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25日漏签0天
辽西走廊吧 关注:3,476贴子:36,807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2回复贴,共1页
<<返回辽西走廊吧
>0< 加载中...

首阳山脚下滦水西畔夷齐故里【孤竹国古都城遗址】孤竹山【首阳山】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孤竹山水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首阳山脚下滦水西畔【南岸】夷齐故里【孤竹国古都城遗址】孤竹山【首阳山,洞山】孤竹山祠【夷齐庙,清节庙】【首阳山地图;http://map.baidu.com/?newmap=1&s=inf%26uid%3D630d363babceb3b597ca0727%26c%3D2054%26it%3D1&fr=10】【伯夷故里http://www.hebei.gov.cn/article/20061124/3920.htm】【叔齐故里http://www.hebei.gov.cn/article/20061124/3950.htm】


  • JINHULUWAWA
  • 活跃吧友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http://image.baidu.com/i?ct=201326592&cl=2&lm=-1&tn=baiduimage&ch=baiducb&word=%CA%D7%D1%F4%C9%BD&bar=20
首阳山图片


2025-05-25 04:43:45
广告
  • 孤竹山水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天下六座首阳山,辽西首阳山是唯一的夷齐故里【出生地】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5c8390100h96o.html


  • 孤竹山水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转】孤竹古城究竟在哪里?http://www.lhwhyj.cn/article.asp?articleid=239


  • 孤竹山水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转】解开孤竹古国之谜:古国兴衰与“夷齐让国”http://www.xundee.com/html/20090213/18352.shtml


  • 八月好修攀桂斧
  • 活跃吧友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楼主上可以上几张首阳山的图片,上几个视频,会更生动形象,更能打动人的!


  • 璐村惂鐢ㄦ埛_007XM3J馃惥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孤竹山水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作者:唐向荣                       
     在探讨孤竹国古城在哪里之前,首先说明孤竹国名的含义。
     据当年前辈告知:迁安一带原属令支国,卢龙、滦县、昌黎、乐亭原属孤竹国,两个古代方国都是以鸟鸣之声来命名。
令支国靠北,有一种山鸟,雌鸟叫一声ling ji(令唧),雄鸟就答一声fulingji(夫令唧),先民就以此称呼自己的部族。后来中原人以汉字记其音,写作“令支”(支,古音ji),也写
作“不令支(不,古音fu)。
     孤竹国靠南,临海。有一种来往于水陆之间的鸟,雌鸟叫一声音guzhu,雄鸟就答一声gugu,古代先民人以guzhu称呼自己的部族,以gugu称呼居地之山岭。后来中原人以汉字记其音,把其族名写作“孤竹”,把其山岭写作“孤孤”,现在卢龙县西南部仍有一座山叫“孤孤岭”,是古老的名字,“其它山名都是后世才起的。”
     为什么用鸟的声音当作族名国名呢?老人们说:“有鸟雀在旁边叫着,就表示没风没雨,没狼嚎没虎啸,日子安定;另外,一公一母,你叫一声,我答一声,就好比一家子过日子和气吉利。”
     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可以说这两个国名表达了远古先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祈盼安定祥和的淳朴愿望。
     那么,孤竹古城究竟在哪里呢?
     一、孤竹国都城前后两期不同
     1、孤竹国前期都城遗址在今滦县老城
     据《史记·索隐》:汤正月丙寅,封支庶墨台氏于孤竹,台一作胎。”原《滦州志·纪事》:商汤十八祀,乙未,封墨胎氏于孤竹,城黄洛。”墨胎氏被封孤竹国君是在商汤十八祀(当时称年为“祀”),建都城于黄洛。
     按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年表,商汤十八祀是公元前1618年,乙未,墨胎氏受封孤竹国君是在当年农历正月的丙寅日。那么,其都城黄洛城位于何地呢?志书引《一统志》:“黄洛城,殷时诸侯之国,在滦州,盖今州治也。”
     旧志《沿革表》注明:“滦州本古黄洛城,祖置永安军。滦州之名始此。”
     可见,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二年(923)始建滦州时,是选定古黄洛城遗址作为州治
所在地,以后历代沿之。1985年3月8日县政府迁新城,该地今称滦县老城。
     2、孤竹国后期迁都孤竹城
     为什么迁都?州志引《一统志》:“武丁析孤竹之黄洛,以封诸侯。”“析”:分出。
背景:武丁是商朝第23位国君,其父小乙是商汤九世孙盘庚的胞弟。小乙在位时,让武丁劳
苦民间,备知艰辛。公元前1250年继位后,励精图治,国力强大,史称“武丁中兴”,商朝
达到极盛,向四方用兵,疆域大展,官将随之建功封侯。按规制,封侯者必有封地。武丁将
黄洛城从孤竹国分出,“以封诸候”。结果是“黄洛城”成了“殷时诸侯之国”,孤竹国乃
选地另建都城。国人在黄洛城北约七十里处选中滦河(古濡水)弯流之处:先由西向东流,再
转而南流,内侧河岸崖壁,“崇台百尺”,“高据悬崖”,“周遭皆石”,地势高平,就在
这里营造都城,称为“孤竹城”。传至商周之际,伯夷叔齐就出生在这里。1957年7月我所
见孤竹城之北、东两侧以河为界,无墙;南、西两侧筑土为墙,南墙砖石为门,门楣大书“
孤竹城”三字。因孔子称其为贤,故嵌有匾额并立碑“贤人旧里”;后孟子尊之为圣,故又
立一碑“到今称圣”。城内“占地数百亩”,建有规模宏大的“夷齐庙”建筑群。此地长期



