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歌哭泣吧 关注:24贴子:16,723
  • 4回复贴,共1

笑谈红尘千秋事,醉看诛仙万古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诛仙》有两种走向,两条脉络,其一便是作者目前给出的完整的八本,虽然前五本与后三本在很多地方都有些脱节,对前面所设之伏笔未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毕竟是萧鼎的原作,不可忽略。关于这点,笔者将着重点评其思想意义及社会价值。    
     另一种走向,就是以前五本为基础,对后三本里出现的问题做一定程度的改动,使之趋于合理。本文要做的,就是结合《醉看》前文,对兽神的处理进行重新论证、阐述。如果抛开其社会价值等一些东西,单就小说而言,支线服从主线,配角服务主角,是不变的真理,写兽神终究是为了写张小凡,本文里人物关系较为复杂,阅时务须仔细!    



1楼2010-08-09 14:25回复
       兽神、道玄、张小凡,这三者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平衡,彼此制约,又相互依存,恰成犄角!    
         单就从《诛仙》的精神内涵上讲,恰恰也是在这三个人身上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遇神杀神,见仙诛仙!    
         张小凡,为了实现“自我”,十年前,不惜与所有爱护他的人决裂,反出青云山;十年后,更不介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兽神大举进攻青云山之际,暗中潜入幻月洞府,企图摧毁天下苍生仅有的希望??诛仙剑(注:张小凡早不来晚不来,偏偏选在这个节骨眼上潜入幻月洞府,试图摧毁诛仙剑,是偶然,更是必然)。在幻月洞府,更是杀掉了了自己最为亲近的七个人,他的七个魔鬼,(普智、父亲、母亲、田不易、苏茹、田灵儿以及雪碧的合影),跳出了他们给他设置的“温柔陷阱”。纵观张小凡的一生,最准确的判词恰恰就是那句最经典的:    
         一个人,一根烧火棍,孤独的面对了整个世界。    
         再看兽神,为了报复,或者说兑现对玲珑那份疯狂的爱,便迁怒于普天之下数以亿计的无辜之人,视人命如草芥,面对自己的手下无数妖兽,同样毫无仁慈之心,若说偏激,天下更无第二人能出其右。要是再结合《天人合一》一文里的观点,把兽神的这种看似偏激行为看作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就顺理成章了。兽神以一妖之力,力抗整个人类,希望能倒转乾坤,打翻这不合理的一切(详见六尾魔狐语录)……    
         兽神所为,自然也是面对了整个世界。    
         至于道玄,有其誓言为证,十年前:道玄在心中低声叹了口气,但心意在这片刻间已然决定,纵然日后自己被天下人议论,也绝不愿留下张小凡这个绝世祸胎;十年后:为天下苍生计,除妖降魔,日后纵然万劫不复,也愿一身承担。道玄面对的不仅仅是田不易、张小凡等个中人的质疑,更面对了广大粉丝等阑外人的指责。道玄所为,可谓之:    
         一个人,一把诛仙剑,孤独的面对了整个世界。    
         诚然,小说里的每个人都是“诛仙精神”之坚决拥护与实践者,然而,唯独这三个人,尤其把这种精神理念和战斗意志发挥的淋漓尽致:为了心中的某个愿景,不惜摧毁一切敢于挡在面前的人或事,当然也包括自己??    
