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吧 关注:61贴子:6,500
  • 10回复贴,共1

【音乐】香港歌坛世纪回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序
      现代中文流行音乐范畴内,来自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粤语流行歌曲与国语流行歌曲构成了主要的两大色块。
      其实严格地说,粤语流行歌曲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种象征,它也带有明显的地区文化特征,从形成气候到现在也只不过20多年的时间,但它却也不可抵挡的态势传播到了亚洲和欧美的许多地区。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语流行歌曲的印迹。
      在我国的文化体系中,流行音乐这种亚文化的产生是物质社会中精神生活商业化的必然结果。在这方面,粤语流行音乐的发展轨迹是很典型的。在中国人的世界里,香港的流行音乐是发展得最符合工业化社会的需要的。另外,香港的流行音乐又自成体系,并且采取了十分“放松”的姿态自我激励,标新立异。这也就是我们在以往节目中所说的“填词”。也许是因为它高度发达的流水作业的机制,因此很多的香港流行音乐的从业人员常常不把重点放在创作上,而放眼世界、信手拈来,总是用填词的方法推出唱片,渐渐地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香港的流行歌曲可以传唱、可以让人为之痴迷,却少了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
      其实,所有香港流行音乐的从业人员也在竭力回响着甚至影响着一个个时代,与全国统一的同行们不同的是,香港流行音乐所有的杰作大多出自于一个集体的努力,而很少依靠英雄个人的背影,如罗大佑等。越深刻地了解香港,越觉得这个小岛的流行文化有着深不可测的底蕴。
      流行乐坛风云录,风采音乐珍藏版——《老歌回忆录》特别单元将正式地开始系统地回顾来自于香港的流行音乐。我们将从阶段发展、风格流派、歌手介绍等等诸多方面展示香港歌坛丰富多彩的音乐画卷,从多个角度接触成熟而丰富的香港流行音乐。



IP属地:新疆1楼2010-08-15 23:29回复
    从无到有的流行音乐     
    一切事物的形成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香港的流行音乐也不例外。上个世纪的最初十年,香港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岛,到处是海浪与礁石,几个被远放到远东的不得志的英国官员和一些冒险家们住在仅有的几栋别墅里面,少得可怜的平地上住着一些漂洋过海谋生的平民。在这个阶段,上流社会的人听的是英国本土绅士阶层喜欢的古典音乐;而普通的民众则为了生存本身而挣扎,根本没有什么流行音乐可言。
         30年代开始,因为时局的变化,有不少知识分子陆续来到了香港,同时,也开始有一些人因为香港的异域风情、英语教育、政治格局简单等等原因从内地经济繁华的地区来到香港定居,他们不仅仅带来了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促进了香港的发展,更带来了内地的流行文化。比如说,这个时候的香港流行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上海的影响,卖座的是周旋、胡蝶的电影,最流行的歌曲是《夜来香》、《玫瑰、玫瑰我爱你》。
         五、六十年代,香港经济、政治上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开始渐渐具有本地的特色。但是,因为人员的流动和推行英语教育,文化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时候香港的流行文化几乎被欧美的强势流行文化所左右。
         有民族良知的知识分子只好把眼光放在了文化的本土上面。电台里面播放的歌曲几乎是摇滚乐的天下枣因为那个时代也正是摇滚乐生机勃勃崛起、发展的时期,整整一代香港青年都是听着鲍勃-迪伦、猫王和大卫-鲍维长大的。他们觉得适合他们听的只有那些热情洋溢的英文歌曲,而本地的音乐只有一些老掉牙的粤剧,用怪异、老土而拖沓的腔调,唱着陈旧的故事,那是属于过去的。
    