2025-05-25 04:37:45
广告
  • 孤竹山水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了,且看孤竹城以东、以西和以南:
     其一:孤竹城以东。城东滦河至青龙河十几里滩涂河套全属迁安,即古令支。青龙河以
东为永平府及所属卢龙县,但原《卢龙县志》卷二碑文明载:“永平为令支旧壤”,可见青
龙河以东当年也曾是令支辖境。
     其二:孤竹城以西。是向西南绵延的赤峰岭、烽火山,今属滦县;但史料记载,“赤峰
岭、烽火山,汉皆令支也”⑦。可见孤竹城正西、西南今赤峰堡至今迁安野鸡坨一带,原来
也属令支。
     其三:孤竹城以南。南三十里为滦县佛洞山,俗称窟窿山,旧志写作崆龙山。府志卷七
十一称之为“令支界崆龙山。”可见这里原是古令支的南境边界。
     这就是说:孤竹古城以北、以南、以东、以西,原来都属令支境,孤竹城当然也属令支
;崆龙山既然是令支南界,那么,以北三十里的孤竹城当然也属令支。这就证明:《汉书》
关于“辽西郡令支县有孤竹城”的记载是正确的,而且证明了它所记载的孤竹城就是今滦河
西岸那座孤竹城。汉朝时它属于令支县,后属于卢龙县,1946年7月划归今滦县。
     孤竹城为什么又涉及了“迁安坨上村和祈庄附近”呢?这与明朝迁建夷齐庙有关。洪武
九年(1376)将夷齐庙由滦河以西孤竹城迁建于卢龙城内,景泰五年(1454)又将夷齐庙由
府城迁回了孤竹故城。但人们迫切希望对元朝的旧格局有所突破。原因是,明朝建都北京之
后,退至漠北的蒙古势力仍很强大,甚至曾把明英宗掳走。故对当时涉及元朝的事务十分敏
感,特别是官场中人,一旦被人告发“心中向元”、 “延续元制”之类,往往大祸临头。
嘉靖年间(1522-1565),朝廷诏令天下整修孔庙。著名学者郭造卿建言:“夷齐庙宜从孔
庙例”(应当遵从孔庙的规制体例)。这个建议不但符合朝纲背景,而且符合孟子将伯夷与
孔子并列的圣论。原文是:“孔子,圣之时者也;伯夷,圣之清者也!”但比较孔庙和夷齐
庙,却发现一个重大缺陷:孔庙正殿“大成殿”之后建有“启圣殿”,拜祭孔子之父叔梁纥
和母亲颜征在,“启圣”是“启发哺育了一代圣人之意”(到清雍正元年增祀孔子五代先人
,改成“崇圣殿”,这是后话);但夷齐庙建筑群里没有相应的祠宇。郭造卿说:这是“知
重先正而未达于礼也⑧”(虽然知道尊崇圣贤但没有达到“礼”的要求)根据郭氏建议,嘉
靖四十二年(1563)由兵备道温景葵主持,决定添修纪念夷齐父母的“启仁祠”,即俗称“
孤竹君祠”。
     按照孔庙规制,“孤竹君祠”必须建在孤竹城的最北端,即清风台以北。但是,当初为
了突出“高山仰止”、“清风励世”的意境,早已把清风楼建在了孤竹城最北端的滦河崖岸
上。其北墙以北,只留了一米左右安装脚手架,再往北就是滦河激流了,无法再添建任何建
筑。情急之下,人们发现清风楼下滦河河中心有一座小岛,恰好位于孤竹城的中轴延长线上
。于是就在岛上建造了孤竹君祠。对此朝鲜使臣朴趾源有如下描述:
     “河之南岸峭壁陡起,其上有清风楼,楼下滦河益清。河中有小屿,屿中跌石如屏,前
有孤竹君祠。泛舟祠下,水明沙白,野阔树远……同舟者顾而乐之曰:‘江山如画!’……
”⑨后来水位下降,河身变窄,小岛与滦河北岸连为一体,今属迁安市彭店子镇,两个距离
较近的村庄:西北为坨上村,东北为祈庄,一般表述为“今迁安市坨上祈庄一带”
。
     这就是事情的来龙去脉。
     夷齐庙的核心建筑“揖让堂”从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始建以来已历时1830年。从迁
安看来,它在滦河以南;从卢龙看来,它在滦河以西;从来没有到过滦河以北和以东,也从



