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著名主张。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思想影响“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是对清王朝“天朝上国”自大思想和“重道轻器”传统观念的巨大冲击,也是对清军所奉行的“以骑射为根本”的落后军事思想的公开否定。这一主张已经走出了狭隘的思维范畴,将视野延伸到整个中华民族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深刻矛盾之中,指出了近代中国全面进行改革(特别是军事改革)反抗外国侵略的正确道路,对中国近代思想和社会的变革,乃至对日本等邻国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思想评价进步性①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②介绍世界知识的著作连接出版,开启了学习西方和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局限性由于时代局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提出更多的是一种应急的措施,这也埋下了中国从西学东渐之始,即注目于西方的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而无视其文化、政治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