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在写申论大作文时,分论点不知该怎么写、不知道从何下笔。有的是没有思路乱写、有的是反复讲故事硬写、有的随随便便一写。这些学生通常是写着写着,就开始察觉到不对劲了,但是一旦落笔成文,再想反悔已经没有机会了。所以,大作文提分的瓶颈,往往藏在落笔之前,尤其是构思分论点这个环节里:
分论点没想好就匆匆下笔,容易出现字数凑不齐、立意跑偏、踩不到得分点的情况,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还没提笔,大作文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被别的考生拉开数十分的差距。那么,分论点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考虑,在选定文章主题后,拆解分论点有两个大方向:向下分解或向上升华。
01向下分解具体来说,一个比较抽象的主题就要向下去分解。比如说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抽象的主题,分析这个主题时采用向下分解的方式,思路就比较容易整理。比如我们的分论点可以拆解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弘扬工匠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想,这些精神也是抽象的,也可以进一步向下分解,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弘扬工匠精神这个分论点,可以分解成:打造工匠队伍、学习工匠精神、发挥工匠作用
02向上升华对于比较具象的主题,可以采取向上升华的手段。比如,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对所有的顾客来者不拒,要围绕这个事写一篇文章,该怎么写呢?对这种比较具体的主题,如果向下分解,只能写的更具体,比如,24小时书店如何营造阅读氛围,如何提供良好服务,如何实现持续发展等等,这样写容易显得琐碎,而且写作角度往专业化角度发展,也不好把握。对此,就可以尝试向上升华的方式。那该怎么升华呢?书店24小时经营,看到其中表现出来的书香社会的建设,书店24小时经营,任何人都可以前来阅读,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程度。从这些角度往上去说,就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去谈了。这时候找三个分论点,写作空间就更容易展开了。比如:包容:具体分析书店的包容性,学生也可以来、读者也可以来、拾荒者也可以来。平等:比包容性更高一层的,是其背后有一种平等的观念、平等的认识。互信:24小时经营,足见经营者与书店里熙熙攘攘的人相互信任。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遇到一个抽象的主题向下分解,遇到一个具象的主题向上升华。
分论点没想好就匆匆下笔,容易出现字数凑不齐、立意跑偏、踩不到得分点的情况,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还没提笔,大作文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被别的考生拉开数十分的差距。那么,分论点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我考虑,在选定文章主题后,拆解分论点有两个大方向:向下分解或向上升华。
01向下分解具体来说,一个比较抽象的主题就要向下去分解。比如说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抽象的主题,分析这个主题时采用向下分解的方式,思路就比较容易整理。比如我们的分论点可以拆解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弘扬工匠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想,这些精神也是抽象的,也可以进一步向下分解,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弘扬工匠精神这个分论点,可以分解成:打造工匠队伍、学习工匠精神、发挥工匠作用
02向上升华对于比较具象的主题,可以采取向上升华的手段。比如,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对所有的顾客来者不拒,要围绕这个事写一篇文章,该怎么写呢?对这种比较具体的主题,如果向下分解,只能写的更具体,比如,24小时书店如何营造阅读氛围,如何提供良好服务,如何实现持续发展等等,这样写容易显得琐碎,而且写作角度往专业化角度发展,也不好把握。对此,就可以尝试向上升华的方式。那该怎么升华呢?书店24小时经营,看到其中表现出来的书香社会的建设,书店24小时经营,任何人都可以前来阅读,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包容程度。从这些角度往上去说,就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去谈了。这时候找三个分论点,写作空间就更容易展开了。比如:包容:具体分析书店的包容性,学生也可以来、读者也可以来、拾荒者也可以来。平等:比包容性更高一层的,是其背后有一种平等的观念、平等的认识。互信:24小时经营,足见经营者与书店里熙熙攘攘的人相互信任。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遇到一个抽象的主题向下分解,遇到一个具象的主题向上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