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中学08届1班吧 关注:9贴子:289
  • 4回复贴,共1

【终极ヅ一班0811】文学社佳作选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百度


1楼2010-08-11 12:08回复
    温子杰作文1
    耐心接受岁月的雕琢(读《麦子的哲学》有感)
    如果你是农夫,此刻请不要懊恼,我要告诉你什么是通往成功真正的旅程。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棵树,生得十分高大,以自己的身材为傲。一天,来了一只啄木鸟,听见树干内有虫噬之声,便在树干上啄了一个洞,将虫儿一个个吃掉,而树无法容忍这一个个树洞和痛楚,便赶走了啄木鸟,于是小虫越聚越多,将树干吃空。终于有一天,刮来了一阵台风,这棵树被拦腰折断。同样的麦子要经过风吹雨打、虫噬鸟啄才能结出饱满的麦粒。可见不经历挫折,何来成功。
    有人说:通往成功的路是十分痛苦的。我想,这不完全对。是的,成功的路上是布满了失败的陷阱和挫折的荆棘的,绝非坦途。但是关键在于我们面对挫折的态度,多数人面对挫折都是叹息、萎靡不振,有的人甚至直接选择了放弃了对成功的追求,从此碌碌终生。可暂时的挫折或失败不能做为放弃的理由,“失败乃成功之母”,惟有经历失败与挫折的磨砺,成功才能向你招手。但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却只有少数人能够承受,因为这是一个十分辛苦而压力极大的过程。但是美国的曾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则为我们见证了他那面对挫败锲而不舍的态度,他多次参选议员失败,鼓起勇气竞选州长又再次落选,之后又面临丧偶之痛。然而,他没有放弃过,而是在次年当选了美国总统。有人说这是一个十分戏剧化的结果,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这使他在无数次落败后坚持的结果!
    一块璞玉,只有经过工匠的细心打磨和雕琢在能展露风华,同样的,我们,只有耐心接受岁月的雕琢,才能在风雨的洗礼下迈进成功的殿堂。
    


    2楼2010-08-11 12:10
    回复
      2025-05-12 11:40:21
      广告
      王修田作文1
      美丽人生》观后感
           我已经是第二次观看本片了,本片是由著名导演贝尼尼所创。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但跌宕起伏;并不枯燥但耐人寻味,贝尼尼刻画的人物幽默轻松却又催人泪下。
           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幽默感的戈多尽管只是一个普通的饭店侍者,但却凭借着他的这些天赋和浪漫手法赢得佳人芳心归,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和美好温馨的生活。但是二次大战对犹太人的迫害也未能幸免的波及到了戈多的生活,犹太血统的他和他的儿子被送进了集中营,而他的妻子虽然不是犹太人,可为了不和心爱的亲人分离也义无返顾的走进了集中营。在集中营黑暗的日子里,戈多为了避免使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战争的伤害,凭借着他对美好生活无限的想象和展望以及信心,用善意的谎言为儿子营造了一个不存在的游戏。可是,在影片的结尾,戈多并没有走出“游戏”,他付出了生命为他的妻儿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我前后两次看这部影片中间时隔两年,在这两年中我经历了小学的快乐,中学的骄傲,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对世界、对生活、对理想、对心灵的观察视角和体会。也许在最初我只是观看了一部获奖的佳片,一个伤感的扣动内心的战争故事。可是,两年后,此时此刻,我再次回顾这部影片,却看到了更多更深,它不仅仅是叩响我的心门,更是激起了共鸣的涟漪。
           我尝试过以影片中戈多的处境去对待自己有时对生活的不满,试图体会他当时的内心世界:对美好生活的希翼被突如其来的困惑粉碎,他该如何继续微笑的看待一切?尽管我有所准备和预料,可是,当那些失败的潮水或者甚至可以说是洪流袭来时,我仍然——无以名状、无言以对。不公、愤恨、挣扎、强忍、勇气、直面、希望、付出,等等,等等。其中,最令人赞赏的便是“勇气”,而最难挖掘的依旧是“勇气”。勇气,使戈多大胆地编造了一个虚构的游戏,企图把儿子幼嫩的心灵和这场战争的残酷和荒谬隔离开来,给他一个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的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影片的主体部分描述着战争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可为什么还要给它取名《美丽人生》呢?因为它是戈多内心执着的追求和不弃的希望,是每个热爱着生活的人的共鸣,也应该是引导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去发现“生活是美好”。
           生活,它真的是那么的美好的!
          不管我们个人身处何时、何地和何种境况,赠言一句——“人生多有不如意,我自当笑对长空,怎奈我何”。
      


