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56,570贴子:73,313,581
  • 2回复贴,共1
求助

如何评价孙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9-19 14:37回复
    孙权(公元189年-252年在位),字仲谋,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他为人勇敢、机智,善于识人用人,同时也具有极高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在历代评价中,多数人对孙权的执政能力和成就表示肯定,认为他在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经济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也有一些观点对孙权提出了批评或质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和观:积极评价:1. 继承父兄基业,稳固江东六郡八十一州 :孙权继承了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的遗志,成功地守住了江东地区,扩大了领土并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他的统治期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内乱或外患,使得江东地区的繁荣得以保持。2. 重用才子佳人,推动文化发展 :孙权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许多名士贤臣如诸葛瑾、陆逊等都得到了重用。同时,他也鼓励学术研究,推动了文化的繁荣发展。3. 发展海上交通与外交 :孙权大力发展水军力量,通过海路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他还派遣使节出访南洋各地,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4. 爱民如子,提倡德政 :孙权注重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推行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政策措施。此外还倡导官员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为吴国的社会安定奠定了基础。负面评价:1. 内政不修 :尽管孙权重用了不少人才但他的亲族之中却不乏昏庸之人而且其晚年时施政日益混乱各种弊病开始显露主要表现有不分轻重任意而为致使朝令夕改让部下无所适从还有滥发丁兵百姓怨声载道劳役繁重人民苦不堪言更有甚者到了后期居然出现了将领叛变事件这些无疑给本来可以有所作为的他抹上了污点也预示着吴国日后的灭亡不可避免。2. 对魏政策上软弱无力 :除了赤壁之战以外其后无论是征讨合肥还是斜进取襄阳每次针对曹魏的重要战事均以失败告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作为一名领导者在这方面显然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虽然他对内能够很好地任用手下可是对外却经常因为决策失误而导致战争失利久而久之自然会给对手创造优势最终也导致了长江天堑成为了他可望不可及的一道屏障反过来看看曹操以及刘备之所以能够在三分天下后屡次获得局部战役上的胜利是因为他们明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道理对于敌人的动向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只有摸清楚了对方虚实以后才可以胸有成竹进攻或撤退都有章可循而反观之孙权的这项致命弱点却被北方的两位领导巧妙加以利用二者互相勾结使其疲于应付最后不得不被各个击破过早地将自己拖入了被动局面这是做为主帅眼光短浅所付出的沉痛代价也是不能正确处理对手关系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2楼2023-09-19 15: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