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2吧 关注:586贴子:7,024

莱莎的战舰海事局 | 打伞的大姐姐—大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家好呀~我是莱莎琳·斯托特,大家都叫我莱莎~今天要正式开一个新坑,那就是莱莎的战舰海事局~!主要目的呢,就是搬运一些战舰的资料,介绍一下各个战舰的数据、经历,以及她们的一些逸闻趣事。今天做的这个新坑的第一章,那也不多说啥,就从我最喜欢的大和号战列舰开始吧~
对于这个打伞的大姐姐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么我也会尽我全力来找各种资料让大家一次性看个够。那么就此开始吧!欢迎各位来到莱莎的战舰海事局~


IP属地:江西1楼2023-08-30 16:09回复
    马丹就起个名、大明王朝1640、光影的尘埃.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昭和16年10月20日宿毛标注间全力试运行中的大和
    大和

    大和改二重(大和改二其实是8炮超大和,改二重则是吧双联510改三联510,所以大和改二重其实是藤本超战舰的四十年代形


    IP属地:江西2楼2023-08-30 16:11
    收起回复
      大和(やまと/ヤマト)是由大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史上最大排水量的战列舰。大和型战列舰一号舰。正式称呼为“军舰 大和”。舰名的由来是以古代令制国之一的大和国来命名。它使用日本历史的中心地及日本的代名词大和作为舰名,可见当时日本海军对该舰期待的程度。“大和”为集结当时大日本帝国最高的技术而建成,除排水量,还配备有最大的46厘米主炮。而防御面上的重要区域(Vital part)为针对防御46厘米炮,在建造期间更使用了模组作业,并成功缩短建造时间及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其存在为当时最高军事机密,所以仅有极少照片存留至今。
      “大和”于1937年11月4日在吴海军工厂动工建造,1940年8月8日下水,1941年12月16日服役,并在1942年2月12日成为联合舰队旗舰。该任命直至1943年2月,由改良了司令部设备的同型舰“武藏”进入楚克锚地后接替为止。“大和”使用了很多当时最新的技术。球状船首用以增加航行速度,而在烟囱的开口处就使用了蜂巢状的装甲。其他的就是采用了非常巨大的观测用望远镜及测距仪,在下水的时候为世界上最新最精锐的舰型。1945年(昭和20年)4月7日,“大和”在天一号作战期间,遭受美军特遣舰队大量舰载机的猛烈饱和攻击,于坊之岬海战中被美军飞机击沉。


      IP属地:江西3楼2023-08-30 16:11
      回复
        她是大和级战列舰的一号舰。大和号的船名来自大和国,即奈良县的旧称。该舰的名称是继明治、大正时代海防舰/特种任务舰大和号之后的第二代 。
        1941年12月16日太平洋战争(大东亚战争)爆发后立即服役。1942年2月12日,她成为联合舰队旗舰(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第一场战役是六月初的中途岛行动。1943年2月,一艘经过改进的总部装备的同级舰艇“武藏号”进军特鲁克岛,并将联合舰队旗舰的职责转移到该舰上。同年年底,大和号在一次运输行动中遭到美国潜艇的鱼雷袭击,造成轻微损坏。经过修复和翻新后,她参加了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同年10月中旬开始的“翔一行动”中,她用46厘米主炮轰击美国护航航母部队(莱特湾海战)。1945年4月7日(昭和20年),在十号行动中,她作为第二舰队(第一航空中队)的旗舰与她麾下的第二鱼雷中队一起出击冲绳,但被美国航空母舰空袭击沉(坊之岬海战)。
        各方面数据
        防御:垂直装甲16千米外、炮座14千米外、炮塔正面任意距离、水平装甲32千米内、炮塔顶部31.5千米内,均免疫16英寸超重弹。
        火力:垂直装甲26千米内、炮座30.5千米内、炮塔正面37千米内、水平装甲19千米外、炮塔顶部任意距离,均可击穿俾斯麦级;垂直装甲26千米内、炮座23千米内、炮塔正面26千米内、水平装甲29千米外、炮塔顶部30千米外,均可击穿衣阿华级;垂直装甲25千米内、炮座23.5千米内、炮塔正面27.5千米内、水平装甲28千米外、炮塔顶部32千米外,均可击穿苏联级(1938年开工、未完工)。
        机动:26节状态下,战术回旋直径仅为640米。


