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你的贴,无论是行楷还是圣教序,都存在一个问题,折角处太方硬,如横折、竖钩最明显,而行书多用圆转少用方折。你的字目前来看只有行书的外形,笔画和结构都比较生硬,整体上感觉不流畅,快写的那一幅比较明显能看出书写的状态不太对。一个是多余和错误的动作多,一个是书写节奏和气息不畅。
圣教序你可以你作为一个读帖和学习如何处理结构的宝库来对待,它对于字形结构的处理是非常高妙的,需要长久地学习和汲取营养。但是初学就直接临不太合适。临帖我还是建议选墨迹本深入细致临帖学习,比如米芾的各种墨迹手札,通过墨迹里明确的笔锋走向来领悟如何运笔。圆转写法,可以练一下米芾的张都大帖、非才当剧帖这两个帖,把里面圆转的字挑出来练。
既然你现在是打算较高的追求了,可以先把行楷放在一边,不用怕刚开始很难,专心学古帖竖写行书,多读帖多临帖。先改善用笔问题,再通过圣教序和米芾学结构的处理和变化,最后学米芾的章法,或者你喜欢其他名家的行书也可以,比如苏轼、黄庭坚、王铎,选一家自己最喜欢的长期深入地学习。如果学米芾,我建议选他的几幅手札开始,刚开始不要选蜀素帖和苕溪诗帖。当然硬笔临古帖刚开始的时期也要注意一下取舍问题,比如笔画的粗细。供参考
圣教序你可以你作为一个读帖和学习如何处理结构的宝库来对待,它对于字形结构的处理是非常高妙的,需要长久地学习和汲取营养。但是初学就直接临不太合适。临帖我还是建议选墨迹本深入细致临帖学习,比如米芾的各种墨迹手札,通过墨迹里明确的笔锋走向来领悟如何运笔。圆转写法,可以练一下米芾的张都大帖、非才当剧帖这两个帖,把里面圆转的字挑出来练。
既然你现在是打算较高的追求了,可以先把行楷放在一边,不用怕刚开始很难,专心学古帖竖写行书,多读帖多临帖。先改善用笔问题,再通过圣教序和米芾学结构的处理和变化,最后学米芾的章法,或者你喜欢其他名家的行书也可以,比如苏轼、黄庭坚、王铎,选一家自己最喜欢的长期深入地学习。如果学米芾,我建议选他的几幅手札开始,刚开始不要选蜀素帖和苕溪诗帖。当然硬笔临古帖刚开始的时期也要注意一下取舍问题,比如笔画的粗细。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