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神、道玄、张小凡,这三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平衡,彼此制约,又相互依存,恰成犄角!
单就从《诛仙》的精神内涵上讲,恰恰也是在这三个人身上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遇神杀神,见仙诛仙!
张小凡,为了实现“自我”,十年前,不惜与所有爱护他的人决裂,反出青云山;十年后,更不介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兽神大举进攻青云山之际,暗中潜入幻月洞府,企图摧毁天下苍生仅有的希望??诛仙剑(注:张小凡早不来晚不来,偏偏选在这个节骨眼上潜入幻月洞府,试图摧毁诛仙剑,是偶然,更是必然)。在幻月洞府,更是杀掉了了自己最为亲近的七个人,他的七个魔鬼,(普智、父亲、母亲、田不易、苏茹、田灵儿以及雪碧的合影),跳出了他们给他设置的“温柔陷阱”。纵观张小凡的一生,最准确的判词恰恰就是那句最经典的:
一个人,一根烧火棍,孤独的面对了整个世界。
再看兽神,为了报复,或者说兑现对玲珑那份疯狂的爱,便迁怒于普天之下数以亿计的无辜之人,视人命如草芥,面对自己的手下无数妖兽,同样毫无仁慈之心,若说偏激,天下更无第二人能出其右。要是再结合《天人合一》一文里的观点,把兽神的这种看似偏激行为看作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就顺理成章了。兽神以一妖之力,力抗整个人类,希望能倒转乾坤,打翻这不合理的一切(详见六尾魔狐语录)……
兽神所为,自然也是面对了整个世界。
至于道玄,有其誓言为证,十年前:道玄在心中低声叹了口气,但心意在这片刻间已然决定,纵然日后自己被天下人议论,也绝不愿留下张小凡这个绝世祸胎;十年后:为天下苍生计,除妖降魔,日后纵然万劫不复,也愿一身承担。道玄面对的不仅仅是田不易、张小凡等个中人的质疑,更面对了广大粉丝等阑外人的指责。道玄所为,可谓之:
一个人,一把诛仙剑,孤独的面对了整个世界。
诚然,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是“诛仙精神”之坚决拥护与实践者,然而,唯独这三个人,尤其把这种精神理念和战斗意志发挥的淋漓尽致:为了心中的某个愿景,不惜摧毁一切敢于挡在面前的人或事,当然也包括自己??
道玄后来以血祭剑,以至入魔;
兽神则与玲珑相拥着自焚于八荒玄火中;
至于张小凡,更无需多言,“诛仙”一说,最终伏诛之人,本就是小凡自己。
然而,个中区别就在于:
兽神失败了。兽神败给了对玲珑的爱。兽神见到的是玲珑的幻影,张小凡曾经于幻月洞府见到的何尝不是田不易、苏茹等至亲之人的幻影,那便是他们的心魔。然则小凡最终超脱了这种爱的束缚,兽神却深深的沉溺其中,最终与玲珑相拥着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如果面对那一个个出现在眼前的至亲之人的幻影时,张小凡意志不够坚定,幻月洞府将是他最后的归宿。
道玄也失败了。道玄败给了对青云的爱。为了修补诛仙剑,道玄入魔了(注:经过笔者反复思量,再三论证,最终证实道玄入魔后之所以滥杀无辜,纯是为了要修补诛仙剑,这点本文不做过多说明,后文里详细道来)。虽然张小凡也曾经加入魔教达十年之久,但究竟心智未失,他自己明言:伤天害理的事从未干过;道玄就不一样了,入魔后的道玄完全被诛仙剑控制了,滥杀无辜,作恶无数,彻底失去了回头的机会。
诚然,张小凡曾经也失败过,他败给了对自己的爱。可以认定,张小凡最爱的人,不是灵儿,不是碧瑶,亦不是雪琪,而是自己。笔者在前文《老七》一章里曾反复阐述了“自我”的概念。必须承认,张小凡是一个极其“自我”的人,他所做的一切,表面看似为了别人,其实都是为了自己。无论是初上青云山时,囿于对普智的承诺而坚决隐瞒噬血珠的来历,还是后来为了心中的正道而屡次拒绝碧瑶,再或者为了唤醒碧瑶而选择一次次的伤害雪琪,等等,而这种对“自我”的忠诚,甚至包括,他一次次不顾个人安危而救灵儿、碧瑶等人于危难之中(注:这点不容易理解,可以参考革命先烈为了革命而不惜让伤害自己的亲人,以及自己,稍有不同的是,前辈们忠诚的是马列主义,张小凡忠诚的“自我”,但都是是属于意识范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