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呼和浩特地铁客流609万,日均19.65万(0.40)。也是开通以来到目前最高的月份了。
回顾一下地铁开通这几年.
2020年1月的势头还是挺“猛”的,2020年1月仅有1号线的情况下,单月就达到了173万的水平,而且还是在1月下旬春节低客流和疫情停运的情况下。
但好的势头并不长,在COVID-19的背景下,许多人的出行方式和习惯都有所改变,搭乘公共交通的人长期处于少数,再也没能回到过去那个水平。(公交车也类似,2020年1月呼和浩特公交客流3787万,之后长期在每月1500万上下徘徊)。2号线开通前,1号线客流基本处于每月100万左右的样子,虽有一定的恢复,但仍然处于“元气大伤”的状态。
2021年情况相对较好,出行限制相对较少,除了春节期间的淡季以外,基本上属于温温热热的状态,并且在年底延时运营的两天内刷出了单日最高纪录。
2022年,年初的Delta和年末的OmicronBF7分别带来两次打击,培养起来的微弱客流又一次的“回到解放前”。
2023年1月底开始,仿佛才重新走上三年前的路,重新开始培养客流。不过,话说三年过去了,除了一些暂缓开通的出入口开放了,所谓的公交地铁接驳还是一如既往的拉跨。上升的客流更多的是“乙类乙管”后的便利化带来效果,沿线的潜能还有很多没有挖潜。
还是有一些期待的,夏季若能保持600左右的话,12月应该会更高一些。
回顾一下地铁开通这几年.
2020年1月的势头还是挺“猛”的,2020年1月仅有1号线的情况下,单月就达到了173万的水平,而且还是在1月下旬春节低客流和疫情停运的情况下。
但好的势头并不长,在COVID-19的背景下,许多人的出行方式和习惯都有所改变,搭乘公共交通的人长期处于少数,再也没能回到过去那个水平。(公交车也类似,2020年1月呼和浩特公交客流3787万,之后长期在每月1500万上下徘徊)。2号线开通前,1号线客流基本处于每月100万左右的样子,虽有一定的恢复,但仍然处于“元气大伤”的状态。
2021年情况相对较好,出行限制相对较少,除了春节期间的淡季以外,基本上属于温温热热的状态,并且在年底延时运营的两天内刷出了单日最高纪录。
2022年,年初的Delta和年末的OmicronBF7分别带来两次打击,培养起来的微弱客流又一次的“回到解放前”。
2023年1月底开始,仿佛才重新走上三年前的路,重新开始培养客流。不过,话说三年过去了,除了一些暂缓开通的出入口开放了,所谓的公交地铁接驳还是一如既往的拉跨。上升的客流更多的是“乙类乙管”后的便利化带来效果,沿线的潜能还有很多没有挖潜。
还是有一些期待的,夏季若能保持600左右的话,12月应该会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