方。这种错误的评估自中苏结成同盟后便开始对美国的对台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导致军方和国务院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一致决定先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而这一误解和由此采取的行动带来了更大的灾难,把一个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逼到了直接与美国进行军事对抗的地步。如果美国人知道中国当时并不情愿看到在东北亚发生一场可能导致美国卷入的战争,如果华盛顿了解当时中苏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如果白宫和五角大楼明白北京并不是听命于莫斯科的,而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利益和国家主权的完整,新中国会奋不顾身地抗击来自任何方面的武装威胁,那么,美国的亚洲政策以及对朝鲜战争的反应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

            冷战和意识形态对立的直接后果是阻隔了大国之间的对话和沟通,由于双方陷入了理解的盲点,在处理国际事务和相互关系时根据直观的错误判断采取了错误的决策和行动,以致付出了本来可以避免的沉重代价。50年后回顾这场卷入二十几个国家的地区性世界战争的爆发及其后果,不是令人深思吗?


            24楼2006-03-01 04: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