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吧 关注:825贴子:20,313
  • 0回复贴,共1

刘邓大军战安阳是败仗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豫北攻势中的安阳之战,黑粉多拿来攻击刘帅,称这是刘帅打的一个败仗,但我认为这是一个胜仗。
网友可能要说,刘邓并没有攻下安阳,又牺牲了几名团以上干部,怎么说说是胜仗呢?各位看官稍安勿躁,且听我慢慢说来。
蒋军为掩护其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在中央地带,则采用蓄谋已久 的“黄河战略”,于47年 3 月 9 日,悍然将黄河引归故道,构成从晋南风陵渡到 鲁中济南敌 2000 里正面上的所谓“黄河防线”。他们吹嘘黄河防线可抵 40 万大军,妄图将晋冀鲁豫野战军阻拦在黄河以北,从而安心重点进攻。
对于国民党军这种战略上的重点攻势和重点防御,刘伯承把它比作哑铃战略。在豫北实行反攻,就将切中他防线的要害,使他不得不向中间收缩,那它的重点进攻也就难以支持了。因此,刘邓于1947年3月21日发起豫北攻势并吸引了准备用于山东的整编第9,第66师增援豫北,至5月7日,我军先后攻克濮阳、封丘、延津、 原武、阳武、淇县、回隆、楚旺、 宜沟、鹤壁,淇县、滑县、浚县 、汤阴、崔桥等据点,歼灭陆军暂编第三纵队第五总队及河南保安司令部 第三专署第四纵队、人民自卫纵队第一总队、第二快速纵队全部、整编第四十一、第 六十六师各一部等共计近4万人。
5月4日,刘邓报告军委决心进行安阳战役:“为减轻后方及野战军将来负担,仍以尽可能在内线多消灭一些敌人为好,故决心仍进行安阳战役,同时可在争取一次野战打援”,同日,中央给刘邓发来电报:“刘邓军十万立即开始休整,巳东以前完毕,巳东后独力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指示刘邓立刻休整,执行中原战略。5月5日,刘邓经研究后给军委复电,决定仍继续进行安阳作战,但战役意图修改为:“主要目标为扫清安阳城外近万土顽,尔后休整半个月,至迟六月十日前出动”,南下鲁西南作战,大家可以注意作战目标完全不是拿下安阳。
5 月 9 日我军发起对安阳外围据点的围攻,经 16 天战斗,攻克据点多处,歼守敌整编 第四十师两个团和地方团队共 6000 余人,安阳外围敌军残部逃回安阳城,在达成作战目标之后,刘邓改以地方部队太行和冀南军区的几个独立旅围困安阳,野战军主力于25日转入休整,准备战略南下。
评论一次作战的胜负,必须要看作战的意图,比如“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评价塔山防御的胜负,能以双方的伤亡量为评判标准吗?显然不能,当然应该以作战意图守住塔山,保障锦州攻坚为评判出发点。同理,安阳作战,我完全实现了作战意图,如何能以是否攻克安阳去评判?至于牺牲了几名团级以上干部评论为败仗,就更可笑了,粟裕一战涟水,挂了10纵司令谢祥军,东野打义县牺牲炮纵司令朱瑞,有谁认为这两仗是败仗呢?
综上所述,以战史的标准出发,安阳之战是无可争议的胜仗。某些人指鹿为马,评论为败仗,要么是他知识太贫乏,根本就不知道安阳作战的战役意图,要么就是故意黑刘帅,蒙蔽不明真相的战史小白,进而达到其不可告人而人人又知道的造神目的,因为,百战不殆的刘帅实在是太强大了,是其造神的主要障碍,必先黑之才能造之。
参考资料:《刘伯承年谱》《刘伯承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野战军战史》


IP属地:贵州1楼2023-09-04 12:3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