        IP属地:江西4楼2023-08-30 16:12
        回复
          服役:
          1941年12月16日,正式竣工服役,舰籍归属吴镇守府,编入联合舰队。
          1942年2月12日,大和号接替长门号战列舰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日本海军对它的期望值很大,将其当做最后决战的王牌未经许可联合舰队不得轻易动用。
          1942年5月29日,从柱岛出击参加中途岛作战。
          1942年6月,大和号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出师受挫,战列舰舰队和航空母舰舰队分开作战。四艘航空母舰全军覆没,而大和号则在三百海里以外无所事事。6月14日,回到柱岛锚地。
          1942年8月5日,大和与武藏编为第一战队。
          1942年8月17日,从柱岛出港,这次的任务是支援对所罗门群岛方面作战。但在8月28日,到达特鲁克群岛后,只是呆在港里很少出战。
          1942年8月28日,率领大鹰和其他三艘驱逐舰在特鲁克遭到美国潜艇飞鱼号攻击,飞鱼向大和发射4枚鱼雷,3枚命中:1枚由于引信问题擦过舰艉没有爆炸,2枚同样由于引信问题提前爆炸,大和号毫无损伤。
          1943年2月11日,联合舰队旗舰转于武藏,返航本土;1943年7月12日,进入吴工厂船坞进行整备,加装了25毫米高炮和21号对空警戒雷达;1943年12月25日,在特鲁克附近遭到美国潜艇冰刀号的鱼雷攻击,战舰右舷第165号肋骨(第3号主炮塔附近)被一发鱼雷命中,由于爆炸的冲击导致船舷支持装甲板的弧形构造则插穿防御弹片的水密舱纵向隔壁,机械室及火药库进水,进水约3000吨。受损后的大和号加速撤离了这一海域。
          1944年1月16日,再次回到吴港入坞修理,出于防雷的考虑,在其舷侧水线以下的防水区域内增设了一层呈45度倾角,厚6毫米的钢板。同时进行改装提高防空能力,战列舰舷侧的2座155毫米炮塔被拆除,加装6座127毫米双联装高炮,25毫米高炮数则增至98门。同时舰上还装上了22号对海警戒雷达和13号对空警戒雷达。
          1944年6月11日,作为第一战队旗舰由塔威塔威出击,参加马里亚纳海战,6月22日返回中城湾。1944年9-10月,美国开始实施菲律宾战役,1944年10月22日,在旗舰爱宕的率领下,包括大和、武藏等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的第二舰队,由文莱出击,执行捷号作战计划,参加莱特湾海战。
          1944年10月23日,第二舰队旗舰爱宕以及摩耶在巴尔望水道受到潜艇伏击,双双沉没,高雄大破,栗田健男换乘大和,从此开始,大和一直担任第二舰队旗舰。
          1944年10月24日,进入莱特岛东北的锡布延海遭到美国海军第3舰队航母舰载机的猛烈空袭。在战斗中,武藏沉没。大和号仅在前甲板被美机投中一颗炸弹,左舷锚锁库中弹舰体破损,大量进水。第一战队司令宇垣缠在日记中写到:“啊!我痛失半身,(武藏)的沉没是当了大和的替罪羊,武藏今天的悲运就是大和的明天要经历的。”1944年10月25日晨,在萨马岛附近,第二舰队发现美军护航航母编队(第7舰队的护航航空母舰),并展开炮战。中午时分,大和号放弃开始回撤。
          1944年10月26日,在返航途中于锡布延海再遭美军空袭中,被两枚航空炸弹命击中,整个战役期间全舰阵亡29人负伤55人。
          1945年3月19日,吴港受到美军舰载机空袭,其间“大和”号没有太大损伤。1945年3月26日,美军开始实施冲绳岛登陆战。日本出动大量自杀飞机攻击美国舰队同时,企图出动包括“大和”号在内的水面舰艇舰队支援冲绳日军的作战。对此联合舰队司令部表示反对,但日军令部却以大和等舰的出击事关海军“荣誉”为借口,坚持出动该舰。
          1945年4月5日,军令部正式下达了命令“大和”号自杀性出击作战的“天一号作战”命令。水兵们在甲板上接受了命令,士气高涨,誓为武藏复仇。
          1945年4月6日10点,伤病员、独生子以及军校生退舰,13点整,第二舰队旗舰大和在司令长官伊藤整一中将的指挥下领导第二水雷战队(旗舰矢矧、冬月、凉月、矶风、滨风、雪风、朝霜、初霜、霞),携带单程燃料,从濑户内海西部的德山锚地起航高速向东迂回驶向冲绳岛。21点20分,舰队通过丰后水道,被美国潜艇鱼鳍号、铲鲟号发现;铲鲟号浮出水面确定了大和号的出动,随即以无线电暗语通知美国舰队,随即被大和与矢矧截获,鉴于已经暴露迂回已无意义,大和率领舰队转舵直接向冲绳开进。
          1945年4月7日8点,3架F6F小编队发现了这支舰队确定了这支舰队的位置。12时34分,美军舰载机开始发动攻势。14点20分,大和被命中鱼雷16枚炸弹24枚(有多种说法,美方记录为命中鱼雷29枚炸弹36枚),舰长有贺幸作下令“全员上甲板(退舰命令)”。14时23分舰体大幅左倾,前部弹药库殉爆沉没,司令长官伊藤整一、舰长有贺幸作以下2498名乘员阵亡,幸存者仅269人。至此第二舰队共阵亡官兵3721名,除大和外,还损失了矢矧、矶风、滨风、霞、朝霜。
          1945年8月31日除籍,司令长官伊藤整一特晋一级,追赠海军大将;舰长有贺幸作特晋两级,追赠海军中将。


