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电纸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关注百度贴吧电纸书吧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自己使用墨水屏设备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最初发现墨水屏设备时,我是格外开心和兴奋的。从小就喜欢看书,家里买了很多实体书。后来随着我外出打工,四处漂泊,就不是那么方便带一大堆纸质书了。当时就想着如果有本神奇的万能书,可以装下很多书,那肯定是相当美好的事情。
从在电脑上看txt格式的电子书,到在诺基亚塞班系统上看电子书,再到最初的多普达wm系统智能手机,当时就感叹将来智能手机一定会普及的。
但随着盯着那么一小块电子屏幕时间长了,感觉眼睛很疲劳,期待能有像纸书一样的设备。
2011年时,我接触了解到Kindle,nook之类的电纸书设备,当时电纸书还算是小众产品,在国内还不普及,花了550元海淘了一部二手nook2,这是我第一部电纸书。同事在我的推荐下入手了Kindle4,带实体翻页按键,刷多看系统,也很不错。
当时在封闭和开放系统之间,我选择了更折腾的安卓系统的nook2,这算是我的折腾之路的开端吧。在安逸看书和折腾玩机之间,我选择了折腾玩机。
后续我又陆续入手了博阅t62m、tolino vision、jdread1、口袋阅1代2代、海信a5等设备,无一例外,都是选择了安卓系统。
安卓系统的好处是可以更方便的在线看书,对于我这种喜欢看网文的人来说很方便,还可以在线看漫画。但是相应的续航等问题肯定不如封闭系统省心。
在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手机都可以很方便找到或自行制作一些阅读文件的时代,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应该回归买电纸书的初心。
阅读和护眼应该才是最初的出发点吧,所以在购买了一部接一部新设备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到底拿设备读了多少书?
同样可以类比跑步。很多人准备跑步锻炼的时候,总是纠结于跑步装备,跑步鞋、运动衣,往往设备买了很多,运动尚未开始。有多少人家里的跑步机一直在落灰。束缚你的永远不可能是外在的设备和条件,而是你的内心和动力。
就像写文字一样,往往有时候有书写的欲望,却懒得动笔,待到有时间动笔的时候,当时的激情和灵感已经丧失殆尽了。所以在教人写作的书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有写的欲望和冲动的时候,一定要马上去写,不要失去写作的热情 。
同样在阅读这件事上,真正影响我们的是电纸书设备本身吗?是产品的设计或质量问题吗?是因为底色不够白,背光不够均匀,显示不够锐利高清,就影响了我们阅读本身的行为和效果吗?
我想事实应该不是这样的。我也发现有一些真正的书虫,爱书之人,往往一部老设备可以用很多年,一部入门的588Kindle也可以让他们读了很多书。有些人不会找资源,直接在书城购买,但却比网盘了积攒了几十g书源的人读的书更多。
其实翻出来一些老设备看看,当初的珍珠屏的静态显示效果已经非常OK了。现在追求300ppi,全局高刷,256灰度,快速响应,大内存真的有很大意义吗?其实一本书的体积也就几百k,几m,顶多几十几百m。设备里装下了一整个书库,就代表你读了很多书吗?
电纸书是阅读器,其实真的没必要像手机一样追求硬件参数。回归阅读的初心,你需要什么?核心的需求是什么?无非是显示和护眼。其他都是锦上添花。
所以现在也有一些厂商在做减法,汉王减掉n10上的背光,市场的反应也很能说明问题。
至于有些人提及的反应速度,你需要的不是一部阅读器,你需要的是一部eink平板。还有一些人提及的在线追网文和看微信读书的需求,相信我,你肯定有其他的方法实现读到同样内容的效果。更不用提微信读书里面的很多书都有删减。
小时候穷,很多游戏机都没玩过或拥有过,现在收集了很多游戏掌机,每张内存卡里慢慢存满了游戏,折腾破解安装试玩,然后落灰。真正用心玩通关的游戏,反而没有几部。和折腾电纸书何其相似!