    IP属地:新疆2楼2010-08-16 06:04
    回复
      群星争辉的时代
      从1974年到1984年,这是香港现代粤语流行音乐发展历史上第1个10年。在这10年里,粤语流行曲经历了从初创到蓬勃发展这样一个重要过程。在这10年的香港歌坛,拥有许冠杰、罗文、温拿、关正杰、林子祥、郑少秋、汪明荃、徐小凤、甄妮、叶丽仪、张德兰、区瑞强、叶振棠、奚秀兰、陈百强、钟镇涛、谭咏麟等许多著名的歌手与组合,整个歌坛呈现出生机勃勃、群星争辉的繁荣景象。
      如果说在上一期的节目中,我们为大家讲述的香港歌坛的一些事情可以用“从无到有的流行音乐”来概括的话,那么我们所要讲述的就是——群星争辉的时代。
      1974年到1984年是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发展的最初10年,在这个时期的香港歌坛上,许冠杰可谓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作为香港乐坛的元老,我们熟悉许冠杰可能就是从这一首《沉默是金》开始的,而且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有了张国荣的加盟。
      事实上,许冠杰在香港歌坛上成名要比张国荣早10多年,对香港歌坛的影响与贡献也不可同日而语。许冠杰开辟了粤语歌曲的新天地,让流行歌曲可以表达小市民的心声,可以唱日常生活的细微感受。“沉默是金”其实就体现了这种风格——用平实的语言,说出很多人的心声。
      对于许冠杰来说,早年受“THE BEATLES”感召玩音乐唱英文歌曲。1974年粤语片回潮时,他与哥哥许冠文投拍了粤语片《鬼马双星》,他创作并演唱的影片主题歌“鬼马双星”以及插曲“双星情歌”不仅开创了粤语流行音乐的新纪元,也完成了他个人音乐作品从西化的摇滚风格到民族化大众音乐路线的转变。此后,他的歌曲可以说是民族小调色彩浓厚,旋律创作上也会经常的采用民歌的五声音阶,但在节奏上他会适当地融入一些轻快的舞曲节拍,象“纸船”、“梨涡浅笑”以及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夜半轻私语”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歌曲的内容上,许冠杰的作品善于刻划市民的心态;可以说是市井色彩浓郁,而歌词浅白生动,这些歌曲也成为香港粤语流行歌曲中最富有生活气息的组成部分。 ~<~
      在香港流行乐坛早年的人物当中,有一位和许冠杰并称为“歌坛双杰”,他就是关正杰。从1979年香港第2届十大中文金曲奖到1984年的第7届十大中文金曲奖,关正杰每年都有歌曲入选,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当年他在香港歌坛上的地位以及受欢迎程度。关正杰人称“正气杰”,这是他从形象到演唱风格给人的印象枣这就是稳健、大气、正义凛然。他演唱的很多狭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的插曲以及主题歌,更使他的“正义杰”形象深入人心。
      许冠杰之后,香港粤语歌坛上最当红的歌手就数罗文了,因为他同关正杰一样,唱红了无数的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并且形成了略带一点点戏曲腔的独特个人风格。用柔软、略带一点点戏曲唱腔的声音演绎那些或是苍凉、或是悲哀的英雄侠义故事,别有风味。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射雕英雄传》就是他和甄妮的佳作。