          IP属地:江西5楼2023-08-30 16:12
          回复
            建造
            1930年代,大日本帝国(以下为日本)与欧美列强的对立不断加深。在1937年(昭和12年),亦因伦敦裁军条约到期而失去约束力,所以就预计英国与美国的等列强将会建造更新式的大型战列舰。而日本海军方面,原先为更新旧型的战列舰的八八舰队计划中的加贺型战列舰及纪伊型战列舰,由于华盛顿裁军条约不能顺利建造,该条约缔结之前仅仅能完成两艘长门型战列舰,其它的战列舰舰龄也接近或超过20年,就算怎样进行近代化改装,也只能达到对抗后条约型战列舰的极限。因此,于1934年(昭和9年)10月,为对抗列强新战列舰作目的,军令部向舰政本部提出并要求建造拥有“18英寸炮(46厘米炮)8门以上、15.5厘米三联装炮4座或20厘米联装炮4座、速度达30节、续航距离以18节能航行8000海里”的大型战列舰。而该新型战列舰的具体设计方针,于1935年(昭和10年)11月2日向舰政本部长中村良三海军大将下达。
            在海军接受了该提议后,于1936年(昭和11年)12月26日向第七〇次召开的帝国议会提交对新型战列舰“A140-F5”共2艘(1艘9800万日圆)的预算。但是,由于不希望外国就预算的规模而推算到该舰只的大小,因此在预算内另外加上了虚构的驱逐舰3只(1350万日圆)及虚构的乙型潜水舰1/2只(609万日圆),加起来其预算总共1亿1759万日圆,该笔钱实际上就是A140F5舰的预算。但准备日后在大型水面舰只上使用的柴油引擎于潜艇母舰“大鲸”于测试时发生许多问题,最后的解决方法是使用最普通的蒸汽涡轮引擎。为此原因,议会将A140F5的专用引擎改为蒸汽涡轮,其名称亦改为第二次基本计划“A140-F6”,并承认该计划共1亿793万3075日圆(实际费用为1亿2898万3091日圆)的建造费用。在该笔预算中,部分使用在改装中的金刚型战列舰“比叡”及航空母舰“飞龙”上。虽然列强依然确信日本将会建造大和型战列舰,可是他们推测其规模仅为搭载40厘米炮、重量为4万5000吨级左右。