         道玄后来以血祭剑,以至入魔;    
         兽神则与玲珑相拥着自焚于八荒玄火中;    
         至于张小凡,更无需多言,“诛仙”一说,最终伏诛之人,本就是小凡自己。    
         然而,个中区别就在于:    
         兽神失败了。兽神败给了对玲珑的爱。兽神见到的是玲珑的幻影,张小凡曾经于幻月洞府见到的何尝不是田不易、苏茹等至亲之人的幻影,那便是他们的心魔。然则小凡最终超脱了这种爱的束缚,兽神却深深的沉溺其中,最终与玲珑相拥着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如果面对那一个个出现在眼前的至亲之人的幻影时,张小凡意志不够坚定,幻月洞府将是他最后的归宿。    
         道玄也失败了。道玄败给了对青云的爱。为了修补诛仙剑,道玄入魔了(注:经过笔者反复思量,再三论证,最终证实道玄入魔后之所以滥杀无辜,纯是为了要修补诛仙剑,这点本文不做过多说明,后文里详细道来)。虽然张小凡也曾经加入魔教达十年之久,但究竟心智未失,他自己明言:伤天害理的事从未干过;道玄就不一样了,入魔后的道玄完全被诛仙剑控制了,滥杀无辜,作恶无数,彻底失去了回头的机会。    
         诚然,张小凡曾经也失败过,他败给了对自己的爱。可以认定,张小凡最爱的人,不是灵儿,不是碧瑶,亦不是雪琪,而是自己。笔者在前文《老七》一章里曾反复阐述了“自我”的概念。必须承认,张小凡是一个极其“自我”的人,他所做的一切,表面看似为了别人,其实都是为了自己。无论是初上青云山时,囿于对普智的承诺而坚决隐瞒噬血珠的来历,还是后来为了心中的正道而屡次拒绝碧瑶,再或者为了唤醒碧瑶而选择一次次的伤害雪琪,等等,而这种对“自我”的忠诚,甚至包括,他一次次不顾个人安危而救灵儿、碧瑶等人于危难之中(注:这点不容易理解,可以参考革命先烈为了革命而不惜让伤害自己的亲人,以及自己,稍有不同的是,前辈们忠诚的是马列主义,张小凡忠诚的“自我”,但都是是属于意识范畴的东西。)    
    


    3楼2010-08-09 14:2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无论怎样,救也好,伤也罢,张小凡从不因为周围人的意愿或要求而改变自己的初衷,他忠于自己,忠于他的本心。    
           再换言之,张小凡从来都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他所做的一切全凭个人好恶而定。最集中的反应在,对全文的核心“正邪”这一问题上,他不愿意接受别人强加给他的答案,而是希望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观察,去判断,却全然不顾这给他,以及他身边的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    
           幻月洞府里,小凡虽然超脱了他的七个魔鬼对他爱的束缚,跳出了他们设下的温柔陷阱,然而,最终却还是败给了自己,他是太爱自己了,天下苍生,不及自己心中的一个念想,也因此,出了幻月洞府的他,仍需要在痛苦里挣扎,在尘世间求索,而未能彻悟。    
           幸运的是,幻月洞府这一役,他并没有像后来的兽神一样烟消云散,也没有像道玄一样万劫不复,他还活着,并清醒着。作者赋予了最终的使命,那就是战胜自己,是为“诛仙”。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兽神这一关不能不过,至于道玄,则是另一道必须逾越的关卡。并且,在接受道玄这一重考验前,还需要兽神恰当的铺垫,充当一个桥梁的作用(注:关于这一点,恰恰是作者忽略了或者未曾细想过的)。    
           情境设计:    
