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吧 关注:70贴子:1,251
  • 0回复贴,共1

三星堆档案 解读三星堆的基础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面说到了解三星堆应该怎么入手,又该做哪些方面的知识储备的问题,有朋友就问到我说这些问题不应该是院校机构的专家教授们考虑的吗,爱好者只是简单的想知道一些三星堆的情况,不想那么辛苦!对有这样想法的朋友表示理解,所以我接下来要说的只适用于有条件,并愿意在三星堆文化、古蜀文化上,付出时间精力的发烧友和研究者,并不适用于普通大众和一般爱好者,也不适用于已经解开了“三星堆之谜”的朋友,望大家见谅!
关于三星堆的初步认识,相信大家已经在2020到2022年长达三年的三星堆二次系统发掘过程中做了全面了解,不过请注意,电视媒体和网络自媒体上的内容更多的是对三星堆的“发掘历程”和“前期摸索”的科普性质的介绍,包括该时期出版的不少书籍也是基于“前期摸索”的个人见解,多是应时性和总结性陈词,这些内容大家从公开的媒体上已经获悉,个中内容略过不表。为什么要提知识储备的问题呢?因为这样有利于提升个人判断力,辨析爱好者、研究者的假设和论述是否合理,减少不必要的争讼耗费个人精力;那又该储备什么知识呢?结合三星堆的实际情况,目前三星堆缺乏文献资料,考古资料看起来也不足,似乎无从下手,当然文献资料缺乏是事实,但足以摸清古蜀文化、三星堆文化的考古资料是真的不少了,前提是不能老盯着三星堆、金沙这些“网红考古遗址”。
先说文献资料:目前有关三星堆和古蜀文化的资料,在传统文献里似乎没有任何痕迹,只有一些稀稀拉拉的古蜀神话与传说,现在说得出来的不过一手之数,明郑朴搜集汉扬雄的《蜀王本纪》,晋常璩的《华阳国志》,然后就都依稀感觉与三星堆有关,但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山海经》,再然后有关蜀地的资料基本不过两汉时期,先秦之前的苌弘化碧、尸子归蜀什么的都是寥寥数字,对理解先秦时期的古蜀帮助极其有限,连李冰、李二郎这些都难以给出有效解释。因为资料很有限,所以历史上对古蜀文化感兴趣的文人方士自然也不在少数,大多集中在汉魏、三国、唐宋时期,且大多散佚;据传有司马相如、严君平、扬雄、张名衡、祝元灵、郑廑、任熙、尹贡等人分别撰 《蜀本纪》或《蜀王本纪》;郑廑又撰巴蜀 《耆旧传》、王崇《蜀史》、来敏《本蜀论》、赵宁《乡俗记》、谯周《蜀本纪》、《益州记》、陈术《益部耆旧杂记》、王隐《蜀记》、陈寿《益部耆旧传》、西晋孙盛《蜀世谱》, 东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 常璩《华阳国志》等,但留传到今天的,只有明郑朴搜集的扬雄《蜀王本纪》及常璩的《华阳国志》,先秦时期的除了神话就是传说,帮助极其有限,至于先秦之前的苌弘化碧、尸子归蜀都是一笔带过,这些资料除了增强有限的古蜀文化自信外,对理解古蜀文化帮助寥寥。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等于没说?是的,因为就算是被今人反复挖掘揣摩的常璩的《华阳国志》关于古蜀先秦时期的描述也有不少抵牾之处,即便如此,聊胜于无,有总比没有强,于是有了任乃强先生的《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一书,该书对《华阳国志》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最大程度的校对和完善,所以这本书是务必要看的。那还有没有其他的书籍或文章要看呢?有的,蒙文通的《巴蜀古史论述》;冯汉骥的《西南古奴隶王国 》;童恩正的《古代的巴蜀》宋治民的《试论蜀文化和巴文化》;赵殿增的《巴蜀原始文化的研究》;向明文《巴蜀古史的考古学观察》;李复华、王家祐的《巴蜀文化的分期和内涵试说》等等等等,如果觉得读这么多书没有那么多时间,那段渝主编的《四川通史·先秦卷》是一定要看的,其次可选段渝主编的《成都通史·先秦篇》,如果没有时间甚至没有心思沉下心来读这些书,那以下这些学者写的有关古蜀论述的学术论文是要一定要参看的,比如葛维汉(广汉文化)、林明均、卫聚贤(巴蜀文化)、冯汉骥(月亮湾)、童恩正、郑德坤、林向、徐中舒、蒙文通、缪钺、顾颉刚、谭继和、段渝、孙华、赵殿增、施劲松、霍巍等等。
以上的书籍和相关学术论文有,但不限于,是了解三星堆最最基础的入门级知识,如果不熟悉、参阅和学习,三星堆之路大抵是走不下去的,我个人一直坚持的观点:三星堆是一个脑力题,绝对不是一个脑洞题;说以上那些书籍和论文是最最基础的入门级知识,因为仅仅了解这些书籍论文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顶多只能算打个薄薄的底子,这可不是诓大家,先按下不表,后面再说;
下一节说说的是更困难,更具挑战性,而且一定要了解的考古常识、考古知识、考古遗址以及考古学文化。


IP属地:四川1楼2023-09-09 12: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