            IP属地:江西6楼2023-08-30 16:12
            回复
              1937年(昭和12年)3月29日,将建造“大和”及“武藏”的计划名由“A140-F6”改为作临时使用的“第一号舰”及“第二号舰”。8月21日,由米内光政海军大臣下达大和制造训令“官房机密第3301号”。完成日期预定为1942年(昭和17年)6月15日。同年11月4日,于广岛县吴市的吴海军工厂造船船坞〔造船船渠〕开始动工。该干船塢曾经建造过战列舰“长门”及航空母舰“赤城”,这次因建造“大和”的关系而进行扩建,完成后长314米、宽45米、深11米。当时为了不让英国及美国知道建造中的“大和”己超越该国的战列舰,因此成为机密并秘密地建造,连给设计者等人员的“任命状”亦在下达后即场回收。
              据说最初海军方面只有部分人知道正建造“大和”。为了保持机密,在能俯视造船厂的地方都加上围板。而为了禁止外人知道船坞中军舰的长度,就连船坞上也加上屋顶,亦在周围加上经干燥过的和棕榈树叶(唐棕榈叶。经干燥后可制成“帚”使用)。从事建造的人身份被严密调查,向非直接相关人员只提供最低限度的情报。而造船所本身亦执行着严谨的机密管制。在见到建造船坞的山上亦有宪兵驻守。不过,在海军相关人士之间,建造这巨大战列舰的事实是公开的秘密。海军兵学校学生乘坐练习机在“大和”上空飞行的时候,教官甚至向学生们作出说明。可是,大和型战列舰在建造期间所执行的机密保持措施,却被很多建造舰只的相关人员指责太过严厉。


              IP属地:江西7楼2023-08-30 16:12
              回复
                赶上直播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8-30 16:13
                回复
                  其后在1940年(昭和15年)8月8日下水,尽管说是下水,但绝不是字面般如“武藏”从船台这样下水,而是在“大和”所在的船坞注水,再由拖船拉出来而已。而且,由于保持机密,进水式(下水典礼)并没有向外公布,仅有高官100名及进水作业员1000名等监察著,因此世界第一的战列舰的下水典礼显得非常冷清。大和,她就像常人所说的大和抚子一样,静静的,优雅的,悄无声息的走入海洋的怀抱。本来是预定天皇陛下御临出席下水典礼(“天皇陛下进水式御临席”)的,但结果只是久迩宫朝融王大佐(皇族军人)出席,而海军大臣代理嶋田繁太郎海军中将更只是低声说出将暂称“一号舰”的巨舰正式命名为“大和”。日本海军命名船舰的惯例是由海军省建议两个舰名后再由天皇选定1个,不过除“大和”外的另一个候选舰名是什么就不得而知(有一说法为“飞驒”)。
                  “大和”她于10月19及20日进行航行试验,在同月30日的全力公试中全速记录为28.46节,11月25日山本五十六及联合舰队司令部登上“大和”参观。于1941年12月7日完成公试,并在同年12月16日服役并编入第一战队。供昭和天皇所天覧的1/500“大和”模型,放置在海军舰政本部的金库作保管。


