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吧 关注:253,310贴子:5,886,263
  • 8回复贴,共1

[当代体操怪现象]奇奇怪怪的踺子技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FIG蠢蠢欲动ing


IP属地:安徽1楼2023-06-30 09:48回复
    众所周知,当代自由操的难度不断登峰造极,但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技术的规范性和动作的美感,其中以技巧串中的踺子技术尤甚,计有以下三种。很多国内外的教练和专业选手也对这样的技术感到震惊,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表示不会轻易尝试。
    1 超宽推手的近地踺子技术
    2 不经垂直面的斜踺子技术
    3 Z字形轨迹的趋步和踺子技术


    IP属地:安徽2楼2023-06-30 10:00
    回复
      0 规范的踺子技术
      Nemov 96年规定动作结束串,采用挺身式趋步(重心高、身体直)过渡式推手(先后支撑,右臂缓冲,左臂伸直),撑手位置略大于肩宽,直臂顶肩、身体立起且经过垂直面,推撑快速有力,重心有明显提高,蹬地位置和角度正。


      IP属地:安徽5楼2023-06-30 10:50
      收起回复
        0 运动轨迹的规范性
        可能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体操也是空间的艺术。运动员需要具有空间感知能力,动作的规范性、身体的控制和调整能力和运动轨迹有着密切的关系(鞍马撑手位置,平衡木落点),而规范的运动轨迹本身就是艺术的一部分。

        在fx场地上,技巧串的方向、运动轨迹和落点都影响着艺术性和观赏性,现场观赛尤其突出。一串规范的技巧串,应该运动轨迹笔直、方向落点精确。早期技巧串编排更加多样,还包含支撑、滚翻类动作,保持轨迹笔直的难度就更高:


        IP属地:安徽9楼2023-06-30 11:48
        回复
          1 超宽推手的近地踺子技术
          是的,日本除了有宽臂手倒立技术,还有奇妙的宽臂踺子技术。gif是南一辉完成100860度空翻转体的踺子,特点是重心极低,翻转速度快,距离长,踺子直接带起空翻,起蹬角度极小。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很容易理解。
          首先,助跑可以帮助获得最大水平速度,做踺子、后手翻等等都会减少水平速度,换取垂直速度。踺子的重心越低,损失的水平速度就越小。踺子直接带起空翻也是这个道理,增加助跑距离,不做后手翻。
          然后,你可能要问了,要这么大水平速度做什么呢,难道不怕出界吗?欸,这刚好是近地踺子技术最巧妙的地方。趋步用的是屈腿式技术,本身重心已经很低,摆腿又极快,推撑时就已经翻转过半,就好像在做一个超低空的侧空翻手不小心抹了一下地面,假装成一个踺子。结果就是高度低,距离非常远,蹬地的角度非常小。
          最后,重点来了,蹬地时身体角度和运动轨迹差了有90度,和地面夹角是一个45度锐角,这时候蹬地获得的就不只是向上的动力,还可以获得一个水平阻断的推力,在蹬地时突然制动,把巨大的水平速度转化成垂直速度,完成最后的空翻。所以偷转的90度简直一石二鸟有没有?
          不规范的点:高度不足、技术不正确、转体角度严重偏差
          思考题:如果不在势能地板上,这个技术还好用吗?


          IP属地:安徽10楼2023-06-30 12:22
          收起回复
            2 不经垂直面的斜踺子技术
            打踺子的时候,双手向右撑,身体向左翻。这个也很好理解,不经过垂直面不仅降低了高度,还可以让摆腿速度更快,毕竟斜着摆过去比从倒立位置摆过去翻转半径短同时也更省力,同样有效地保持了水平速度。


            但是,这个技术还有一个影响深远的巧妙之处。就是一旦使用斜踺子,落点一定是偏的,连带着之后的后手翻,以至于空翻的方向也是斜的。技巧串总体的运动轨迹是对角线方向,如果的踺子后手翻的落点是偏的,那么就给下一个动作预加了角动量,所以斜踺子对于转体类空翻有帮助。再进一步说,因为动能留给了水平速度和转体,最后的空翻高度比不上不斜的踺子带起的空翻高度,为了减少翻转半径,很多人都采用了不经过倒立位置的斜轴转体技术。
            看一下不斜的踺子带起的技巧串,和yulo同样的一串(最后的180方向偏离显然是因为1260没有转正)

            对比一下两者在最接近倒立位置时的身体角度

            不规范的点:未经倒立位置、技术不正确、轨迹偏离
            思考题:斜轴转体究竟是原因还是结果,斜轴转体是不是斜踺子技术的副产品呢?


            IP属地:安徽17楼2023-06-30 15:18
            收起回复
              3.1 Z字形和S型轨迹的技巧串
              坦白讲,基本上只有在日韩以及yulo和jake jarman的成套才能看到,其他国家不管是俄罗斯,欧美还是窝巢都很少见。准确说是,助跑跑一条偏离对角线的小弧线或小斜线,趋步继续向外蹬,身体重心往内倾斜,踺子靠斜手翻把方向折回来,空翻继续往回走,最后差不多落在对角线的另一边。

              yulo的助跑、趋步、踺子和空翻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那么为什么要跑成Z型呢?因为已经采用了斜踺子技术,如果助跑和趋步不先往反方向跑,留出足够空间,最后的空翻就出界了。

              另外Z形轨迹还有一个好处,把一条对角线变成多段折线,变相增加了对角线的长度。比如金韩松的踺子没有那么斜,但技巧串的轨迹是一条s形曲线。



              IP属地:安徽23楼2023-07-01 08:50
              收起回复
                3.2 Z字形和S型轨迹的技巧串
                不是踺子后空翻的专利,从里约周期开始,很多空翻转体连接串都会做成这样。

                趋步向右蹬,身体重心向左倾斜,第一个前空翻再折回来,典型的斜轴转体。

                助跑跑一条小弧线,趋步同样向右蹬,第一个前空翻向左偏,回到对角线的轨迹上来。
                对比甜心完全笔直的转体串轨迹:

                两个团360的身体角度对比:

                甜心做任何技巧串都是笔直的(其实大部分选手都是这样)踺子技术规范,赏心悦目


                IP属地:安徽25楼2023-07-01 09:40
                收起回复
                  4 斜踺子与空翻类型的关系
                  南一辉转体连接串踺子做法和运动轨迹:

                  南一辉两周空翻串踺子做法和运动轨迹:

                  逐帧对比两种踺子做法的特征:


                  IP属地:安徽31楼2023-07-01 21:21
                  回复