  • 孤竹山水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各州县山川古迹写成。所记“孤竹城在卢龙县南十二里”与民国的采访一致,证明其初源也
是来
自民间。民间表述的里程常带有“八九不离十”的估量性,比如“迂途虎头石十二里”一事
我多次请教,但从没人咬准“十二里”而是说“顶少十二三里”,或说十几里。前人撰文时
,为求规范,往往把“约数”写成“确数”;而一旦凝固为确数,就很象科学量化,其实不
是;朝鲜使臣记为“孤竹城在永平府南十余里”,保存了此项史料的原生态。弄清这一点非
常重要,因为农耕社会表述的方位与里程,其真理性总是具体的;如果背离了特定的时空背
景,就必然产生误解误导。
     “孤竹城在卢龙城南十二里”不是常规本义,而是在农耕社会的大背景下,在两城不能
直达、必须“迂途前往”等特殊前提下,古代民间对于“从卢龙城前往孤竹城”的走法与里
程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简略说法,而志书中的有关记载,是采自民间而未加诠释。所谓“
孤竹城在卢龙县南十二里”或“孤竹城在永平府南十余里”,实际上正是前一种民间说法,
“县南”、“城南”是指虎头石的方向,“十余里”是V形迂途的里数,终点是河西的孤竹
城(而不是城南的马台子)。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说法,被文著采录时,如果不加以还
原诠释,就极易产生误解。民国《卢龙县志》“孤竹城在卢龙城南十二里”这句话之后,就
有两句:一是“今城南已无其迹”,二是“岂唐之卢龙尚在其东北耶?”据当年张采丞老先
生介绍:这两句本是采访员因不能理解而写在文句旁边存疑待问的,却被误印进入正文;经
过几十年的文史断脉,后人就更加费解了。
注
(1) 陈树满:《卢龙县历代行政区划》,《孤竹史话》第5页。
②④ 刘天华、胡梦麟:《卢龙县志》卷五,第1页,民国21年版。
③康熙皇帝《经永平府南》,《永平府志·宸翰》卷首第25页,光绪二年版。
⑤《清节庙碑记》,《永平府志》卷三十八,第19页,光绪二年版。
⑥王金英:《永平府志》卷五《坛庙祠宇·清节庙》,乾隆刻版。
⑦明,郭建初《碣石丛谈》,《永平府志》卷七十一《志余·上》第33本第4-5页,光绪
二年刻。
⑧《庙坛·孤竹君祠》,《卢龙县志》卷六第25页,民国20年版。
⑨朴趾源:《夷齐庙记》,《燕行记·关内程史》,朝鲜汉文版复印件。
(10)《卢龙县志·古迹·夷齐井》卷五第11页,民国20年版。
(11)民国《昌黎县志》卷十二《金石志》第11页,民国22年版。
(12)中国科学院历史所、昌黎县委《昌黎县史》第19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http://map.baidu.com/?newmap=1&s=inf%26uid%3D630d363babceb3b597ca0727%26c%3D2054%26it%3D1&fr=10
(作者系原滦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理事)
  