                  IP属地:江西9楼2023-08-30 16:13
                  回复
                    同时,“大和”使用了很多当时最新的技术。球状船首用以增加航行速度,而在烟囱的开口处就使用了蜂巢状的装甲。其他的就是采用了非常巨大的观测用望远镜及测距仪,在下水的时候为世界上最新最精锐的舰型。电波探信仪(即雷达)在服役后顺次序陆续安装。不过在初期时其性能并不安定,直到1944年(昭和19年)以后才转用量产的假称二号电波探信仪二型(22号电探)才有改善,该为日本制造的电探中比较能发挥到良好的性能。
                    2号1型无线电探头(21号电探头)
                    大和号于 1942 年 7 月装备,武藏号则从建造开始就已装备。
                    该探头安装在前桥测距仪上。
                    安装在大和号上的那台是为了进行反水面射击联合使用的性能测试而临时配备的。但由于它是一种极短波雷达,因为海面杂波(来自海面的漫反射噪声)较强,被用于防空瞭望。安装在武藏的机器是第一台量产机器。
                    波长为150 cm,输出功率为5 kW,重量为840 kg,能够在100公里处探测飞机编队,在70公里处探测单架飞机。
                    大和型的特点是对水上拍摄的选择器进行了额外的修改,这一点在武藏上进行,后来在大和上进行。这使得将同一电探测器中使用的80毫米阴极射线管上切割的刻度切换为水上射击的刻度成为可能,尽管最初存在100 m的误差,但由于将报告发送给海军技术研究所,该研究所也注意到了该缺陷。虽然在第一次炮击测试中失败,但各个部件都进行了修改,以承受主炮射击时的振动。调整后,在43,000~35,000 m左右可以探测到战舰,20,000 m处明显可见水柱。
                    2号2型无线电探头(22号无线电探头)
                    大和号于1943年7月安装了此设备,武藏号也在同年安装了它作为反舰瞭望台。
                    这台望远镜也安装在前桥的测距仪上,与21号望远镜相同。
                    与21号一样,是为了水面瞭望和水面射击的性能测试,但接收机运行不稳定,天线切换装置不完整。1943年7月的大和号试验中,对一艘35公里的战列舰、一艘16公里的驱逐舰和一个5公里的潜望镜进行了探测。
                    此后改进不断进展,到了1944年7月,预计将其用作反水面射击电探测器的替代品,因此很快就被安装在南部港口,以便及时参加行动。
                    最初的精度为500m/3度测角,但随着安装在南部港口的2号2型2改型3接收机的改装,性能提高到100m/0.5度测角,超越了远距离光学测距仪的精度(大和号以外的日本战列舰上配备的10m测距仪最大误差为1200m,官方误差为450m)。
                    “大和”的飞机弹射器使用火药式弹射器,最大发射重量是4吨。(火药式发射会突然产生巨大的加速度,对飞行员而言是很危险,对比同期美军的液压式弹射器可以对加速作出调整,日本没有制造液压式弹射器的技术,直到二战结束后才开发蒸汽式弹射器。)


                    IP属地:江西10楼2023-08-30 16:19
                    回复
                      战历
                      1942年(昭和17年)2月12日,“大和”成为联合舰队旗舰。因“大和”比前旗舰战列舰“长门”的居住性更佳,而令参谋们相当欢喜。在3月30日,“大和”的46厘米的主炮向距离38100米外的地点进行主炮射击训练。5月29日,因中途岛作战的关系,山本五十六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乘坐“大和”从柱岛出航,但是,其间只是在主队后方,并且没有与美军以炮火进行交战。6月10日,以二号副炮及高角炮向美军潜艇开炮。同年6月14日回归柱岛。
                      不与机动部队同行的原因,实为与战前的舰队决战思想相同,以航空母舰是前卫部队,战列舰为主力部队的核心思想作为兵力配备,与舰艇最高速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实际上,主力航空母舰中最低航速的“加贺”与大和型战列舰的速度差近乎0,飞鹰型航空母舰25节的速度比大和型更慢。日本海军确切认识到航空母舰才是海军的主要战斗力是在中途岛海战败战以后,尽管这个时候已经很少,但编配上战列舰仍为主力部队。
                      美国海军方面收到中途岛海战的情报后,以战列舰“田纳西”号、“密西西比”号、“爱达荷”号、“新墨西哥”号、护卫航空母舰“长岛”号为中心的第1任务部队由旧金山出发。而该部队将会与在夏威夷西北1,200浬外的战列舰“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合流,以准备防御日本舰队对西海岸的攻击,其实,以航空母舰作为战列舰前卫部队使用,于这时而言日美两军的思想并没有太大分别。就算日本舰队在丧失4只航空母舰后仍强行攻击中途岛,美军该6只战列舰亦可用作防卫。


