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无意中开电视,竟然发现CCTV在回放1994年中国男篮“黄金一代”力克西班牙杀入八强的比赛录像,虽然十六年前就看过,但还是一口气重新看了一遍,抚今追昔,却是感慨良多。眼下中国男篮又要出征世锦赛了,十六年来,中国篮球究竟进步了什么,退步了什么,我想那场比赛的录像就是一个绝好的影子。
以一个普通篮球迷的身份,逐一的把当年“黄金一代”的技术特点和优缺点分析一下,只希望能够对即将出征世锦赛的中国男篮,有所借鉴,有所裨益。
1,都说94黄金一代前锋强,但究竟强在哪里,有说是技术好,有说是投篮准,看看对西班牙的比赛就可以明白,94黄金一代的球员,论个人能力,强于现在球员最多的,就是对抗状态下的投篮命中率,尤其是中投命中率,在和西班牙的比赛里,中国队的中远投命中率极其精准,大家更多的是关注了下半场中国队追分时候的“三分雨”,但都忽略了上半场,在西班牙体能充沛防守严密的情况下,郑武,孙军,刘玉栋多次在对方巴掌面前强行投篮成功,尤其是孙军那球,先虚晃,诱惑对方犯规,起跳三分中,一口气打四分,这样的自信,这一代男篮外线何曾有?上半场的最后六秒进攻,刘玉栋在两名球员包夹的情况下强行中投,压哨命中两分。在上半场中国队内线被人家完爆的情况下(西班牙的中锋和大前锋,半场一个拿了18分一个拿了16分),中国队凭借着中投的高命中率咬住了对手,也消耗了对手的体能,才为下半场的大逆转奠定了基础。
2,现在都在说中国男篮后卫不行,持球能力差,怕紧逼,是死穴,那么94黄金一代又是怎样呢?看比赛就知道了,首先半场紧逼,是94黄金一代的法宝,打巴西和西班牙,中国队都是在咬分的关键时刻紧逼得手,奠定优势。第二,94黄金一代的后门,如阿的江,吴庆龙,和这批后卫最大的区别就是球的转移速度快,跑动多。看阿的江持球,很少有在无逼抢状态下把球窝在手里十来秒不撒手的事情,都是迅速持球迅速转移,前锋线的穿插跑动很多,极少有“走着打”的情况,转移球的视野与时机把握也都相当好,那场比赛作为替补的胡卫东,在全场比赛里扔进9个三分球,大部分都是下半场空位下的舒服出手,都是中国队通过连续的跑动转移,倒出了外围投篮的空间,在没有强力内线的情况下,这种情景足见当时中国后卫的水准。看看阿的江打球,再看看今天的刘炜,真恨不得让人上去踹他一脚。
3,94黄金一代的弱点是什么?就两条:内线和对抗。看看和西班牙的比赛,尤其是上半场,中国队的这两条缺点几乎被西班牙人完爆,西班牙那个两米一三的中锋,在中国队的篮下基本是怎么打怎么有,篮板球上西班牙半场抢了18个,中国队才六个,西班牙的中锋半场拿了18分,大前锋半场拿了16分,正是这一条的巨大差距,让中国队半场落后15分。
那么当时中国队又是怎么克制这几条弱点的呢?首先是加强协防和包夹防守,但上半场证明,实在是防不住,单涛和吴乃群俩人包人家一个,还被人家冲的七零八落。但总算能消耗对手体能。但另一条就很重要了:锋卫球员强突内线,看看中国队两个内线单涛和吴乃群当时的得分,大部分都是通过跑位到内线,接锋卫队员的强突后轻松上篮得手,极少有硬碰硬的强打背打,强突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造犯规,用犯规杀伤对方内线,无论是阿的江还是吴庆龙,冲的那叫一个猛,迎着对方中锋的巴掌强上篮,西班牙的中锋虽猛,上半场却被中国队造了四次犯规,不得不在下半场开始后提前休息,正是他离场休息的那段时间,中国队开始控制了篮板球,打出了快攻,用六分钟的时间把比分迫近到了三分。这是本场比赛的一大转折点。
而在西班牙主力中锋重新上场后,中国队却遭到了危机,这里要提一提单涛,虽然他大部分时间里作为中锋被人打爆,但却是一个出色的炮灰,他不计代价的犯规遏制了西班牙人,也让他在对方主力中锋刚上场后重新五犯离场。这个时候蒋兴权做出了一个变招,他没有派出同样有身高的纪敏尚,相反是派出了不到两米的刘玉栋顶替单涛,正是这个调整成为本场比赛的有一个关键。当时刘玉栋还没有伤,身体素质极好,尤其是他的绕前防守技术,死死缠住了西班牙人。西班牙先尝试吊内线,却两次被中国队断球,之后吴乃群与刘玉栋的包夹绕前,让西班牙中锋基本就废了。而中国队下半场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篮板球,比起上半场被人家摘玉米一般摘篮板球的场景,下半场中国队的后场篮板保护的相当好,几乎没有给西班牙人任何机会,而这个贡献,更多的要算在胡卫东身上,注意一下95-99年的CBA技术统计就知道,胡在联赛里的篮板球数据,一直都是位居前十的。(胡卫东还是1995-1998年唯一一个七项技术统计全进前十的队员),胡卫东的作用是保护后场篮板,注意一下,每当西班牙投篮不中的时候,胡卫东都会在第一时间冲到篮板球的区域,即使不能拿下篮板球,却能够干扰对方争抢,至少有五次,他硬是把篮板球“拨”回给了中国队。尤纳斯常批评中国队员保护篮板球的欲望不强烈,但是那场比赛的下半场,中国队对后场篮板球的保护,几乎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以一个普通篮球迷的身份,逐一的把当年“黄金一代”的技术特点和优缺点分析一下,只希望能够对即将出征世锦赛的中国男篮,有所借鉴,有所裨益。
