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血管吧 关注:2贴子:9
  • 2回复贴,共1

人工血管内瘘使用及护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肾病患者增加,以及透析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使用人工血管内瘘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较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更复杂,现将部分穿刺、护理要点列举如下,今后我们还会陆续发布相关的系列专科文章,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1、穿刺时机:因手术创面大,皮下组织受损多,术后肢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虽然文献报道术后2-4周可以穿刺透析,但我们观察到一般术后6-8周肿胀才可以完全消退,新的内、外膜逐渐形成,人工血管轮廓变得清晰。
过早使用易使移植血管压缩,吻合口狭窄,出血,感染及血栓形成,因此一般选择术后6-8周穿刺人造血管为宜。
如果人造血管通路失功能,经手术干预再通后,伤口无渗血、肿胀、术后第一天即可使用。
2、穿刺部位:动、静脉穿刺点距离吻合口>3cm,两点间距>5cm。
不宜在血管转弯、弧形及皱褶部位穿刺;采取阶梯式或螺旋式不定点穿刺,每次穿刺部位距上次进针0.6-1.2cm。
3、穿刺方向:对穿刺范围较短的人工血管,动脉穿刺为逆血流方向,可减少再循环率。
对穿刺范围较长的人工血管,动脉穿刺针可为顺或逆血流方向,顺血流方向穿刺使血流对拔针后可能存在的活瓣影响小,有利于血管针眼的愈合,静脉穿刺针为顺血流方向。
4、穿刺方法:穿刺前摸清血管的走形、深浅,穿刺不需用止血带。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穿刺区域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大于10cm,消毒两遍。
针尖斜面向上,以40°-45°角进针,刺入皮肤有顿感时触及人工血管,进入人工血管后可感有落空感,见回血后将穿刺针与皮肤的角度减到20°―30°,继续血管内推进至针身全部送入,然后将针旋转180°,使针斜面向下,固定穿刺针至恰当舒适位,严防穿刺针异位或脱出。
对于人工血管植入较深或肥胖的患者,当不能清晰触摸到血管边缘时,可将人工血管捏起,使其高于皮肤,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应采取阶梯式或螺旋式进针方法,使穿刺不固定于整个血管通路的任何区域。
5、拔针及止血:拔针时确认针尖斜面向下,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点,拔针后指压止血15-20min,压迫点在人工血管进针处,注意不要在拔针过程中加压,要在拔针后加压,以免穿刺针斜面切割血管。
压迫时间不宜过长,力量适中,以能触及近心端人工血管震颤或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为宜。
压力过大易致血流阻断,压力过小易出血,压迫时间过长易导致血栓形成。
图1 动、静脉穿刺点距离吻合口>3cm,不宜在血管转弯、弧形及皱褶部位穿刺
6、日常护理:透析治疗中观察血压变化,若血压低于100/60mmHg要及时处理,防止长时间的低血压致血流缓慢使血栓形成。
如果发现患者内瘘肢体肿胀或者静脉回流压力增高应警惕瘘血管近心端狭窄,及时告知医生。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8-05 08:56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9-05 16:24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11-02 0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