                      IP属地:江西11楼2023-08-30 16:21
                      回复
                        1942年(昭和17年)8月7日,美军开始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正式打响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8月17日因支援所罗门方面而从柱岛出航。8月21日航行到葛莱姆斯岛附近,期间发生第二次所罗门海战。8月28日经楚克群岛特拉克锚地入港。在入港前,受到美军发射3枚鱼雷攻击,不过当中2枚自爆,之后成功避开第3枚。当时曾经被考虑编入参加亨德森基地舰炮射击任务,但后来被取消。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旧舰金刚型战列舰“雾岛”被与“大和”同世代的美军新锐战列舰“南达科他号”号与“华盛顿号”号击沉。以这时期来说,有意见指出联合舰队对投入大和型战列舰作战的态度相当消极,而反观美国则较为积极。
                        1943年(昭和18年)2月11日,以“大和”运用经验为基础,并改良了通信、旗舰设备的大和级2号舰“武藏”,取代“大和”成为联合舰队旗舰。5月8日,“大和”从楚克出航航向柱岛。在吴增强了对空兵器后,再装上21号电探及22号电探等的雷达装备。于8月16日再次航向楚克。虽然所罗门群岛已成为激战地且战局不断恶化,但“大和”仅停留在楚克岛的锚地没有参加实战,至于“武藏”与“长门”的情况也跟“大和”一样,依然没有特别的举动。乘员毎天除日常指定活动及舰上保养外没事可做,而“大和”高居住性与餐饮上的优待等方面的结合,被其他舰只及陆军将兵揶揄为“大和旅馆(大和ホテル)”。在作战行动完结的时候驱逐舰会横靠“大和”,而驱逐舰乘组员就经常使用“大和”上巨大整齐的浴室。然而在10月中旬被命令往马绍尔群岛出击。因为得到了预计美军特遣舰队(机动部队)可能向马绍尔移动的情报。旗舰“武藏”以下包括“大和”以及“长门”的主力舰队准备向楚克进发时已有寻机决战的觉悟。但是,在4日间的等待及埋伏下并没有遇上美军特遣舰队。10月26日于楚克岛归港。


                        IP属地:江西12楼2023-08-30 16:23
                        回复
                          1943年(昭和18年)12月,“大和”参加了戊一号输送部队。该部队以“大和”及驱逐舰“秋云”、“山云”、“谷风”等组成,并由横须贺出发,将独立混成第一联队及军需品由日本送到楚克锚地参与作战。12月25日楚克岛以西180海里被美军潜艇“𫚉鱼”号的鱼雷攻击,3号炮塔右舷被鱼雷击中。“大和”被鱼雷击中后将速度增至18节回避。当是时并没有人感觉到被鱼雷击中,不过发现船身有稍微异常的倾斜。爆炸的冲击将船舷侧水线装甲后的支撑肋条插入舰体内,令固定防御弹片的纵向墙铆钉飞脱,而机械室及3号炮塔上部的火药库发生进水的情况。船内进水量约3000至4000吨。敌弹命中水线钢板下端附近可能使舰身进水,使海军方面重新认识在装甲实射试验期间所忽略但既危险又致命的缺陷。在楚克进行了应急的维修后返回日本内地。为改善这个缺陷,在水密隔舱上进行加强进水极限的改装。在修理期间,一并将两舷的副炮移除,并新装上6座高角炮及增设多挺机枪,希望强化其对空武装。
                          1944年(昭和19年)5月4日,宇垣缠中将将第一战队旗舰由“长门”改为“大和”。6月14日,参加为迎击于比亚克岛登陆的美军的浑作战,在美军于塞班岛登陆后浑作战随即中止。其后“大和”及“武藏”共同北上,并与小泽机动部队合流。于6月15日参加马里亚纳海战(菲律宾海海战)。日本海军首次将战列舰编入机动部队掩护航空母舰作战。“大和”所属于栗田健男中将指挥的前卫舰队。6月19日,将准备在前卫舰队上空经过的日本方面第一次攻击队误认为美军军机,周遭的舰艇更向其作出射击,犯下了击落数架友机的失误情况。证言指出当时“大和”并没有开炮。同日,日本军机动部队被美军潜艇以鱼雷攻击,丧失了航空母舰“大凤”及“翔鹤”。6月20日,“大和”向美军攻击队发射27发三式弹。这是“大和”初次于实战中使用主炮发射该弹。6月24日,“大和”返回日本。停泊约10日后,搭载着陆军将兵与物资航向新加坡,7月16日,到达加林锚地。之被在这里进行3个月的间训练,10月时将甲板涂装成黑色。