     转载请注明来源:唐山市滦河文化研究会 


  • 孤竹山水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兹松态离奇,怪变尤绝伦。
拨地不竞丈,陡下垂其身。
倒走欲及根,奋爪而张鳞。
观其状见屈,蓄其势则伸。
但关于伯夷叔齐饿死之“首阳山”却有同几种说法:一说在陇西,一说在河南蒲板,又说在河南偃师,还说在山西永济。孰真孰假,尚待考证。
我父子边谈边走,由于沉湎于怀古情中,竟未觉下山之险,亦不知湿履之凉。早已信步转到村南,驻足于一个小山包下。
忽然必江叫起来:“这好像一座古墓吧!爸爸,你看!这还有地穴呢!”我就讲起了前几年在此地的所见所闻:
那是一九八二年春天,我亦作客此地,听村人沸沸扬扬,说村南刚发现了一座古墓,于是就随人流而至。这个小山包位于迷谷村到王官营村的公路东侧,距迷谷村不过百米。我去时此地已聚集有二三百人。一个高土堆已被扒开,露出了一座砖砌的地穴,但穴中并无棺木,遗骸。稍南又扒出一口砖砌的直井。已有胆大年轻人手援井壁,下到井中,俄尔,却从北面地穴旁一个砖洞中现身出来。他们讲,下到井底有一条砖砌横道,顺着横道几转就由这砖穴中出来了。至于棺木,文物什么也没有。既非古墓又无文物,是什么建筑呢?当地人已上报考古部门,但如泥牛入海。几年后,鸿翔老伯为我解开了迷团:这座“古墓”并非墓葬,实际上名叫“谎粮坨”。
隋唐时,卢龙城已更名永平府,乃是北部边陲的一个军事重镇。《隋唐演义》中罗成的父亲北平王罗艺就在此地镇守边关。
为迷惑鞑虏。显示自己兵精粮足,这罗艺就在辖区内修建了许多个这样的小山包。上面以芦席覆盖,从外表看,俨然一座座军粮垛!这就叫“兵不厌诈”。“谎粮坨”虽不似古峰火台一样10里一个,但在其它地方确有不少。
竖看历史,这巍巍的龙山,神奇的迷谷,遗下了多少垂世的青史。留下了多少惊人的典故!而今世事巨变,滔滔濡水已成细流,首阳山因开矿冶铁,已夷为平地,百里旱海多成良田,不毛之地的迷谷,已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
这悠悠千载国史,浩浩历史长卷,已由历史老人大胆的规划,由人民在续写新篇!掩卷深思,感慨万千:啊!“老马识途”的故乡,我们深深地爱你!
看罢谎粮坨,内弟已催早饭。必江口中喃喃:“不虚此行!”我告诉他,舅舅家里还有两件由于龙山开矿挖出来的“石斧”和“古瓶”呢!此时,必江肃穆的眼望龙山,久久不作他视。
刘熙民
写于一九九二年
二00年元月定稿http://ditu.google.cn/maps?client=pub-0194889602661524&prog=aff&sdo_rt=ChBLr_RFAAC_kwqkCcrTGVEnEg5fX1JMX0RFRkFVTFRfXxoIu2Q5NOg2PnAoAViA-oaA-pLEoE8&hl=zh-CN&q=%E6%BB%A6%E5%8E%BF%E8%BF%B7%E8%B0%B7%E6%9D%91&um=1&ie=UTF-8&hq=&hnear=%E4%B8%AD%E5%9B%BD%E6%B2%B3%E5%8C%97%E7%9C%81%E5%94%90%E5%B1%B1%E5%B8%82%E6%BB%A6%E5%8E%BF%E8%BF%B7%E8%B0%B7%E6%9D%91&gl=hk&ei=d_SvS8L-A5GTkAWNm6mcDQ&sa=X&oi=geocode_result&ct=image&resnum=1&ved=0CAkQ8gEwAA
清东陵游记
一九八六年五月,吾任教于小王庄中学。时学校倡导去清东陵欣然再往。
清晨,鱼肚白刚泛,全校同仁乘车直趋清东陵。
略带凉意的晨风挤进车厢,顿觉神清气爽,透过玻璃车窗,孟夏之景夺眶入目:
田野里,春痕稍退,一片绿色,小麦已经秀穗,一望无垠的绿海 


  • 依恋网雪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孤竹城在卢龙县南12里本来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唐代孤竹城在肥如旧治,即今卢龙城北数十里夏官营、沈庄一带,由此西南行12里、15里或20里正好是今滦州市孙薛营村北那里。今遗址尚存,有一段土墙可证。所谓洋洋万言的“迂途说”只是无理强说而已。哪有出卢龙城南走再北返去孤竹城还硬要说成是孤竹城在“卢龙南”的道理?明显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 金葫芦娃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2回复贴,共1页
<<返回辽西走廊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