1,都说94黄金一代前锋强,但究竟强在哪里,有说是技术好,有说是投篮准,看看对西班牙的比赛就可以明白,94黄金一代的球员,论个人能力,强于现在球员最多的,就是对抗状态下的投篮命中率,尤其是中投命中率,在和西班牙的比赛里,中国队的中远投命中率极其精准,大家更多的是关注了下半场中国队追分时候的“三分雨”,但都忽略了上半场,在西班牙体能充沛防守严密的情况下,郑武,孙军,刘玉栋多次在对方巴掌面前强行投篮成功,尤其是孙军那球,先虚晃,诱惑对方犯规,起跳三分中,一口气打四分,这样的自信,这一代男篮外线何曾有?上半场的最后六秒进攻,刘玉栋在两名球员包夹的情况下强行中投,压哨命中两分。在上半场中国队内线被人家完爆的情况下(西班牙的中锋和大前锋,半场一个拿了18分一个拿了16分),中国队凭借着中投的高命中率咬住了对手,也消耗了对手的体能,才为下半场的大逆转奠定了基础。
2,现在都在说中国男篮后卫不行,持球能力差,怕紧逼,是死穴,那么94黄金一代又是怎样呢?看比赛就知道了,首先半场紧逼,是94黄金一代的法宝,打巴西和西班牙,中国队都是在咬分的关键时刻紧逼得手,奠定优势。第二,94黄金一代的后门,如阿的江,吴庆龙,和这批后卫最大的区别就是球的转移速度快,跑动多。看阿的江持球,很少有在无逼抢状态下把球窝在手里十来秒不撒手的事情,都是迅速持球迅速转移,前锋线的穿插跑动很多,极少有“走着打”的情况,转移球的视野与时机把握也都相当好,那场比赛作为替补的胡卫东,在全场比赛里扔进9个三分球,大部分都是下半场空位下的舒服出手,都是中国队通过连续的跑动转移,倒出了外围投篮的空间,在没有强力内线的情况下,这种情景足见当时中国后卫的水准。看看阿的江打球,再看看今天的刘炜,真恨不得让人上去踹他一脚。
3,94黄金一代的弱点是什么?就两条:内线和对抗。看看和西班牙的比赛,尤其是上半场,中国队的这两条缺点几乎被西班牙人完爆,西班牙那个两米一三的中锋,在中国队的篮下基本是怎么打怎么有,篮板球上西班牙半场抢了18个,中国队才六个,西班牙的中锋半场拿了18分,大前锋半场拿了16分,正是这一条的巨大差距,让中国队半场落后15分。
那么当时中国队又是怎么克制这几条弱点的呢?首先是加强协防和包夹防守,但上半场证明,实在是防不住,单涛和吴乃群俩人包人家一个,还被人家冲的七零八落。但总算能消耗对手体能。但另一条就很重要了:锋卫球员强突内线,看看中国队两个内线单涛和吴乃群当时的得分,大部分都是通过跑位到内线,接锋卫队员的强突后轻松上篮得手,极少有硬碰硬的强打背打,强突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造犯规,用犯规杀伤对方内线,无论是阿的江还是吴庆龙,冲的那叫一个猛,迎着对方中锋的巴掌强上篮,西班牙的中锋虽猛,上半场却被中国队造了四次犯规,不得不在下半场开始后提前休息,正是他离场休息的那段时间,中国队开始控制了篮板球,打出了快攻,用六分钟的时间把比分迫近到了三分。这是本场比赛的一大转折点。
而在西班牙主力中锋重新上场后,中国队却遭到了危机,这里要提一提单涛,虽然他大部分时间里作为中锋被人打爆,但却是一个出色的炮灰,他不计代价的犯规遏制了西班牙人,也让他在对方主力中锋刚上场后重新五犯离场。这个时候蒋兴权做出了一个变招,他没有派出同样有身高的纪敏尚,相反是派出了不到两米的刘玉栋顶替单涛,正是这个调整成为本场比赛的有一个关键。当时刘玉栋还没有伤,身体素质极好,尤其是他的绕前防守技术,死死缠住了西班牙人。西班牙先尝试吊内线,却两次被中国队断球,之后吴乃群与刘玉栋的包夹绕前,让西班牙中锋基本就废了。而中国队下半场的另一个变化就是篮板球,比起上半场被人家摘玉米一般摘篮板球的场景,下半场中国队的后场篮板保护的相当好,几乎没有给西班牙人任何机会,而这个贡献,更多的要算在胡卫东身上,注意一下95-99年的CBA技术统计就知道,胡在联赛里的篮板球数据,一直都是位居前十的。(胡卫东还是1995-1998年唯一一个七项技术统计全进前十的队员),胡卫东的作用是保护后场篮板,注意一下,每当西班牙投篮不中的时候,胡卫东都会在第一时间冲到篮板球的区域,即使不能拿下篮板球,却能够干扰对方争抢,至少有五次,他硬是把篮板球“拨”回给了中国队。尤纳斯常批评中国队员保护篮板球的欲望不强烈,但是那场比赛的下半场,中国队对后场篮板球的保护,几乎可以用“疯狂”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