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吧 关注:47贴子:301
  • 7回复贴,共1
文章作者:唐维扬
唐维扬,男,生于1973年1月1日,大学本科。现在四川省泸州日报社工作。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作协副秘书长。


IP属地:江西1楼2010-08-10 12:58回复
    一、钓之总说
         拟写个“钓道举隅”的系列文章,把前些日子读书看到的古之垂钓者的种种情况择要分类记出;并稍作推演,聊作茶余饭后的谈料而已。首篇姑名之曰“钓之总说”。即侃点关于“钓”的总体情况。
         先说“钓”的本义。《说文》云:“钓,钩鱼也,从金,勺声。”段玉裁注解说:“钩者,曲金也;以曲金取鱼谓之钓。”照此,钓就是将金属弯曲成钩去获取鱼了,这大概就是它的本义。《说文》还认定“钓”是个形声字,左边是义符,右边是声符。但鄙人倒觉得它有点像个指事字;那右边弯钩里的一点。就正好指在“钓”之所以取龟的关键部位上,同“刃”字的那一点很有些相似。不过许慎和段五裁是权威,自然是他们说了算。我之胡诌这些,无非是想要说,“钓”如果离开了那弯弯钩钩的门道,恐怕就难得要领。
         再说“钓”的引申义。要取鱼,光凭那铁钩子还不行,系钩要用丝纶,丝纶又要系在竹竿上,因此,一副钓具起码得;由竿、纶、钩组成。除此之外,还得在钩上布了食物,或者在垂钓的水面撒放些东西,以此诱鱼上钩,这就是饵,是垂钓者最花心思的部分,也是能否取鱼的关键,由于钓鱼需要用诱饵才能达到目的,故“钓”就有了“诱取”的引申义。《毛传》释覆诗经》《其钓维何》曰:“钓者,以此有求于彼”。可见“钓”就是“用这种东西去求取那种东西”,从古以来就不是直截了当丽非转了弯不可的。就是现在青年们所说的“钓板子”“钓杆子”之类的玩笑话,恐怕用的也是“诱取”这引申义。
         还说说“钓”的夸张。由于“钓”具有“诱取”的意思,正好合了从古到今许多人立身行事的宗旨,因而也就被从古到今的许多人普遍使用。宋玉《钓赋》云:“昔尧舜禹汤之钓也,以圣贤为竿,道德为纶,仁义为钓,禄利为饵,四海为池,万民为鱼。”这恐怕是中国古代的第—大钓了,就像海南岛的椰子汁号称“天下一绝”一样,尽可令人膛目结舌。然而也由此透露出一点消息:即使古代的圣君贤王,也不过是打了道德仁义的牌子,去干那以利禄作诱饵引老百姓上当受骗,终于要把老百姓当鱼吃了的勾当,其后的《淮南子·佃真训》又继承发扬了宋玉《钓赋》中所说古先圣王的这一传统,并得出结论曰:“是故以道为竿,以德为纶,礼乐为钩。仁义为饵,投之于江,浮之于海,孰非其有?”那意思是,只要打了道德礼乐仁义的幌子随处下钩,还会有什么东西不能拥有呢?噫,钓之为道大矣哉!正所谓通古今而永适,取万物而不遗,淼淼无涯,浩浩无际,无施不可,无所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了。不过诸位也应切记它的要领:—是要弯要钩,二是要引要诱,三是要扛一块好招牌。舍此则将——无所获。
    


    IP属地:江西2楼2010-08-10 12:59
    回复
      先引一首古人咏严子陵韵《钓台》诗曰:“xxxxxxx,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怎似钓台高了”其大意是说:东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统一中国,网罗了许多英雄豪杰,却偏有严子陵这只鸿雁爱惜羽毛远翥高飞了;图画了开国三十六功臣像的云台虽然建造得巍峨雄壮,但又怎能比得上严子陵的钓台高呢?这不过是字面意义,其实是说严子陵比诸如邓禹等云台功臣来更其伟大。
          


      IP属地:江西5楼2010-08-10 14:32
      回复
        五、钓豪壮
             还是读小学的事,每到星期天,总喜欢把靠长期克扣嘴巴积攒在衣袋角里的几分或毛把钱慷慨地掏出来,送到大众电影院的售票窗里买张电影票,去过那看“活菩萨打架”的瘾。那时的规矩,开映前总要放几张幻灯片,记得开头映出的是一幅图画:一个渔翁戴着斗笠,独自坐在垂柳下的回水湾的石矶上钓鱼,他全神贯注地手把钓竿、钓丝微。斜着没入粼粼碧水之中,柳丝朝同一方向微倾?树上一二黄鹂隐约可见,附近的地上绿草如茵,几朵小白花稀疏地点缀其间。这画的上方,是红底托出的一个白色大“静”字。说也奇怪,这幻灯片一打出,本来喧闹嘈杂的放映厅便真的顿时“静”了下来,比现在用高音喇叭大声喊“请观众们安静”要见效得多。当时年纪虽小,却已看得懂这图画,也多少接受了点画面意境的感染,时隔二十多年,还一直记得,倒是当年特别感兴趣的种种“活菩萨打架”的玩意,至今却忘得一千二净了。
             平生没有垂钓的嗜好,那份幽静与闲适只能在回忆儿时看电影开映前的画面领略了,就不免有些儿缺憾。不过,中国人会享这清福的不是没有。譬如唐代的张志和,16岁就科场得意广后来待诏翰林,作了皇帝老倌的秘书,满可如现在的一些秘书们—样拉大旗作虎皮的,但这先生却放着现成的官不当,放着锦绣的前程不要,竟然归,隐江湖,自称起“烟波钓徒”来,还自鸣得意地唱起了《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形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蓝天飞白鹭,碧水涨桃花,配一个绿衰青笠的钓鱼的人,这色彩要多美有多美,况且还能钓几条活蹦活跳肉质鲜嫩的镢鱼拿回家下酒吟诗,就简直连神仙都不屑一顾了,怪不得即使刮风下雨也舍不得离去。张志和之钓,是官场枷锁的解脱,是自然真谛的回归,是江湖闲适的领略,是我们所记忆的儿时的画面。
             宋朝有个朱敦儒,早年隐居不仕,也喜欢钓鱼,其《好事近·渔父词》有句云:“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那份打扮是学了张志和的,但钓鱼的劲头比张志和更足,别说是“斜风细雨不须归”,竟然是一贯地顶霜雪冒严寒了。他的钓技似乎也不错,常常是“锦鳞拔刺满篮鱼,取酒价相敌”,一钓就是满篮子鲜活可爱的锦鳞儿,还正好拿了去换价值相当的酒喝,也够清闲逍遥的了。但这位先生后来却一改初衷,将已经钓到的闲适轻易弃却,而接受了秦桧发给的一顶“鸿胪少卿”的乌纱帽。秦桧死了,先生的乌纱帽也跟着丢了,晚年又被迫过起乡巴佬的凄凉生活来,:终于耐不住哀叹曰:“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鸿急?”朱敦儒之钓闲适,在于一念之差,误入歧途,自投罗网,结果得而复失,忧怨悲苦也随之而至。由此可见;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没有淡薄利禄的品格,没有自我把握的操守,就最好不要去寻那份快活。
             世之垂钓者多矣,如张志和者曾有几人?
        


