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垣(1880.11.12—1971.6.21)
史學大師陳垣本是研究所國學門導師,又與胡適、沈兼士交往密切。把中國學術研究推向世界最高水準,是他們共同的心願。
據胡頌平《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記載,胡氏一九五七年一月三日出席臺北“中央研究院”團拜會,憶起二十年代“在北平和沈兼士、陳援庵兩位談起將來漢學中心的地方,究竟是中國的北平,還是在日本的京都,還是在法國的巴黎”。
而曾就學於研究所國學門、後來成爲史學大家的鄭天挺在《回憶陳援庵先生四事》中追記,一九二一年研究所國學門集會,“陳老説:現在中外學者談漢學,不是説巴黎如何,就是説西京(日本京都)如何,没有提中國的。我們應當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奪回北京”。陳氏連續發表於《國學季刊》的諸文都不失爲這樣的發憤之作,而尤體大思精者允推《元西域人華化考》。
史學大師陳垣本是研究所國學門導師,又與胡適、沈兼士交往密切。把中國學術研究推向世界最高水準,是他們共同的心願。
據胡頌平《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記載,胡氏一九五七年一月三日出席臺北“中央研究院”團拜會,憶起二十年代“在北平和沈兼士、陳援庵兩位談起將來漢學中心的地方,究竟是中國的北平,還是在日本的京都,還是在法國的巴黎”。
而曾就學於研究所國學門、後來成爲史學大家的鄭天挺在《回憶陳援庵先生四事》中追記,一九二一年研究所國學門集會,“陳老説:現在中外學者談漢學,不是説巴黎如何,就是説西京(日本京都)如何,没有提中國的。我們應當把漢學中心奪回中國,奪回北京”。陳氏連續發表於《國學季刊》的諸文都不失爲這樣的發憤之作,而尤體大思精者允推《元西域人華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