      5楼2010-08-11 12:12
      回复
        温子珺作文1
        读《又寂寞又美好》有感
             每逢翻开这本书,我都要深吸一口气,以作好准备去聆听几米心中难以述说的寂寞。在那段仿佛已经遗忘的岁月中,因为身患血癌,他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日子。也就是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他的生活中只剩下了那没有色彩喧哗的图画,孤独地,安静地,使他在苦痛当中得到心灵的舒缓。这本书可以称为几米最深沉的成人世界,原本字里行间那些稚气未脱的气息,在此书当中却变得凝重而成熟。书中有一副画令我感到十分怅惘与难忘,那画中的男子正站在一朵败落凋零的花旁,满脸是寂寞的彷徨与悲凉,整幅画的色调是阴暗的灰色,像一个无底的漩涡,将男子推入深渊。画旁附着几米的一段文字:画完这张图时,感到十分困惑,我并不想如此明白的暴露出我绝望的心情。这段话令人十分鼻酸,我可以清楚地体会到死神争夺生命的那份苦痛压力和困顿。但是,我深知,真正可怕的并不是这与病魔苦苦争扎的生命,而是千百年来令无数人生畏的寂寞。
        应该说,几米是幸运的,在他寂寞的时候将一切都寄托给了画。正因为这些画,他陷入了绝望又重燃了希望,正如书上他最后说的:我每天藉着别人的故事,用画笔透露出自己的心情,抒解我种种无法倾诉的低荡情绪。如今,惊恐消退了,悲伤不见了,而那段低潮的人生,只留下淡淡愁思,又寂寞又美好。
        是的,人生难免会遇见挫折,但是,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几米最终还是走过了那一段黯淡的岁月,并且留下了这些图画。试想如果当时没有留下这些图画,他是否也将渐渐遗忘,如果当时没有这些图画,又怎会有《微笑的鱼》、《地下铁》、《照相本子》等著作的诞生。
        窗外,一阵狂风吹来,树叶像打乱了节奏似的在空中飞舞,像是魔法师为了让世上所有寂寞的人全都能快乐在一起所使用的高帽子,又寂寞又美好。
        


        6楼2010-08-11 12:13
        回复
          陈玉琳作文1
          Do you remember the time?
                                                                  观《美丽人生》有感
              “Do you remember the time ?” 这是迈克杰克逊的一首歌的歌词,当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不禁哼出了这句歌。也许基度的孩子也会哼这首歌来怀念他的父亲基度的!
              乐观开朗的犹太青年基度和朋友驾车来到城里,途中邂逅了美丽的女教师多拉,两人互生情愫。几经磨难,两人结为夫妻。但好景不长,就在他们的儿子生日那天,基度和儿子被强行带到了纳粹集中营,原因是他们是犹太人。多拉没有犹太血统,但为了和丈夫儿子在一起,也登上了通往集中营的火车。在集中营里他们被分开关押。基度为了不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就“欺骗”他说这是为他的生日而举办的一场游戏,游戏规则是不能哭不能闹不能想妈妈,率先得到1000个积分的孩子就可以得到一辆真坦克,儿子信以为真。基度还要想方设法向妻子报平安。最终基度为了儿子的安危,自己惨死在德军的枪口之下。  
              反映二战时期的影片有很多,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过多地渲染死亡和血腥。但这些在这部影片中没有直接体现,而代替它的是更多的欢笑和泪水。首先基度是一个勇敢的男人,他喜欢上了多拉,就勇敢地去追求,不论路途有多么的崎岖,最终他做到了。其次基度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当他们在集中营的时候,基度一刻也没有忘记呵护自己的儿子,也没有忘记和妻子取得联系。在他心中亲情和爱情就是他的全部生命,所以最后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儿子,由此可见父爱的伟大。影片中有几处场景值得一提:首先是基度冒充视察人员来到多拉的学校跳“脱衣舞”的滑稽场景,这一幕是为了引起多拉的注意,从而体现基度是一个既勇敢又富有幽默感的男人。其次是基度在被处死之前向藏在铁窗中的儿子摆出小丑般的走路姿势,这是为了不让儿子害怕,并且快乐的走向死亡,体现了伟大的父爱。最后是儿子和母亲相聚,对母亲说:''我们赢了,我们得到了1000分,我们赢了。”这是最为伤感的一幕,我们为基度的牺牲而伤心,为孩子的心灵没有受到伤害而感动,基度死得值得。影片告诉我们痛苦只是暂时的,唯有乐观的人们才能得到美丽的人生。
          浓浓的父爱,深深的亲情,美丽的爱情,一个有趣的犹太男人,一个美丽的意大利女人,一个可爱的混血男孩,三个人演绎了一段亲情,爱情。文章中没有血腥,没有暴力,有的只有美丽的感情,动人的感情。德军的凶残反衬出了他们一家人的爱。在他们面前,德军是卑鄙无耻的,他们是冷血动物,没有任何感情,我同情他们一家人,我敬佩他们一家人。他们是伟大的!
          


          7楼2010-08-11 12: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