      许冠杰让人们知道了歌手的个人魅力,而罗文让大众开始为一个人和他的歌曲而关注。与关正杰与许冠杰较为定型的歌路不同,罗文无论是在台风还是歌路上都以“多变”著称,或雄壮激昂,或古灵精怪,但是无论是国语歌曲还是粤语歌曲,他都能博得一片喝彩。从“小李飞刀”、“家变”、“好歌献给你”、“亲情”、“红棉”到“”几许风雨“,多变的罗文拥有不变的激情。1982年和1984年,罗文还大胆的创演了粤语歌剧《白蛇传》和《柳毅传书》,一时堪称壮举。
      在香港粤语流行歌曲发展的最初10年,女歌手方面也是巨星辈出。比如人称“小凤姐“的徐小凤。徐小凤1966年步如歌坛,在70年代中期开始走红。对于徐小凤来说,她的歌路端庄大方、雅俗共赏,她的嗓音婉转有致,极其富有磁性。再加上她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与世无争的低调姿态,使得她成为名重一方的歌坛大姐。从“神风”、“风雨同路”“黄沙万里”、“人似浪花”到“情比雨丝”、“顺流逆流”、“一脸红霞”、“流下眼泪前”,可以说徐小凤的魅力言无尽,意无穷。
      除了徐小凤之外,叶丽仪也是一位值得我们关注的人物。1947年10月22日出生在香港的叶丽仪,学习过粤剧、芭蕾,后来改行唱歌。1969年在香港无线电视台“声宝”之夜歌唱比赛中获得冠军。1974年与丈夫移居英国伦敦,也曾经在当地作过职业歌手。后来回到香港与百代唱片公司签约,灌录唱片。叶丽仪以圆润开阔的嗓音唱出韵味浓郁的歌,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恐怕就是她在1980年主唱的并且被评为第3届十大中文金曲之一的《上海滩》——又是一首经典之作。
      来自于叶丽仪的《上海滩》。也是多年前的一部同名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龙蛇混杂的上海滩,正义与邪恶并存,明争暗斗之中,是英雄就总会出头。对于《上海滩》来说,在当年可谓是风靡一时,在前2年上海电视台重播的时候,也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不过记不记得它的剧情已经不太重要了,它最大的价值是捧红了3位巨星——周润发、赵雅芝以及吕良伟,其中尤其是以小马哥周润发最为出众。其次就是它奉献出这首好听的歌曲,令人至今传唱。黄沾与顾嘉辉一出手就是大手笔,这一首当然也不例外。而叶丽仪显然也正精于此道,因此一开口也是气度不凡。其实数遍香港女歌手,唱得这么气势磅礴的还真的没有几个。坦率地讲,其实叶丽仪的音色也并不理想,但是正是这种略显粗糙气质的女声最适合演唱这首歌曲。不信,你听:“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事间,混做滔滔一片潮流!……转千弯,转千滩,亦未平复此中争斗!“可惜,这样雄赳赳气昂昂、吞山河唱家国的女歌手现在在香港已经不时兴了。
      还是回到我们的回顾上来。在香港粤语流行歌曲最初发展的10年里,女歌手中除了叶丽仪、徐小凤之外,甄妮、汪明荃、叶丽仪、张德兰都是名振一时的大明星。在以后的节目中,我们也都要一一地介绍。下面的时间我们要把目光投向创作人。
      