                          IP属地:江西13楼2023-08-30 16:24
                          回复

                            舰队于文莱出港,并航向莱特湾(由近至远的舰影依次是“长门”、接着是“武藏”、“大和”、“摩耶”、“鸟海”、“高雄”、“爱宕”,最后为、“羽黑”和“妙高”。1944年10月)


                            IP属地:江西14楼2023-08-30 16:26
                            回复
                              莱特湾海战
                              1944年(昭和19年)10月22日,“大和”参加莱特湾海战并为第二舰队(通称栗田舰队)第一战队旗舰,于文莱出击,目标为消灭美军登陆上船队。23日清晨,栗田舰队的旗舰重巡洋舰“爱宕”被潜艇击沉,所以暂时由乘坐于“大和”的第一战队司令官宇垣缠中将暂代指挥。黄昏的时候,栗田健男中将移乘到“大和”,因此第二舰队旗舰也改到该处,不过两个司令部同时设于“大和”内,这使得舰桥内弥漫着沉重的气氛。24日,姊妹舰“武藏”于锡布延海受到空袭而丧失。而“大和”于舰前部被1枚炸弹命中。25日早上7时,于萨马岛海发现美军护卫航空母舰舰队,因此立即与其他舰艇共同进行水上射击以攻撃美军。
                              在这次战斗中,“大和”总共发射了104枚主炮弹。而“大和”在32,500米的远距离外于第一次齐射时发射的炮弹交叉命中目标,美国方面以“炮术军官所期待的完美落点”作评价。可是,护航航空母舰“加里宁湾”号的评价却为“射程距离正确,方位低劣”。有证言指出当时的大和炮术长能村(后为大和副长),在射击期间主炮炮弹配置为前部6门中装填2枚穿甲弹,其余3门则装填三式弹。都竹卓郎在战后查证过两军的文献及自己本身的记忆,认为《战藻录》讲述“对32千米外的炮战开始,2、3次齐射后1只击破,转换其他目标(32キロより砲戦開始、2、3斉射にて1隻撃破、目標を他に変換す)”为既定的事实,最初被认为是“正规航空母舰”的“白平原”号实为护卫航空母舰,而另外一艘则是护航空母舰“范肖湾”号。当时“白平原”号被附近爆炸的炮弹轰到振荡并正喷著黑烟,“大和”就此判断“击破1只正规航空母舰”并更改目标到其他舰只。而美军方面的记录则指出,当时“白色平原”号因身处随时击中的危险之中而开始施放烟幕。在能村的回忆当中,向第一目标作四次齐射后“由于美国开始施放烟幕令视认目标困难,所以使之损伤后就转为攻击其他航空母舰(米軍の煙幕展開のため目標視認が困難となり、別の空母を損傷させようと目標を変更”。)


                              IP属地:江西15楼2023-08-30 16: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