玩物丧志。古人的话很有道理。很多时候,可能我们真的是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了。其实真的热爱阅读,一部入门的设备就能满足基本的需求了。更多的是需要你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贯彻完成阅读这件事本身。
对于一些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其实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是买一部纸书,随时翻阅,好书值得收藏和反复诵读。古人焚香净手开卷有益,对书籍本身的尊重,也是阅读这个行为过程中莫大的精神享受。
当我们谈论电纸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请好好思考下这个问题。
我关注百度贴吧电纸书吧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自己使用墨水屏设备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最初发现墨水屏设备时,我是格外开心和兴奋的。从小就喜欢看书,家里买了很多实体书。后来随着我外出打工,四处漂泊,就不是那么方便带一大堆纸质书了。当时就想着如果有本神奇的万能书,可以装下很多书,那肯定是相当美好的事情。
从在电脑上看txt格式的电子书,到在诺基亚塞班系统上看电子书,再到最初的多普达wm系统智能手机,当时就感叹将来智能手机一定会普及的。
但随着盯着那么一小块电子屏幕时间长了,感觉眼睛很疲劳,期待能有像纸书一样的设备。
2011年时,我接触了解到Kindle,nook之类的电纸书设备,当时电纸书还算是小众产品,在国内还不普及,花了550元海淘了一部二手nook2,这是我第一部电纸书。同事在我的推荐下入手了Kindle4,带实体翻页按键,刷多看系统,也很不错。
当时在封闭和开放系统之间,我选择了更折腾的安卓系统的nook2,这算是我的折腾之路的开端吧。在安逸看书和折腾玩机之间,我选择了折腾玩机。
后续我又陆续入手了博阅t62m、tolino vision、jdread1、口袋阅1代2代、海信a5等设备,无一例外,都是选择了安卓系统。
安卓系统的好处是可以更方便的在线看书,对于我这种喜欢看网文的人来说很方便,还可以在线看漫画。但是相应的续航等问题肯定不如封闭系统省心。
在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手机都可以很方便找到或自行制作一些阅读文件的时代,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应该回归买电纸书的初心。
阅读和护眼应该才是最初的出发点吧,所以在购买了一部接一部新设备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到底拿设备读了多少书?
同样可以类比跑步。很多人准备跑步锻炼的时候,总是纠结于跑步装备,跑步鞋、运动衣,往往设备买了很多,运动尚未开始。有多少人家里的跑步机一直在落灰。束缚你的永远不可能是外在的设备和条件,而是你的内心和动力。
就像写文字一样,往往有时候有书写的欲望,却懒得动笔,待到有时间动笔的时候,当时的激情和灵感已经丧失殆尽了。所以在教人写作的书上,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有写的欲望和冲动的时候,一定要马上去写,不要失去写作的热情 。
同样在阅读这件事上,真正影响我们的是电纸书设备本身吗?是产品的设计或质量问题吗?是因为底色不够白,背光不够均匀,显示不够锐利高清,就影响了我们阅读本身的行为和效果吗?
我想事实应该不是这样的。我也发现有一些真正的书虫,爱书之人,往往一部老设备可以用很多年,一部入门的588Kindle也可以让他们读了很多书。有些人不会找资源,直接在书城购买,但却比网盘了积攒了几十g书源的人读的书更多。
其实翻出来一些老设备看看,当初的珍珠屏的静态显示效果已经非常OK了。现在追求300ppi,全局高刷,256灰度,快速响应,大内存真的有很大意义吗?其实一本书的体积也就几百k,几m,顶多几十几百m。设备里装下了一整个书库,就代表你读了很多书吗?
电纸书是阅读器,其实真的没必要像手机一样追求硬件参数。回归阅读的初心,你需要什么?核心的需求是什么?无非是显示和护眼。其他都是锦上添花。
所以现在也有一些厂商在做减法,汉王减掉n10上的背光,市场的反应也很能说明问题。
至于有些人提及的反应速度,你需要的不是一部阅读器,你需要的是一部eink平板。还有一些人提及的在线追网文和看微信读书的需求,相信我,你肯定有其他的方法实现读到同样内容的效果。更不用提微信读书里面的很多书都有删减。
小时候穷,很多游戏机都没玩过或拥有过,现在收集了很多游戏掌机,每张内存卡里慢慢存满了游戏,折腾破解安装试玩,然后落灰。真正用心玩通关的游戏,反而没有几部。和折腾电纸书何其相似!
玩物丧志。古人的话很有道理。很多时候,可能我们真的是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了。其实真的热爱阅读,一部入门的设备就能满足基本的需求了。更多的是需要你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贯彻完成阅读这件事本身。
对于一些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其实最好的解决方案还是买一部纸书,随时翻阅,好书值得收藏和反复诵读。古人焚香净手开卷有益,对书籍本身的尊重,也是阅读这个行为过程中莫大的精神享受。
当我们谈论电纸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请好好思考下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