           当兽神说了那句“那个打伤我的人,似乎跟你也有几分过节嘛”之后,鬼厉的反应是“脸色登时也为之一变”,这当然是没有错的,接下去的“两个男人对望着,都没有再说话”也没有错,但错误的是不应该永远沉默下去,更不该就此中断这个话题  
           那么,让笔者携众读友一起,顺着小说本来的脉络与思路走下去,追本溯源,寻根究底,看看会出现怎样惊人的变化(注1:关于这一点,作者曾在一次答记者问时说过要让书中人物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奈何老萧说得出,却做不到,后三部里充满了太多人为斧凿的痕迹,不复前五部浑然天成、行云流水的艺术手段,笔者以为,是萧自己腰斩《诛仙》;注2:这里对作者的原话表述不够准确,但意思大抵不会错)。    
           言归正传,兽神或者张小凡,无论谁先开口打破这个僵局都是可以的。    
           假如小凡先开口,他也许会冷笑一声,道:“那个人,只怕如今也未必便好到哪里去”    
           小凡会这么说并不奇怪,依据是,之前在进镇魔洞时,与凶灵黑虎的一段对话:    
           黑虎道:“我本已绝望,想来世间更无人可以阻挡这妖孽祸害苍生,不料前一段日子,他竟然是重伤而回,中土人杰地灵,竟然还有高人可以重创于他,实在大出我意料之外。”    
           鬼厉眼角微微抽搐了一下,忽地冷笑一声,道:“你也不必太在意,兽神虽然败了,但击败他的人,也未必便好到哪里去”。    
           鬼厉与黑虎的这两段对话,颇有些耐人寻味,总结起来就四个字:答非所问。    
           奇怪吗,不奇怪。张小凡对道玄的成见实在太深了。以致于根本就不去管黑虎本来的意思,而是直接针对他赞美道玄这一条,脱口就是一句嘲讽挖苦的话。    
           众所周知, 张小凡绝非多嘴饶舌之人,尤其是当他化身为“鬼厉”之后,更是惜字如金,想此子城府何等之深,心智又何等坚定,他本不该如此失态的,可是一听到黑虎赞美道玄,仍然无法控制的冒出那么一句,足见对道玄成见之深,仇恨之切。    
           既如此,眼下竟然到兽神说起自己跟道玄恩怨,又如何能冷静的下来?须知,今日的鬼厉固非彼时的张小凡,但毕竟也是性情中人,偏激程度并不稍逊于兽神。    
           当然,还有一种反应就是,小凡虽然极力保持了沉默,但是他眼中一闪而过的恨意、微微颤抖的身体、略显粗重的呼吸、以及那一瞬间透身而出的冰凉杀意,再或者,便如同前面在黑虎面前的反应一样,眼角微微抽搐,等等等等,无论哪种,皆可。  
      


      4楼2010-08-09 14:26
      回复
        一边是严防死守,容不得半点心意流露,一边则是掏心掏肺,恨不得倾囊相告,瓶儿兽神,何故厚此薄彼以至如此之甚?  
             并非小凡对瓶儿太吝啬,而是对兽神太慷慨,慷慨的令人难以置信。究其原因,无非是和兽神投缘,是天生的知己(都是别人长生的实验品,是人造之人)。    
             张小凡既然能把自己隐藏最深的心意都告诉兽神,却又为何单单留下与道玄的一段恩怨纠葛不说?    
             其二,所问之人既不是非常之人,此时此刻更不是非常之时,而是他与兽神的最后一面,是他不远万里赶来相送兽神的最后一刻,记忆再怎么痛苦,该讲的话终究还是要讲的,免得将来回忆起来,追悔莫及。  
             其三:前文《天人合一》里已经详细论证过了,兽神应该把自己的离奇的身世告诉张小凡而不是如作者写的那般把说给了了完全无关的小白,既然兽神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小凡又怎会不震惊动容,不进而联系到自己这一生,怎会索性说出来呢?  
             其四:一个人心中藏了太多的事,是会很累的,遇到合适的机会,总要找人倾诉的。譬如曾经的碧瑶,隐藏了十年的心事,从未告诉过任何人,包括最亲近的幽姬在内,最后还不是在一个最正确的时间,告诉了一个最合适的人?  