      IP属地:新疆5楼2011-04-09 05:09
      回复
        在奠定香港粤语流行乐坛的过程中,创作人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正是有了顾嘉辉、黄沾、黎小田、卢国沾这样一些前辈创作人的默默耕耘,才有了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群星争辉的大好局面。黎小田在1980年、顾嘉辉在1981年分别开了各自的作品演唱会,一时之间传为佳话。1981年,香港作曲及作词家协会成立;从1982年开始,10大中文金曲奖增设了最佳中文歌曲以及歌词奖,创作人的功绩也开始受到重视。 


        IP属地:新疆6楼2011-04-09 05:10
        回复
          在整个80年代,一些光芒四射的巨星支撑着整个香港流行世界的天空,除了我们以往介绍的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叶倩文等等之外,还有这样一些人的歌声值得我们记住。他们是忧郁伤感的陈百强、前卫西化的林子祥、清新纯真的陈慧娴等等。
          作为偶像天皇巨星的代表,陈百强一向给人以忧郁、优雅的感觉,他唯美的歌声也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
          对于陈百强来说,他是很情绪化的人,有着强烈的自恋倾向,也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酷爱紫色、喜欢秋天,清高、忧郁、认真,一生追求浪漫的情调,并且很容易感伤。正因为这种天性,不管唱哪一种歌曲,陈百强的歌声总是包含着感情,像透明的紫水晶,散发着迷人的光辉,把无数人带进略微凄凉的美丽境界,哀怨和凄美都来的自然。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酒后吃了太多的安眠药,成为一个植物人躺进了医院里,靠着现代高明的医术维持了一年之后,永远的闭上了眼睛枣其实,他的灵魂早已经在昏迷的那一天远去。
          他身后留下的是无尽的悲哀:一个追求美丽、追求精致的流行时代已经和他一起远去,即使在音乐中,人们再也找不到美丽的幻觉。
          如果说,陈百强带给我们的是浪漫、唯美的歌声,那么林子祥带给我们的就是西化的前卫音乐。70年代,刚刚从外国回到香港的林子祥参加了一个叫“莲花”的乐队,和朋友们一起JAM时髦的英文歌曲,当乐队风潮过去,他开始出英文唱片,后来顺应潮流改唱中文歌曲。
          林子祥唱的是带有强烈欧美气息的歌曲,在一片电视剧主题歌和日本歌的风潮中显得矫矫不群。作为香港雅皮士的代表人物,林子祥出来都是乐于让自己成为中产阶级的象征,不管唱歌还是拍电影,而人们已经把林子祥这个名字当作品位的保证。
          而林子祥的唱功也确实不一般,歌声刚劲时象钢丝一样柔韧,婉转时象流水一样松弛。他敢把快歌唱得像断了气似的疯狂,他懂得表现渐渐渗透到人们心里去的缥缈低幽,也可以在很重的节拍里表现男儿风采……例如他的《男儿当自强》。
          对于林子祥来说,教育使他的思维终究比较洋派,可是他当年回到香港,是想寻找本民族的根,所以他也写古典韵味的歌曲。唱过很民族的《千支针刺在心》、很洋派的《千亿个夜晚》、意大利民歌和中国小调结合在一起的《每一个晚上》之后,林子祥也终于使人们相信:粤语歌曲有着无数的可能——不论什么语言,只要有好的歌声,只要能打动人心,就可以和任何国际潮流接轨。
          80年代中期就开始听香港歌曲的人多半会记得,有一个并不美丽的清秀少女,唱着《玻璃窗的爱》、《逝去的诺言》,满怀少女情怀总是诗的惆怅,而每一次出场,她都换一顶好看的帽子。她就是陈慧娴。
          作为那一代清纯少女偶像的代表,陈慧娴的《跳舞街》曾经风靡一时,但那个时候她并没有真正尝过大红大紫的滋味。在爱自己的音乐监制区丁玉接近绝望之后,这位家境不错的女孩终于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出国留学,离开香港的伤心记忆。可是这次离别带来的副作用却是她始料未及的:按常规出版的告别专辑《永远是你朋友》非常热卖,除了《夜机》、《Dance Boy》等等热门畅销上榜歌曲之外,主打歌《千千阙歌》一夜之间红遍香江,尽管梅艳芳几乎就在同时,用同样的曲调唱了一首《夕阳之歌》,而陈慧娴的风头一点都不弱,生生逼退了歌坛大姐大!
          离别的时刻也终于到来,在决定退出的那一瞬间,陈慧娴的歌唱事业也达到了自己辉煌的巅峰。在告别演唱会上,看着台下和自己一样热泪盈眶的歌迷,不知道她是否也百感交集呢? 


          IP属地:新疆11楼2011-04-09 05:12
          回复


            12楼2011-04-09 22:23
            回复
              恩,这些你要好好学习下,哈哈,估计很多人你都不认识吧。
              好久之前挖的大坑,发现还没有填完,就继续了。
              万恶的度娘,老是审核不通过,帖子一直发不出来,搞得现在还填不完。


              IP属地:新疆13楼2011-04-11 10:03
              回复
                其实……我一点……都不感兴趣……


                14楼2011-04-11 16:21
                回复
                  打击。
                  其实,我也是给自己看的。


                  IP属地:新疆15楼2011-04-11 17:31
                  回复
                    看出来了


                    16楼2011-04-11 19:41
                    回复
                      华语重大事件:
                      1927年黎锦晖在上海开创华语流行乐坛
                      1964年泰迪罗宾组建华语第一支摇滚乐坛,开始学习西方潮流乐坛,以英文为主
                      70年许冠杰当红,许冠杰顾嘉辉等人将粤语带红,香港成为华语第一个开始世界潮流的乐坛
                      重要事件:
                      3040年代,香港流行乐坛建立
                      6070年代,台湾流行乐坛开始爆发,庄奴,左宏元成为台湾流行乐坛功臣
                      改革开放,大陆重新开始流行乐坛
                      小事件:
                      70年代台湾开始民歌运动,改变台湾乐坛翻唱成风,意在创作无创新的格局
                      82年,台湾乐坛跟不上台湾经济,民歌运动等落后音乐被青少年否定,罗大佑创作之乎者也嘲讽台湾乐坛为什么不可以潮流
                      78年,香港十大金曲开始颁奖
                      90年,台湾建立金曲奖
                      张学友登上国际音乐舞台颁奖典礼
                      还有什么事件吗大神


                      17楼2020-03-16 16: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