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吧 关注:348,370贴子:3,690,135
  • 13回复贴,共1

【我发现我对哲学,心理学,人性的分析感兴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在看苏菲的世界
在此之前 我发现
我对人性 人生之类的很感兴趣
..
我的志愿 是 学法律
JUST SAY 一下。。。


1楼2010-08-15 22:49回复
    楼主接下来可以看一看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 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然后可以看一些原著
    这方面翛然了解得很系统和深入
    话说我对哲学也很有兴趣 觉得它是与文学 艺术 数学并列的极美好的东西


    IP属地:美国2楼2010-08-16 00:04
    回复
      美好的东西总是被现实所排斥…就业率都极低的说…当然,除非去当教育部部长∶北大哲学系。      苏非的世界是本好书,如果太早接触哲学原著个人整个思想体系容易乱套啊     个人观点。


      IP属地:上海3楼2010-08-16 00:28
      回复
        沉思录 


        4楼2010-08-16 11:03
        回复
          浅学误人


          5楼2010-08-16 15:39
          回复
            回复:3楼
            其实早点接触原著也未为不可。这样强迫自己思考,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进步。
            我记得我读的第一本哲学著作是纯粹理性批判,那时候哪里看得懂(现在也看不懂)。。。。但是给了我很多启发,看到新名词善于利用Google,可以知道很多东西。后来读的也是原著。感觉那些介绍性的著作味道不够。
            直到系统学习的时候,才用到哲学史教材。但是每次花时间最多的还是原著。


            IP属地:加拿大6楼2010-08-16 18:44
            回复
              回复:7楼
              发觉理想国的中译本比英文本难。。所以,先读英文本吧。
              读康德的道理在于,可以接触到许多新奇的观点,有助于启发,而且会很自然地联系到当时的哲学和人权理论。柏拉图有种遗世独立的感觉。但我真的不觉得初学者能够读懂康德。理想国有许多纠结的毕达哥拉斯式的讨论,中译本普遍不能反映出来,建议读英文本。


              IP属地:加拿大8楼2010-08-16 20:28
              回复
                回复:6楼
                唉~可能我怕了原著了吧…那是因为我第一本接触的是有关心理学的书〔应该算心理学吧〕—弗洛伊德的     精神分析引论…悲剧了…以致于后来看尼采时笼罩在一个巨大的阴影中…捂脸…自身局限性始终是无法克服啊。另外哲学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都是要在实践过后再读才会有豁然之感,好吧    还是个人观点


                IP属地:上海9楼2010-08-16 22:56
                回复
                  我倒是觉得自身的实践体验可能会对理解作者的本意造成偏移 这也是培根说的“洞穴的偶像” 虽然很多时候 以自身的经验为例去理解作者的意思 会有很大的便利 但是当你因此误解了作者的时候 也很难发现 所以最好还是根据作者提供的例子和解释去理解 可喜的是大部分著作里都不乏生动的实例
                  我读的第一部原著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然后是《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和《社会契约论》 还有罗素的论幸福的一些文字 目前只看过这么多
                  以后很想看看斯宾诺莎的《伦理学》 罗尔斯的《正义论》和传说中的《纯粹理性批判》
                  


                  IP属地:美国10楼2010-08-16 23:40
                  回复
                    佛教徒路过。


                    IP属地:广东11楼2010-08-16 23:45
                    回复
                      如果是一个人的话,无论如何摆脱不了误解的可能,羡慕茨威格笔下的青年时代,一群年轻人能够在相互交流中促进,从而引导社会价值的更新。一个人的话经常会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书中的例子由于时代环境的偏差往往难以完全意义上的在读者方转化为能够为理论服务的依据,需要旁杂雄厚的历史或其他学科的功底,至少于今我的底蕴还不足以与大师同行,有火花就算非常庆幸了…


                      IP属地:上海12楼2010-08-17 00:15
                      回复
                        回复:12楼
                        你的观点倒跟薛涌在《北大批判》里提及的大学治学的最好方式是论辩有几分相似。


                        13楼2010-08-17 00:38
                        回复
                          回复:13楼
                              您太抬举我了…不过我寡闻了,那本书没看过…回去找找


                          IP属地:上海14楼2010-08-17 08: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