             对小凡而言,兽神,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此刻,便是最正确的时间。  
             更何况,小凡心知肚明,推心置腹过后便是生死相争,或者他,或者兽神,最终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他的秘密绝不会被第三个人知道的。于情于理,小凡都没有理由不告诉兽神与道玄的一段恩怨。  
             其五,最重要的是,这直接关系到《诛7》里与道玄的一战,笔者亲眼所见,几乎所有的书迷都对“义庄之战”不满,其实问题最早就出现在这里。  
             从十年前那个淳朴的青云少年下山伊始遇到鬼王知道本门的诛仙古剑才是杀人最多煞气最重的,到后来亲眼见证了两只妖狐坠入火湖,明白了“狐亦有泪,妖也有情”,众生原本平等的道理,再到后来听闻师父普智才是灭他全村老少的侩子手,到最后于通天峰上亲眼见到师伯道玄竟然斩杀了碧瑶,他义无反顾的加入了魔教,完成了一个轮回;十年后重新出关的他,先是在炼血堂里饶过野狗不杀,后来听到雪琪的呼唤“你回来吧”,再到后来救小白完了竟然要归还玄火鉴,杀万剑一后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到如今再遇兽神,到最后与道玄的一战,张小凡走完了属于他人生的第二个轮回,艰难的回归之路。  
             言归正传,小凡与道玄的恩怨毋庸置疑是要告诉兽神的,问题的关键是:小凡会如何说这个事,又会如何评价道玄这个人  
        


        6楼2010-08-09 14:27
        回复
          小凡自然是很偏激的了,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赞美道玄,虽然破口大骂多半也是不会的,毕竟影响身份。但言辞间的恨意总是免不了的。一句话,张小凡口中的道玄,一定是天字第一号邪恶之人,是比兽神更加邪恶、更加凶残、更加狠毒的角色。  
               听闻这番说辞,兽神失笑道:“你错了……”  
               兽神的态度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小凡与道玄的恩怨的最终走向问题。笔者以为,兽神不但不会附和小凡,反而会为道玄辩护。  
               千万不要以为笔者在开玩笑。兽神自然是邪恶的,但同时也是光明磊落的。兽神从来都未曾想过要掩饰自己的想法,他的邪恶一直都是赤裸裸的表现在外的,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像云易岚老匹夫,表面上道貌岸然,一团和气,背地里却心狠手辣,一肚子坏水。  
               背后诋毁,说人坏话这种事兽神做不出来。兽神绝不会因为道玄打伤了自己,而小凡又与他关系非浅就说一些迎合张小凡的话,那样未免把兽神看的太轻了。  
               兽神只是魔头,但绝不是小人。  
               最重要的是,兽神也确实从内心里佩服道玄,若说到这个世上能令兽神真正佩服的几个人,首屈一指的当然是玲珑,再剩下就非道玄莫属了。  
               兽神佩服道玄,一者,是因为道玄是继玲珑之后第一个能让他重伤败逃之人,当诛仙剑最终插在他的心口上时,兽神惨然长笑,长叹一声,道:“了不起……了……不起!……”  
               更重要的是,兽神佩服道玄的执着,佩服道玄对正道的坚持,当道玄最终以自身精血祭剑,开启天机印,化万千剑雨为惊天狂剑之时,兽神的反应非常奇怪,原文道:  
               狂风处,兽神凌立云霄之上,望着前方那柄根本不似应该在人间出现的神剑,狰狞的脸上却多了一丝茫然。  
               茫然!    
               好一句狰狞的脸上却多了一丝茫然!  
               兽神茫然了,但读友们切不可茫然!  
               这句话乃是重中之重,试问,兽神为什么会觉得茫然?  
               原因无非是,兽神不明白道玄为什么拼了老命,宁可入魔,甘愿万劫不复,遭万世唾弃,也一定要除掉他。  
               兽神道:“古剑凶灵,必定乃是天地戾气所生,与我本出同源……你强行驭剑与我而战,胜负未知,却多半为剑气所趁,这般损人害己之事,你并非凡夫俗子,何必要我多说……将来剑灵反噬,你的下场只怕要比我惨千倍万倍。”  
               道玄又何尝不清楚这个结果?做除魔英雄时固然风光无限,然则一旦入魔后就另当别论了,自身痛苦不堪不说,一世英名也要毁于一旦,更会被同门中人坚决铲除,师父天成子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且是被他亲手杀掉的。但是他仍然执意这么做,仍然选择步师父的后尘,在兽神眼中,道玄岂非天底下最大的傻瓜?   
               圣人道:君子不立危强之下。换句话说便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道玄为何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粉身碎骨只为天下苍生?  
               兽神乃是邪恶的化身,本源便是天地戾气,后来又被玲珑无情的抛弃,仇恨已经完全浸染了他的每一个细胞。为了个人的一点点恩怨,便能迁怒于整个天下数以万计的无辜之人,这样的人,与为了天下苍生请命不惜舍身卫道的道玄相比,无异于黑夜之与白昼,寒冬之与酷暑,完全是两个极端,彼此间非但不能理解,甚至连想象都是一种奢侈。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偏激如兽神者,又怎么会明白道玄的想法?  
               然而,道玄做到了,道玄令兽神感到茫然!  
          


          7楼2010-08-09 14: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