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梦吧 关注:19贴子:10,278

【转】“梦”红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观园位于北京宣武区南菜园街,是依据曹雪芹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而建的古典文化园林。虽说是仿造的人文景点,但那里幽静的环境,忠实原著的建筑还是值得走走看看。据说新北京十六景里唯一的新建筑就是这里。    
   记得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去大观园,那时大观园一期刚刚建好开放,也正是从那时第一次真正开始看红楼梦,因为之前最不爱看的就是这套书,或者说根本就看不懂。   

  听过一次红学家周汝昌的报告,记得周老有一句话:红楼梦,出神入化,你测不出,读一遍,读三遍都不行。反正后来我断断续续的不知读过多少遍,只是还是不太明白,也难怪,那么多红学家忙了那么多年不也还在继续吗?   

  真快,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后来红楼梦不再读了,偶尔个别章节翻翻,但大观园却没少去,虽说是仿造的人文景点,但那里幽静的环境,忠实原著的建筑还是值得走走看看,据说新北京十六景里唯一的新建筑就是这里。   

  谨以此献给那些爱过梦过或者至少还有梦的朋友。


1楼2006-02-27 12:21回复


    2楼2006-02-27 12:2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4楼2006-02-27 12:22
      回复
        大观园进口就是曲径通幽


        5楼2006-02-27 12:22
        回复
          沁芳亭桥,为进入大观园后的第一座桥,建在沁芳池上,桥上有亭,称为“沁芳亭”。桥四通八达,是出入大观园所必经总路


          6楼2006-02-27 12:22
          回复
            从这里向左(西)走就是怡红院了


            7楼2006-02-27 12:23
            回复
              怡红院在大观园内东路,是宝玉的住所。院外粉墙环护,绿柳低垂。入院两边为游廊,院中央有几块山石,一边种芭蕉,一边是西府海棠。正面五间抱厦,宝玉原题匾额为“红香绿玉”,元春归省时赐题改为“怡红快绿”


              8楼2006-02-27 12:23
              回复
                宝玉卧室内陈设华丽新颖,极为精致,曾被刘姥姥认为是“小姐的绣房”。如今室内陈列有蜡像,倒也有趣


                9楼2006-02-27 12: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怡红院后院有满架蔷薇,石头砌岸的水池上架着石板,顺甬路过月洞门出院,它与潇湘馆遥遥相对。“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正是曹雪芹的巧妙安排演绎了一曲石头记


                  10楼2006-02-27 12:24
                  回复
                    上图


                    11楼2006-02-27 12:24
                    回复
                      潇湘馆,与怡红院遥遥相对,是黛玉的住所。此处为元春归省时“第一行幸处”,赐题匾额“有凤来仪”


                      12楼2006-02-27 12:25
                      回复
                        院外一带粉恒,院内千百竿翠竹掩映


                        13楼2006-02-27 12:25
                        回复
                          正房三间,一明两暗。后院有大株梨花和芭蕉,院墙根有隙流入清水,绕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此处是奉元春命住进大观园时黛玉自己选定的,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


                          14楼2006-02-27 12:25
                          回复
                            秋爽斋,是探春的住处。在大观园西部,潇湘馆的东北。其西北有藕香榭和芦雪庵


                            15楼2006-02-27 12:2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院内正房三间,因探春素喜阔朗,不曾隔断。前有芭蕉,后有梧桐,元春归省时赐匾额“桐剪秋风”。曾在此开海棠诗社


                              16楼2006-02-27 1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