        IP属地:江西8楼2010-08-10 14:33
        回复
          六、钓之结语
               古语有云: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钓。这句子美则美矣,然不过是士大未们的吟风乔月、故充萧洒而已。试想,那明月再美,是能钓得起的么?即使钓到了;又吃不得哼卖钱不得,还永远失去夜间的明亮,于己于人均无益处。现今国人讲究的是实惠,恐怕没几个肯干这蠢事。人们弄钓的初意,原只是向水面索取食物以糊白活命;目的在于得鱼,从其中贪图自然之乐。怡情养姓,只不过是派生的效益。假如一个人终日持竿静坐而一无所获,那他得到的自然之乐就会很有限,说不定还会产生烦恼与失落了。
               要使垂钓的行为获得较好的效益,是有许多讲究的。比如下钓的处所,就要随季节的不同而变化。所谓“春钓滩,夏钓湾,秋钓潭”是也。春天水暖,鱼儿们成群结队到浅滩觅食繁殖;夏天炎热,它们则多喜在湾汉处栖息活动;秋季水枯,鱼儿又多寻找深潭汇聚。随着鱼群活动地点的变化而变换下钓的处所。得鱼的机会自然增多。使用钓具有木少学问,钓大鱼者线要长竿要大钩要粗;钓虾米细鱼则“杀鸡不用牛刀”;钓扑食的鱼钩要随水跳动,钓吞食的鱼则须待浮标没入水底。用饵亦需视鱼的不同食性而定,钓团鱼要用泥鳅猪肝,钓草鱼只用几片嫩草尖,而钓鲫鱼则用蚯蚓……如果不掌握这些要领,就势必影响垂钓的效果。《阙子》里记载了一个“桂饵金钩”的故事,说是楚国一个钓鱼的,“以桂为饵,锻以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钓饵钓具都很华贵。 “然其得鱼不几矣”。可见一味追求钓的外在形式之美,并不能达到多获鱼的目的。宋代林昉的《田间书》还记载了作者目睹的一个故事:有两老头分别坐在石头上钓鱼,其甲得鱼甚多,乙则终日—无所获。乙便丢了钓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老头回答说:“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原来,甲老头钓鱼的诀窃是先诚意正心,不急不躁,摒息杂念,专心致志,达到形神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如此,便能频频得手,又能怡情养性。乙老头时时想着要鱼上钩,眼睁睁地盼着鱼儿上钩,心不安,神不定,鱼儿见到他那模样就跑开了,还哪能钓到?可见要进入垂钓的最佳状态,是不能存些许杂念的。
               钓之为道,亦大矣哉!鄙人倾其所有,已将此中三味和盘托出。读者诸君不妨将此连续7篇从头看去,则保准钓官的可以得官,钓名的可以得名,钓清高、钓闲适、钓豪壮者皆可各有所得,即使是真想钓鱼的,看了这最后一篇也当有所助益?其余未尽意者,再录无名氏打油诗一首以为总括,诗曰:
               大道从来非一途,运筹玄妙任驰驱;
               钓钩虽小藏世界,岂在虾公和碎鱼?
          


          IP属地:江西9楼2010-08-10 14:34
          回复
            IP属地:江西11楼2010-08-10 14:40
            回复
              看过这篇文章两次以上,或许看的不够仔细。
              写这篇文章的人,受了太多当世功利心的熏陶,以至于写出来的文字也是如此。
              在他眼里,历史上众多的垂钓者几乎都是有目的的垂钓,为官,为名,为清高……
              而,真正有垂钓意识的只有身居高位而放弃这个职位跑去钓鱼的人才有,别的在这个作者眼里算“没资格”的一类,别的垂钓者如果没有官垂钓是钓清高,有官做垂钓是嫌官小……唯独舍弃高官厚禄来垂钓的人才有真正的钓鱼的闲情逸致。
              本来垂钓是一种情趣,可是在太多的世俗功利之心下,文章的味道也变得世俗了,或许这个人不该去写这篇文章。


              IP属地:江西12楼2010-08-14 03:00
              回复
                唔....老师走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8-16 22: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